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 作者:唐藝森王珺 攝
安溪這座千年古邑,不僅是鐵觀音茶文化的發(fā)祥地,更以“三鐵”聲名遠揚:除鐵觀音之外,還有歷史悠久的青陽冶鐵,以及獨具匠心的藤鐵工藝。
“承創(chuàng)共生——安溪藤鐵藝術展”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展出。展覽以“經緯交織”“匠造獨運”“跨界融合”三大單元,系統(tǒng)呈現(xiàn)安溪藤鐵藝術從竹編起源到藤編發(fā)展,再到藤鐵藝術蛻變的歷程。
安溪竹編歷史源遠流長?!段宕踅ò蚕h志·風俗志》中記載“荷畚執(zhí)筐,為安職業(yè)”,安溪文廟戟門兩側的磚雕上,手藝人編筐執(zhí)畚的身影,生動定格了那段歷史。而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作為泉州千年冶鐵文明的見證,與竹編技藝形成“剛柔并濟”的文化呼應,共同為藤鐵工藝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4年,竹編(安溪竹藤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的藤鐵藝術,不僅是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更承載著民間生活智慧與審美情趣,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工以致用、藝以載道”的美學理念。
本次展覽精選了眾多藤鐵藝術作品,涵蓋經典復刻與創(chuàng)新設計,既有承襲古法技藝的手工瑰寶,也有融合現(xiàn)代設計元素與科技語言的先鋒之作。(緹妮)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7日 第04版
作者:緹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