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瑞秋。
上周末,我和隊友帶孩子們?nèi)チ艘惶松虉?,其實只是想給他們買本書。
沒想到,我們低估了周日下午商場的熱鬧程度;
一走進(jìn)去,迎面而來的就是黑壓壓的人群,我下意識地緊緊握住孩子們的手,心里瞬間有些緊張。
在擁擠的人潮中穿行時,我完全無心去看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嘈雜的音樂、人聲與絢麗的燈光混雜在一起,讓我有點頭皮發(fā)麻。
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趕緊買完,趕緊離開。
后來我們直奔書店,給哥哥買好書本。
女兒看到哥哥手里拿著書,那種“哥哥都買了新東西,我也想要點什么”的表情幾乎寫在臉上。
于是我又帶她逛了一圈,最后挑了一袋小文具,這才算心滿意足地離開。
走出商場,我們在公園的草地上坐了下來,看著孩子們追逐、歡笑,那一刻我和隊友才真正放松下來。
我們閑聊著,幾乎同時說出同樣的感受,帶孩子逛商場,真是沒意思。
一走進(jìn)商場,嘈雜的環(huán)境令人煩躁,還會被消費節(jié)奏裹挾著,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買一堆沒用的東西,錢是花了不少,實際上卻沒收獲什么。
而孩子們在商場這個花花世界里,就像老鼠掉進(jìn)米缸,被各種欲望牽著走,找不到自己。
那一刻,我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商場這種地方,能不去就盡量少去。
去得越多,對孩子的成長,其實越不利。
1
讓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興奮
商場,確實像一個熱鬧非凡的“快樂天堂”。
里面的燈光閃爍,音樂震耳欲聾,人聲此起彼伏,貨架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商品,空氣中還彌漫著各種香味和氣味...
這一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感官的轟炸。
他們當(dāng)然會很開心,但這樣的開心卻不一定是有益于他們身心健康的。
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尚未成熟,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
當(dāng)他們進(jìn)入商場這樣嘈雜的環(huán)境,視覺、聽覺、嗅覺都被調(diào)動起來,身體和思想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
于是,他們變得更加活躍,對眼前的一切都充滿興趣,好像整個人都亢奮起來了;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圍繞著,孩子瞬間就感到快樂。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開心,便經(jīng)常帶他們?nèi)ド虉?,卻少有人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我們家?guī)缀醵疾粠Ш⒆尤ド虉觯怯幸恍┎坏貌辉谏虉隼镔I的東西。
一方面在荷蘭,本就沒有太多這種大型商場,能逛的屈指可數(shù)。
另一方面,我和隊友都不太喜歡那種人潮擁擠和人聲鼎沸的地方;更關(guān)鍵的是,我們一直認(rèn)為安靜、平緩以及寧和的環(huán)境,更適合孩子。
在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過度刺激環(huán)境綜合效應(yīng)”(Overstimulation Effect)。
當(dāng)孩子過于習(xí)慣外界高強度的感官刺激,他們就會對平靜的環(huán)境失去耐心,注意力更容易渙散;一旦沒有刺激,就覺得無聊,甚至?xí)┰瓴话病?/p>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的“興奮閾值”被拉得太高了,普通且微小的刺激無法讓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波動,他們期待更多更大且更強的興奮點。
而現(xiàn)實生活,大多是平淡的。
如果孩子無法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小小的樂趣和閃光點,他們很難獲得幸福。
所以說,商場可以去,但是不要去得太多。
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更多看似無聊又平淡的時光,安靜的畫畫、聽音樂、做手工、去森林徒步、坐在窗邊看雨...
