9號這天,特朗普那邊提出要禁止中方航空公司飛俄羅斯領空往返美國,理由是"這樣對美國航空公司不公平"。
如果通過,最快11月就能生效。
為啥美國這么急?
因為俄烏沖突后,俄羅斯禁止美國飛機飛越自家領空,但中國航班還能照常飛。
結果就是,中美航線對比下來,中國航班能少飛1.5到2小時,省下10%-20%的油錢。
美國航空公司眼紅了,去年就抱怨說每年因此少賺20億美元。
美國那邊只給中國航空公司2天時間回應這個提案,擺明了就是要硬來。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這是"自己摔跤怪地板":當初是他們先制裁俄羅斯才被反制,現(xiàn)在卻要拉別人墊背。
"北極快遞開通啦!中歐海運新路線,20天直達歐洲,比繞道快一半!"?
歷時20天的航程后,"伊斯坦布爾橋"號集裝箱貨輪終于在10月13日晚抵達英國費利克斯托港。
這艘船選擇了穿越北極的新路線,完成了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線的首航,還證明這條北極東北航道確實能用來做生意。
雖然原計劃18天就能到,但因為遇到風暴耽擱了兩天。
即便如此,這可比走蘇伊士運河或繞道好望角的貨輪快多了。
那些老路線通常要花40到50天。
這次航行打破了寧波到歐洲的最快運輸紀錄,還給中歐之間開辟了第三條物流通道。
這艘貨輪上個月從寧波舟山港出發(fā),裝著4800個標準箱的貨物,接下來會在英國、德國、波蘭和荷蘭的港口陸續(xù)卸貨。
這條新航線成為中歐之間最快的海運路線。
把中國的主要港口像寧波、上海、青島、大連,和歐洲的費利克斯托港、鹿特丹港、漢堡港、格但斯克港直接連了起來。
專家們認為,這條北極航線的開通可不只是多了一條路那么簡單。
它省錢又有戰(zhàn)略意義,能優(yōu)化供應鏈、推動環(huán)保、還能促進國際合作。
速度優(yōu)勢?:以往走好望角要50天,中歐班列要25天,現(xiàn)在20天就能到。
像光伏板、電動汽車這些歐洲急需的貨能更快送達,企業(yè)庫存壓力能減少40%。
這條航線特別適合運對溫度敏感、講究時效的貨,比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ǎn)品這些"新三樣"。
更重要的是,以后不用只依賴蘇伊士運河這些容易出問題的航道了,供應鏈更安全。
因為航程縮短,船用的燃油少了,碳排放自然降低。
比蘇伊士航線少排30%,比好望角航線少排50%。
最近波蘭曾以安全為由關閉中歐班列線路,北極航線就成了不受地緣影響的備用通道。
今年前8個月,中歐貿(mào)易額已經(jīng)達到3.88萬億元,這條快線會讓長三角的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產(chǎn)品更快進入歐洲市場。
當然,北極航線也有挑戰(zhàn):冬天破冰費用高,環(huán)保要求嚴格,目前受氣候限制一年只能跑16個來回。
不過計劃明年夏天先實現(xiàn)固定航線,未來爭取全年通航。
在全球貿(mào)易形勢動蕩的今天,中方開辟這條新航道,相當于給世界貿(mào)易送了份"保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