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連載52,點擊此處查看上篇。
話說太平公主接到被貶到蒲州安置的詔書,心里又氣又恨,立刻召太子李隆基進宮,厲聲質(zhì)問:"我為你父子倆出謀劃策,也算盡心盡力了。如今你們竟以怨報德,把我貶到蒲州去!我想你父親為人仁厚,肯定做不出這種事,定是你在背后搗鬼,才有這道命令!"
李隆基嚇得趕緊跪下認錯:"侄兒怎敢這樣?聽說是姚崇、宋璟二人向父皇奏請,才下了這道詔令。"
公主冷笑道:"姚崇、宋璟上奏,還不都是為了你?他們怕我們留在京城對你不利,所以特地請求讓我們遠離京城。你想想,當初我廢掉重茂,改立你父親為帝,不也是為了讓你能繼承皇位嗎?從前安樂公主想做皇太女,難道我現(xiàn)在還想做皇太妹不成?"
太子忙說:"侄兒這就去稟告父皇,治姚崇、宋璟的罪。"說完就退了出去,立即上表彈劾姚崇、宋璟離間姑侄關(guān)系,請求嚴懲。
睿宗于是把姚崇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貶為楚州刺史。宋王、豳王仍留在京城,只有太平公主夫婦還是被派往蒲州,沒有收回成命。
公主悶悶不樂地啟程,臨行時太子李隆基為她餞行,她還在不停抱怨。李隆基安慰道:"今日暫別,日后侄兒一定向父皇請求,保證讓姑母回來。"
公主這才勉強露出笑容,與武攸暨一起乘車離去。
不久后,睿宗設宴招待群臣,對他們說:"我向來淡泊名利,不覺得當皇帝有多尊貴。先前當皇嗣,后來又當皇太弟,都是形勢所迫,并非我的本意。如今我已年過半百,不想再親自處理朝政,打算傳位給太子,你們覺得如何?"
群臣聽了,面面相覷,沒人敢先表態(tài)。只有殿中侍御史和逢堯是太平公主的親信,起身說道:"陛下年紀還不算大,正受天下人敬仰,怎能這么快就禪位呢?"
睿宗聽了,猶豫半晌才說:"我自有安排。"第二天就下詔,規(guī)定所有政事都交由太子處理,軍事、死刑判決以及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命,由太子決定后再奏報。
太子李隆基堅決推辭,還請求讓位給宋王李成器,睿宗不答應。后來又請求召太平公主回京,得到批準,詔書發(fā)往蒲州。
太平公主自然歡喜,立即啟程回朝,來回不過四個月。見到睿宗后,睿宗生性重視親情,對她依舊和顏悅色,關(guān)系恢復如初。
恰巧這時武攸暨病逝,公主又成了寡婦。雖然年過四十,仍貪戀情欲,耐不住寂寞,這點很像她母親武則天。她突然想起當年的崔湜,才貌雙全,風流倜儻,于是秘密召他回京。崔湜前來拜見,公主就與他尋歡作樂。她又想招攬幾個舊部,擴充自己的勢力。
濠州司馬竇從一(已恢復原名懷貞)在朝時曾巴結(jié)太平公主,這時也被召回,與崔湜一起成了她的親信。
公主在睿宗面前極力推薦他們,睿宗于是重新任命崔湜為太子詹事,竇懷貞為御史大夫。
還有奸僧慧范,與公主的乳母私通,也常出入公主府邸參與密議。像岑羲、蕭至忠、薛稷等人,之前都因罪被貶,太平公主把他們?nèi)祭瓰辄h羽,奏請恢復原職,于是她的勢力又重新強盛起來。
竇懷貞每天退朝后,必定到太平公主處請安。正好睿宗的女兒西城公主和崇昌公主自愿出家當?shù)朗?,睿宗要修建金仙、玉真兩座道觀給她們住。竇懷貞就請求太平公主,想當營觀使。太平公主替他說情,一說就成。
竇懷貞格外賣力,親自督工,才一個多月就建成了兩座華麗道觀,前殿后宇,金碧輝煌。西城、崇昌兩位公主住進觀中,都很滿意,自然在睿宗面前稱贊竇懷貞,再加上太平公主時??洫劊W谏钚挪灰?,竟升任竇懷貞為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
