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了人世的便宜,會吃天道的虧。
兩名女子吃自助從中午吃到天黑,
老板提醒打烊時發(fā)現(xiàn)驚人一幕
前幾天,在網(wǎng)上刷到一件事,看完后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一天中午,山東某家自助餐廳里來了兩名背著小背包的女子。
乍一看,這兩名女子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一直在取餐、用餐。
可漸漸地,老板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
其他顧客來了又走,餐廳里的人也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可這兩名女子絲毫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就這樣,一直到了晚上10點餐廳即將打樣,她們也沒有要走的意思。
無奈之下,老板只好走上前,委婉地提醒她們餐廳要打烊了。
兩名女子聽到后,便放下手中餐具,拎起椅子上兩個鼓鼓囊囊的包。
正在這時,老板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她們中午來的時候,包明顯很干癟啊,這......
于是,老板壓低聲音道:“等一下,麻煩打開你們的包讓我檢查下。”
兩名女子聽到后,神色有點慌張:“你憑啥檢查我們的包,屬于侵犯我的隱私權。”
這時,老板幾乎能夠確定她們包里有貓膩,態(tài)度更加堅決地要求她們打開包。
果然,背包打開后,里面裝滿了餐廳的各種食材,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在保鮮袋里裝好的牛肉。
老板急忙叫來店員稱重,這時才知道,兩名女子包里的牛肉足足有20斤,價值至少1000元。
老板又驚又氣,他實在沒想到,這兩名女子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于是,他果斷報警。
最終,在警方的調(diào)解下,兩名女子賠償了自助餐廳的損失,也受到了警方的嚴肅批評教育。
這件事不禁令人心驚:若是自助餐廳老板沒有關注到這一細節(jié),那他很可能當天就白干了。
1000元錢,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少,足夠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半個月的買菜錢。
人心究竟能有多貪婪,才將主意打到了自助餐廳上?
然而更令人可怕的是,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超市里,有人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偷偷把散裝零食塞進自己的口袋里;
飯桌上,有人仗著朋友請客,特意點一些平時舍不得吃的美酒佳肴,甚至將自己的親朋好友叫來蹭飯;
工作中,有人靠著鉆制度的空子,偷偷摸摸侵占公司資源……
殊不知,過分的貪婪,也會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境地。
正如巴爾扎克所言:
“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也沒有填不滿的欲壑。
所有試圖鉆規(guī)則空子的僥幸,終會變成反噬你的巴掌;
所有把他人善意當籌碼的貪婪,終將化作割傷自己的利刃。
要知道,真正的體面從不是占多少便宜,而是守得住底線;
真正的聰明,從不是算計得多精,而是懂得適可而止。
你要明白:
總是在規(guī)則邊緣試探的貪婪者,
大抵都沒有底線
康德曾說:“人性這根曲木,絕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
這句話告訴我們,永遠不要高估人性,永遠不要高估有些人的底線。
知名主持人朱丹,就曾因輕信摯友,嘗過被貪婪之人算計的苦果。
10年前,朱丹和一位自認為關系極好的朋友,來往很密切。
這位朋友在一次拍攝期間,說自己資金周轉不開找了個人借款,但中間缺了個擔保人,請求朱丹能夠幫助自己。
念及友情,朱丹沒有多想便答應了。
沒過多久,朱丹回老家探親,恰好這時,朋友打電話來說自己籌到了錢,想要朱丹來證明還款一事。
可此時的朱丹沒辦法立即回北京,朋友便打著“為你省心”的幌子,將相關資料寄了過來,讓她在空白紙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可令朱丹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因為這個簽名,自己從擔保人變成了借款人。
無奈之下,朱丹只能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償還了朋友的債務。
朱丹自曝被好友騙光積蓄,白紙簽字教訓慘重,周一圍幫忙籌錢還債|朱丹|周一圍_新浪新聞
后來,她越想越氣,便將這位朋友告上了法庭。
最終朱丹勝訴,但那位朋友卻說自己破產(chǎn)了,沒錢還朱丹。
這件事情讓朱丹瞬間一無所有,還背上了巨額欠款。
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這件事情中,朋友自始至終也沒有對朱丹說過一句“對不起”。
這一悲劇讓人憤懣。
也許一開始,朱丹也發(fā)現(xiàn)了一絲不對勁,但礙于情誼,并沒有揭穿朋友的面目。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犧牲自己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主持人朱丹自曝:曾被朋友騙光所有積蓄