這些看似簡單的瞬間,更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在平靜中發(fā)育,讓他們收獲到“沒有刺激,也能快樂”的能力。
2
商場培養(yǎng)的是消費力而非創(chuàng)造力
商場里,孩子看到的幾乎都是現(xiàn)成的快樂:有充滿誘惑的游戲區(qū)、五花八門的玩具、琳瑯滿目的零食,還有各種各樣精致的手辦。
很多人或許剛開始都是抱著“去商場放松一下”的心態(tài)出門的,結(jié)果卻往往是,放松沒放成,反而又帶回一堆沒用的東西。
孩子看到心儀的物品,父母往往拗不過孩子的苦苦哀求,為了不傷他們的心,只好買回家。
但很多時候,這些東西買回去后,孩子只維持三分鐘的熱情;新鮮勁一過,那些玩具、手辦和用品就被丟在一邊。
每次看到家里堆滿了很多一時沖動買回來的東西就很懊悔,留著嫌占地方,扔掉又覺得可惜。
商場的“誘惑”別說孩子了,成年人都很難抵擋,一進(jìn)到商店就被花樣繁多的商品吸引,恨不得什么都買一點;
孩子的自制力本就不如成年人,看到什么都想要,根本不會去考慮貴不貴、值不值、有沒有用這些問題。
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以為只有擁有這些東西,快樂才能被填滿;
他們會越來越依賴外界帶來的滿足感,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消費和幸福被劃上了等號。
可我們都知道,擁有再多,也不一定能讓人真正快樂。
并且東西是永遠(yuǎn)買不完,如果幸福感要靠購物維系,那這種快樂將永遠(yuǎn)是追不上的幻影。
所以與其不斷滿足孩子的“想要”,不如讓他們學(xué)會主動去創(chuàng)造快樂。
輕輕松松花點錢就得到的東西,或許不會讓他們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珍惜;
而當(dāng)孩子在某件事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心血與智慧,得到了一個來之不易的東西,他們才會更加珍惜,并且從中獲得的滿足感是更深的,也是更持久的。
我們要讓孩子體驗更多這種“創(chuàng)造型的快樂”讓他們主動探索、動手實踐,用自己的努力換來成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現(xiàn)成商品帶來的短暫刺激。
這樣的快樂,才更大、更踏實,也更能滋養(yǎng)內(nèi)在的力量。
3
給孩子真實的陪伴
很多家長覺得,帶孩子去商場是最省力的陪伴方式。
畢竟一整周工作下來,人已經(jīng)很疲憊,根本沒精力再動腦去安排活動。
于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花點小錢帶孩子去商場:讓他們在室內(nèi)游樂場放放電,看場電影,再吃頓好吃的,最后逛逛商場、買點東西,一整天的“遛娃”就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中結(jié)束了。
但仔細(xì)想想,這樣的陪伴真的是高質(zhì)量的陪伴嗎?還是一種“假性陪伴”?
當(dāng)孩子在室內(nèi)游樂場里跑來跑去,或騎著小車在商場里穿梭時,父母在做什么?
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坐在一旁刷著手機。
看似陪著孩子,實際上各玩各的。
哪怕有交流,也因為商場環(huán)境嘈雜、人來人往、干擾不斷,很難進(jìn)行深入的溝通。
表面上在一起,心卻沒有真正靠近。
商場偶爾去去無妨,但它并不是一個適合親子關(guān)系深度建立的地方。
想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其實很簡單,不用想得太復(fù)雜。
給孩子一小段高質(zhì)量的陪伴時間,甚至只要二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就足夠,在這段時間里放下手機,放下腦海的雜念,暫時忘掉工作和生活的煩心事,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
時間允許的話,陪孩子慢下來,一起在公園散步、共讀一本書、一起去跑步、或一起做頓飯。
在這樣時光中,孩子得到的不是即時的滿足,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滋養(yǎng)與被理解的安全感。
所以比起少去商場,我們一家人更喜歡做的事情是去博物館。
荷蘭有各種各樣的主題博物館:火車、太空、輪船、海事和航天等等,每一個博物館幾乎都涵蓋了一個主題的全部內(nèi)容;孩子能從歷史發(fā)展看到現(xiàn)代科技,甚至窺見對未來的想象。
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驗一個知識點,這樣的經(jīng)歷帶給他們的觸動,遠(yuǎn)比商場里的一圈熱鬧要深刻得多。
除了博物館之外,我們也經(jīng)常去戶外:森林徒步、湖邊漫步,或就在家附近的大草坪上跑一跑、躺一躺。
在大自然中,孩子原本的天真與好奇會自然而然地流露,他們會停下腳步去觀察一只小蟲子,收集不同形狀的葉子,欣賞各式各樣的花和果...
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里,他們的感官在覺醒,心靈在豐盈,獲得的是商場無法給予他們的自由與寧靜。
最珍貴的,不是那些被買下的快樂,而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愜意時光,以及那些在陪伴中悄然長出來的愛與安全感。
4
帶孩子少去商場,并不是要剝奪他們的快樂,而是希望他們學(xué)會體驗更深、更持久的快樂。
那是一種不依賴外在刺激的滿足,是在簡單和安靜中,也能感受到幸福與力量的快樂。
瑞秋
-瑞秋好物推薦-
?在家學(xué)英語,就用小狐貍App,讓孩子愛上英語。
?讓孩子邊看邊長見識《智力尋寶大冒險》。
?治愈系繪本《猴子和鼴鼠看世界》。
?豆瓣評分9.4的科普繪本《工作細(xì)胞》,輕松了解身體的神奇奧秘。
?家有恐龍迷的千萬別錯過《重返恐龍世界》。
我是瑞秋,坐標(biāo)荷蘭,5口之家
分享與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愛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賦能
獨立帶娃 | 親子成長 | 極簡育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