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編劇、原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宏
戲劇不僅僅是記錄與再現(xiàn),更是反思與追問,在追問中尋找合適的、個性化的戲劇表達。在京劇《燕翼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講清楚、寫清楚、演清楚這個題材,首先要關(guān)注這樣幾個符號性的詞匯:“燕翼堂”“燕翼”“泰山”“浮厝”“蒙山沂水”。這些關(guān)鍵詞既是象征,也是背景;既是地域,也是主題;既是故事的土壤,也是戲劇的種子。因為該劇所有的人物命運都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有的人物命運都會因為這些符號的力量而改變。
先說“燕翼堂”。歷史上很多大戶人家都用這三個字作為堂號,這是人文標志,也是商業(yè)標志?!把嘁怼倍殖鲎浴对娊?jīng)·大雅·文王有聲》:“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贝笠馐俏耐趿粝轮螄暮貌呗?,庇佑子孫享福。《詩經(jīng)》的注本《毛傳》解釋為:“燕,安;翼,敬也?!闭f白了就是安康安泰、敬祖敬業(yè),安安靜靜、安安全全地過日子。我們劇中所寫的這個“燕翼堂”,曾是蒙陰縣垛莊鎮(zhèn)垛莊村劉姓世家,家大業(yè)大、富甲一方。正是這樣一個封建家族,在上個世紀初卻先后有26人參加了革命工作,其中6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為“燕翼堂”建筑非常堅固,日軍想將其作為據(jù)點,“燕翼堂”的第十五代掌門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親手把兩萬多平方米的百年院落拆毀夷平。這是歷史的真實存在。
然后說“浮厝”。“浮厝”是一種古老的葬儀,用磚石將棺木四角墊高,離地三寸,上邊鋪一點東西,暫不入葬。
再說“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中華精神的制高點,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抗戰(zhàn)時期,日軍在沂蒙山區(qū)設(shè)立的偽政府號稱“沂州道”,在戲里我們把它改成了“泰山道”。泰沂山脈是我國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山脈,位于山東省中部、南部,分為泰山山脈、沂山山脈、蒙山山脈、徂徠山脈等多支,但是一脈相承,劇中改成“泰山道”產(chǎn)生了更多深意。
最后說“蒙山沂水”。以沂蒙山為中心的山東革命根據(jù)地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全國持續(xù)時間最長的老根據(jù)地之一,從1938年到1949年,在長達12年的沂蒙革命斗爭實踐中,各級黨組織和人民軍隊為了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沂蒙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舍生忘死,參軍參戰(zhàn),奮勇支前,黨政軍民水乳交融,共同鑄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
下面我再談?wù)劇堆嘁硖谩穼懥耸裁础⒃趺磳懙?,以及作為?chuàng)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一些感受。
“燕翼堂”是山東沂蒙地區(qū)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深宅大院,是一所承載著魯南劉氏家族幾代人生命信念的精神堡壘。在那“百年魔怪舞翩躚”的舊時代,它就像一座大大的“浮厝”,忠孝節(jié)義的家訓讓它的主人們恪守著做人本分、經(jīng)商本分。而鬼舞翩躚、支離破碎的社會現(xiàn)實又令它戰(zhàn)戰(zhàn)兢兢、風雨飄搖、難以為繼。它在“浮厝”中等待著一個希望,這個希望是其家族的叛逆者、早期共產(chǎn)黨人用生命發(fā)出的光芒。最終,“燕翼堂”毀于它忠誠的守衛(wèi)者,以血與火的悲壯為那片普照人間的光芒助燃。