永遠不要以為這種人只是一時糊涂,不要心存僥幸。
因為,當她決定在你的規(guī)則邊緣試探那一刻,早就沒了底線。
不要認為剛開始,他們的要求不過分,就可以不防范。
因為他們最擅長“溫水煮青蛙”,他們不是一開始就顯露出目的,而是一步步試探你的邊界,直至你失去防線。
永遠不要低估貪婪者的無底線,更不要高估自己的定力。
面對那些模糊不清的請求、步步緊逼的試探,千萬別用人情自我說服,也別用“信任”二字替他們找借口。
有時候,你以為的“念及舊情”,在對方眼里或許只是“可乘之機”。
正如愛默生所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于零?!?/p>
守住邊界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
人心這東西,經(jīng)不住試探,更經(jīng)不起縱容。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那些在規(guī)則邊緣徘徊的人,下一秒會不會直接碾碎你所有的善良與信任。
人生下半場:
莫讓包容成了縱容,
莫讓善意喂了貪念
魯迅在北平任教時,曾收留過一位遠房親戚。
起初這位親戚以“求學無門、生活窘迫”為由求助,魯迅念及親情,不僅為他提供食宿,還托人幫他尋找工作。
可沒想到,這位親戚站穩(wěn)腳跟后,貪欲逐漸暴露。
他不僅偷偷挪用魯迅書房的稿費,還冒用魯迅的名義向出版社索要書籍、向友人借債。
當魯迅察覺異常后,沒有一味包容,而是不動聲色地悄悄收集對方做壞事的證據(jù),同時委婉地向常往來的出版社和友人提及“近期有人可能冒用自己名義辦事,若有相關請求需多留意”,提前阻斷親戚繼續(xù)行騙的路徑。
做好這些防護后,他拿著親戚挪用款項、冒用名義的證據(jù),找對方當面對質(zhì),并說道:“親情我念及,但你的行為已經(jīng)突破底線,若不改正,我不僅要收回你借走的錢款,還會告知親友真相,避免更多人受騙?!?/p>
最終,這位親戚在證據(jù)面前無法抵賴,只得歸還錢款并主動離開。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種事情,不妨也分三步走:
(1)預設最壞結果,降低心理預期。
俗話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我們在幫助別人之前,就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借錢時就做好對方可能不還的準備,數(shù)額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損失范圍內(nèi);
提供幫助時不預設對方一定會感恩,把付出當作自己心甘情愿的選擇,而不是期待以后對方會等價交換。
這樣,才能讓我們在施予時更加坦然,還能讓這份善意回歸純粹。
正如古人云:“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
當我們不將回報作為幫助他人的前提,才能真正享受給予帶來的快樂,讓自己的內(nèi)心免受失望的侵擾,保持平和與自在。
(2)看清試探信號,果斷守住邊界
生活中,一旦對方的行為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那就立即拿起“拒絕”的武器,勇敢守住自己的底線。
要知道,拒絕并不意味著要與對方徹底決裂、撕破臉皮,必要時,可以學著委婉拒絕。
面對他人的請求,我們可以先真誠地表達理解與關心,再用客觀原因作為理由,溫和而堅定地表明自己無法幫忙。
比如,有人借錢,就說“最近我自己XX也要用錢,財務狀況很緊張,實在拿不出錢來借給你”。
這種拒絕方式既照顧了對方的感受,又清晰地傳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不至于讓關系陷入僵局。
守住底線,勇敢拒絕,才能將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和事,專注于自己的生活與成長。
(3) 遠離貪婪之人,讓善良有所歸依
《增廣賢文》有云:“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p>
生活中人心難測,有些人如同填不滿的黑洞,無論你給予多少,他們的貪念都不會滿足。
對于這類人,我們要學會及時止損,遠離他們的糾纏。
善良是一種珍貴的品質(zhì),但不能成為被人肆意踐踏的弱點。
當察覺到對方的索取無度、得寸進尺時,不要因念及舊情或害怕得罪人而一味遷就,而是果斷遠離,還自己一個清凈的晚年。
周國平曾經(jīng)在《給孩子的哲理》中寫過這么一段話:
“人的靈魂里面有一個較好的部分和一個較壞的部分,而所謂做自己的主人,就是指較壞的部分受較好的部分控制?!?/p>
人活于世,我們沒辦法確定身邊人的善行與惡意,也沒辦法保證自己在身處算計中時獨善其身。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高估人性,不低估貪婪的殺傷力;在包容世界的同時,也別忘了過分包容貪婪者,就是在幫助別人欺負自己。
我們唯有為包容設好“底線”,才能不被貪婪者消耗。
批注:
貪念起,因果生,自古福禍相依,沾光往往是災禍臨頭。做人,行事要正,人心要善,守住內(nèi)心的分寸,不貪不屬于自己的,不拿不該得的,讓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讓每一天都活得坦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