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悄悄上演一場“沉默的驅逐”。
這個夏天,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清理行動”,正在無聲地展開——那些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外國人、甚至是在日本出生、講著日語長大的孩子們,正在一個個被遣返回他們幾乎不認識的“祖國”。
一切的導火索,來自今年5月。出入國在留管理廳,也就是日本的入管局,公布了一項聽起來“正義凜然”的計劃——“為了國民安全與安心的不法滯在者零計劃”。表面上,這項計劃是為了打擊非法滯留者、維護社會秩序;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卻迅速演變成一場“驅逐風暴”。
支援外國人的團體們最早察覺到了異樣。過去半年,強制送還的數(shù)字急劇攀升——尤其是今年夏天以后。那些正在申請難民身份、等待裁決的外國人,那些因為戰(zhàn)爭、貧困或家庭原因滯留日本的移民家庭,都成了“重點對象”。入管不再寬容,也不再解釋。申請未決?在留特許待批?統(tǒng)統(tǒng)不重要。能送走的,就立即送走。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股風暴,甚至刮向了“日本出生的孩子”。
在埼玉縣,一名支援“在日庫爾德人”的日本志愿者團體透露,自“零計劃”實施以來,已經(jīng)有近30名庫爾德人被送還。被送走的人中,有父母在日本工作十多年、孩子在日本小學上學、只會說日語的小女孩。她從未踏上“祖國”的土地,卻被塞上飛機,帶往一個她聽不懂語言、沒有朋友、沒有家人的地方。
“她明明是日本長大的孩子啊?!敝г畧F體成員哽咽著說。
這不是個案。甚至有患有“恐慌障礙”的尼泊爾男性,也在仍在打官司、等待在留特許的過程中,被強行送走。家人哭喊著追到機場,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飛機起飛。
面對國會議員和支援者的質問,入管的回答冷漠得像機器。
“沒有統(tǒng)計。”
“無法回答個別案件。”
當被問及自5月以來的實際遣返人數(shù),入管選擇“保持沉默”。這份沉默,比數(shù)字更令人不安。
8月27日,在東京參議院議員會館,一場小規(guī)模的集會召開。來自反貧困網(wǎng)絡的代表、議員、志愿者、外國人家庭齊聚一堂,他們唯一的訴求——“立即停止對外國兒童的強制送還”。
會議上,一位七十多歲的日本老人發(fā)言。他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外國勞工問題,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變化。他聲音沙啞,卻字字有力:“就算國會追問,也很難讓入管停手。但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必須有人站出來說——這種做法,是不被允許的?!?/p>
這場風暴的本質,不只是政策問題,更是“人”的問題。
日本社會長期以來習慣把外國人分成兩類——“有用的”和“麻煩的”。當勞動力短缺時,他們被歡迎為“技能實習生”;當社會壓力上升時,他們卻成了“治安隱患”。而現(xiàn)在,“零計劃”的旗幟下,真正被抹去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在日本扎根多年的生命。
一個孩子,在東京郊外出生、上學、學日語、唱校歌,卻在某一天被告知:“你必須回去?!?br/>一個父親,曾在日本工廠打拼十年、繳稅、租房、交朋友,卻在夜深人靜時被敲門帶走。
一個社會,正在用“制度的冷漠”,抹殺他們的存在。
在日本,關于這件事兒的討論很熱烈
有人說,這是日本在“恢復秩序”。
但也有人說,這是在“失去人性”。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