一個家族的毀滅,一個民族的重生?!把嘁硖谩钡墓适鲁休d的不只是劉氏家族毀家紓難、以死相搏的抗戰(zhàn)精神,更有那“站著是蒙山、倒下是沂河”的沂蒙風骨,不屈不撓、頑強自立的民族血性。先驅(qū)們“革命不成功絕不入土,浮厝桑行等待那一天”的不屈精神與道路自信感染著“燕翼堂”的后人。在民族解放戰(zhàn)爭最為艱難的時期,為了不讓“燕翼堂”成為魔鬼的淵藪,劉家人毅然毀掉了這座祖?zhèn)鞯恼 ?chuàng)作的時候,如果按照真實的情況把這座大宅子拆掉,拆宅子的時間會很漫長,不適合戲劇舞臺的表達,也缺少戲劇的爆發(fā)力和張力。因此,我們最后決定把這個行為改成一次爆炸,增加了傳奇色彩?!把嘁硖谩弊鳛榉饨ù蟮刂骷易澹芡黄齐A級限制,緊跟中國共產(chǎn)黨走,其浮厝桑行的英魂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熱忱與眷戀,堅信這條路的盡頭一定是光明,堅信新中國如冉冉升起的太陽,充滿希望。為了“那一天”,他們寧愿舍生取義,化身為托起太陽的星河。這種真實的故事和人物是點燃創(chuàng)作靈感、激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的火炬。所以最后那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也是“燕翼堂”魂魄的再現(xiàn)。
這一厚重的題旨該如何破解、如何用京劇表現(xiàn)呢?文學即人學,離開了鮮活的人物,故事就是個空殼。寫人要寫人的靈魂,寫人靈魂深處的活動,沒有靈魂的人物同樣是空殼。我們對劇中的主人公劉合浦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劉合浦不具有“天生的革命性”,要著重表現(xiàn)他究竟看到了什么、經(jīng)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從不理解到被打動、從反對到認同、從同情到為之獻身的過程。而他的心路歷程正是通過劉家的兩位先烈曉浦、一夢的犧牲,劉家的青年在抗日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時刻請命參軍,女兒劉增韻壯烈犧牲,日本軍官逼迫劉合浦就任維持會長,逼他交出“燕翼堂”……這一次次“刀壓脖子”、一場場心靈風暴,劇目直觀地將其展示給觀眾。這種展示不是靠講述,而是靠行動,靠一個個真實動人的細節(jié)。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當日軍一次又一次將刀架在劉合浦脖子上的時候,當他看到中國人被欺凌、被殺戮,當他看到一個個共產(chǎn)黨人為拯救危亡而慷慨赴死,看到親人為之犧牲、為之浮厝、為之守望的“那一天”的曙光的時候,他,一個封建家族的大地主,也做出了人生的正確選擇。這是他的人文精神、高尚人格的體現(xiàn),是中華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更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正確選擇的歷史必然。舞臺上的劉合浦,應(yīng)該是矛盾的、變化的、立體的,這才是這一個人物的可親、可愛、可敬之處。這不是簡單的流程,是內(nèi)心深處的焦灼、矛盾、反思、頓悟。這些所謂的心靈風暴是適合戲曲表現(xiàn)的,也凸顯了唱段的立意。
要寫好一個主角,首先要寫好他身邊的配角、他的對手。為此我們也著重開發(fā)了他的母親劉高氏、女兒劉增韻、侄子劉增易,還有反派偽縣長吳有為等人物。這些人物的戲份都不太多,但都要立得住、起作用。因此才有了一心念佛祈禱平安的劉高氏在得知劉合浦欲炸毀“燕翼堂”時,選擇與兒子同生共死,甚至提前穿上了“送老”的壽衣;為從日軍的屠刀下救出女兒劉增韻,劉合浦曾想過要接受敵人的委任,劉增韻為了不讓父親為難而毅然撲向敵人的刺刀;為了擺脫劉合浦的束縛,進山參加八路軍,劉增易寧愿領(lǐng)受“家法”;反派吳有為也是如此,我們認真書寫了他對日軍的順從,而沒有將他小丑化、臉譜化,從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他的人生信仰。恰恰是這種抱有所謂信仰的奸賊更可惡、更可悲,也更真實。
