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阿姨今年62歲,患糖尿病已經(jīng)有8年了。近來和社區(qū)跳廣場舞時,旁邊的王大姐給她推薦了一款“幾毛錢一粒的魚油”,說是“糖尿病的克星”,吃了之后血糖能變穩(wěn),甚至能少吃點藥。
聽得心動的樊阿姨幾乎被說服了,想著自己這么多年,藥量不減反增,否則血糖就像“過山車”一樣反復波動??赊D(zhuǎn)念一想,這么便宜的魚油,真能帶給她期盼的健康改變嗎?
吃魚油和穩(wěn)血糖之間,真的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嗎?樊阿姨心里有了疑問:這“糖尿病克星”的說法,到底是真相,還是又一場保健品的狂歡?
其實,像樊阿姨這樣心存疑慮的朋友并不少。市場上關于魚油能降糖的廣告一波接一波,直播間和朋友圈里甚至出現(xiàn)了“魚油可替代降糖藥”的說辭。
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又是否真的適合所有糖尿病患者?答案,其實藏在每個人的體質(zhì)、飲食習慣和科學研究里。
魚油與糖尿?。嚎茖W怎么說?
日常生活中,魚油被貼上“降三高”“護血管”的標簽,最核心的成分是ω-3脂肪酸(主要是EPA和DHA)。
這些成分原本是被研究用于心血管疾病防護的,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們注意到,ω-3脂肪酸對人體的糖脂代謝也有溫和影響。
原理在于:成年人如果長期處于高糖、高脂、高應激的生活狀態(tài),身體會陷入一種“慢性代謝炎癥”,免疫系統(tǒng)就像“火災報警”一樣一直拉響,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血管和神經(jīng)也悄然受到損傷。
EPA攝入后在體內(nèi)可以合成類解熱素,起到調(diào)節(jié)炎癥、抑制促炎因子釋放、幫助代謝環(huán)境趨于平衡的作用。
部分實驗還發(fā)現(xiàn),EPA可以激活PPAR-γ受體,讓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理論上提升血糖利用效率。
但請注意:這并不是直接降糖!魚油的機制就像“優(yōu)化信號傳遞”,調(diào)整細胞響應胰島素的能力,而不是替你減少體內(nèi)血糖。它保護環(huán)境,卻不是“主角選手”。
臨床效果究竟如何?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一項追蹤6000多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年的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
每周攝入中高劑量魚油(>2000mg/周)的受試者,甘油三酯平均下降約15%,炎癥指標CRP下降10%,但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直接改善微乎其微。
這組數(shù)據(jù)也印證了國內(nèi)研究的普遍結(jié)論:魚油在調(diào)脂、抗炎方面確實有效,但對血糖控制并無“立竿見影”的作用。
此外,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適合通過補充魚油獲益。研究者指出,幾類人群可能受益較大:
有高甘油三酯、脂肪肝問題的個體;慢性炎癥狀態(tài)、CRP指標長期偏高者;飲食中本身攝入深海魚較少的老年人;伴有心腦血管風險的中老年患者。
如果基礎血脂、體重和飲食結(jié)構(gòu)本身已經(jīng)良好,額外補魚油意義并不大;相反,如果指望魚油一粒頂?shù)艚堤撬?,那就是誤區(qū)了。
真正想靠“幾毛錢一?!钡聂~油扭轉(zhuǎn)血糖?科學上基本不成立。
用魚油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市面上的魚油產(chǎn)品眉目繁多,有的號稱“高純度”,有的宣稱“深海小魚精煉”,甚至出現(xiàn)“特供糖尿病人專用”的噱頭。實則關鍵要看:EPA、DHA含量、品質(zhì)認證、是否正規(guī)批準。
更要提醒大家的是,服用抗凝藥(如阿司匹林)的人群服用高劑量魚油可能增加出血風險。任何希望長期補充魚油的糖尿病患者,都應先咨詢醫(yī)生,根據(jù)體檢報告調(diào)整劑量,不宜盲目跟風。
另外,魚油不是“隨便吃都好”。相關研究建議:持續(xù)8-12周以上,結(jié)合飲食與運動管理,才能初步評估效果;劑量適合即可,切忌超量期待速效。
很多患者想知道,既然魚油不能替代藥物,那還有必要補嗎?答案因人而異。
對上述高危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行為管理,魚油是有點輔助價值的。但真正決定糖尿病管理走向的,是每日飲食監(jiān)控、規(guī)律鍛煉和主動復查血糖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