在劉合浦炸毀“燕翼堂”前,我們沒有讓主人公哭天搶地。當初對列祖列宗立下“家道榮昌,人丁興旺”誓言,這樣一個“燕翼堂”第十五代掌門人十分平靜地宣讀著昭告列祖、回答后世的一篇祭文:“倭寇入侵,生靈離殤!小鬼子欲將我‘燕翼堂’作為據(jù)點,掃蕩魯南,奴役家邦!逼我子孫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然!劉氏家族,代代圣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晚輩決定,自毀家園,與仇敵同歸于盡,與親人浮厝人間!報效蒙山沂水,昭告日月青天!”這是覺悟者的宣言,是悲劇,更是壯歌。
“燕翼”與“浮厝”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意象性符號?!把嘁怼笔巧?、是飛翔;“浮厝”是死亡、是等待。在飛翔受阻、生存無望的時代,轟轟烈烈地死就是轟轟烈烈地活。一個人的油盡燈枯換來的是萬千燈盞,是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這主題、這故事太厚重。死亡與新生的距離千里萬里,要濃縮在觀眾所能承受的戲劇時間內(nèi)。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也需要在戲劇行動中一氣呵成,從而完成“燕翼”與“浮厝”的題眼外化。而這一切都需要附著在有情有理的人物、細節(jié)與情境之中,絕非圖解與說教。當然,還需要空靈與大膽的跨越。這是我們所追求的,也是我們依然沒有做好的。在此我也真誠地懇請指教。
另外我還有一些感想。在這個戲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專家的作用是巨大的,力量是無窮的。經(jīng)千人評才能不走套路,多向理論家請教,因為他們占據(jù)思想高地,要善于在編劇思維的籠罩下,向那片高地攀登。動筆前,我曾經(jīng)連續(xù)三天認真聽取專家對這個戲、這個題材的評價以及他們對這個戲的期望。另外,我覺得還有一條經(jīng)驗可循,就是導演和作曲的提前介入。導演周龍在文本創(chuàng)作的初期介入,我這個京劇外行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關(guān)于京劇的創(chuàng)作知識和經(jīng)驗。他和作曲的提前介入,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知道哪里是中心唱段、該在哪里用力、哪個地方可以不唱、哪個地方可以用念白解決。導演和作曲的提前介入可以避免很多無效勞動,包括安排唱段、唱腔,做到有的放矢,力求合適而精準。
戲劇不是原始記錄,也不是報告文學,我們用了兩場戲來表現(xiàn)劉合浦與母親在炸毀“燕翼堂”之前的心靈對撞,寫人的心靈史、成長史,而不是直白地進入結(jié)局。我想,過去數(shù)稿失敗的原因都是如此,都是奔著“那個事”去走。我覺得只有把人的心靈寫透,才能表現(xiàn)這部戲、這群人的初心和使命,這也是編導者的初心和使命。這一點對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尤其重要。要考慮客觀歷史的樣貌,時代對人的壓迫與改變,人在歷史中的局限,這都是戲劇的規(guī)定情境。反之,就是“穿昨天的衣服說今天的話”,看似高大上,實際上把人物矮化了、寫低了、演拙了,演得不可愛、不可敬、不可學了。細節(jié)永遠是戲劇的命根子。大話可以不說,小事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大。劇中的梳頭、換壽衣都是難忘的細節(jié),沒有這些細節(jié),留下的全是時間的流水賬,看不到人物的心境與理想,這樣的寫法是幼稚的,也是很難成功的。
京劇《燕翼堂》要做的,就是將歷史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燕生雙翼飛九天,最終會筑巢在家鄉(xiāng)的屋檐,向你訴說血與火鑄成的平安?!堆嘁硖谩纷罱K“落戶”于山東省京劇院的舞臺,這就是它家鄉(xiāng)的“屋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