竇懷貞喜出望外,不料有個相士對他說:"您當宰相,必定會遭刑獄之災。"說得竇懷貞轉(zhuǎn)喜為憂,主動請求辭官,睿宗下詔批準。但沒過幾天,又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
崔湜見竇懷貞得志,不免羨慕,有時與太平公主歡會時,就提到竇懷貞。太平公主說:"這有什么難?你想當宰相,只要我進去說幾句話,就能如愿。"
崔湜感激涕零,接著又說:"同僚中有個陸象先,也希望公主幫忙引薦。"
太平公主說:"陸象先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我何必幫他。"
崔湜說:"陸象先品行高潔,深受同僚敬重。此人當宰相,必能服眾。我與他一起升遷,也算是借他的光顯揚名聲。"太平公主這才點頭。第二天去見睿宗,就推薦了陸象先和崔湜。
睿宗說:"陸象先素有威望,確實是宰相之才。但崔湜為人太不檢點,難以服眾。"太平公主堅持請求,睿宗只是搖頭。直到見公主兩頰緋紅,快要哭出來了,才勉強答應。
當時朝中已有韋安石、李日知為相,再加幾個宰相,朝政就顯得有些混亂。睿宗遂趁公主請求,調(diào)韋安石留守東都,升李日知為吏部尚書,任命陸象先同平章事,崔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又晉升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都同三品。第二年改元太極,不久又改元延和。
蕭至忠自從投靠太平公主后,從許州進京任刑部尚書,經(jīng)常出入公主私宅,日夜伺候。有次遇到宋璟,宋璟諷刺道:"蕭君!你也會在這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蕭至忠笑道:"宋生規(guī)勸我,足見好意。"說完就策馬離去。
蕭至忠的妹妹嫁給華州長史蔣欽緒,也勸蕭至忠說:"以你的才華,還怕不能顯達嗎?千萬不要非分妄求。"蕭至忠默不作聲。
蔣欽緒退出后,不禁長嘆:"九代卿相世家,怕是要一舉覆滅了,這難道不可悲嗎?"
原來蕭至忠家世顯赫,祖父蕭德言在唐朝任秘書少監(jiān),所以蔣欽緒有此感嘆。哪知蕭至忠竟官運亨通,又升任中書令了。
太平公主得到蕭至忠相助后,又拉攏侍中岑羲、尚書右丞盧藏用、太子少保薛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雍州長史李晉、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羽林軍李慈等人作為心腹。鴻臚卿唐晙本是太平公主的女婿,當然同流合污,凡事都參與商議。
正值秋高氣爽,星月格外明亮,西方太微垣旁出現(xiàn)了一顆彗星,光芒數(shù)丈。太平公主暗中讓術(shù)士向睿宗進言:"彗星出現(xiàn),是除舊布新的征兆。而且帝座星和心前星(心宿有三顆星,舊說前星代表太子)也有變動,恐怕太子將要繼承帝位,請陛下傳位為好。"
太平公主讓人這么說,本是想激怒睿宗,讓他怨恨太子,自己好趁機進讒言。沒想到睿宗竟信以為真,毅然說:"我早想傳位,如今天象又顯示如此,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傳位避災,我心意已決。"
術(shù)士不便再多說,急忙回報太平公主。公主大驚:"本想取巧反而弄巧成拙,假戲真做了,這還了得?"立即召集黨羽商議對策。
大家想了很久,沒什么好辦法,只好上奏阻止禪位,再從長計議。于是你上一奏,我陳一疏,接連遞上好幾本奏章,卻都沒有回音。太平公主急了,親自前去勸阻。
偏偏睿宗傳位的主意已定,任她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聽。公主沒辦法,回到私宅,又派人去勸太子,讓他堅決推辭。太子于是騎馬入宮,拜見睿宗,叩頭堅決請求:"兒臣只立了些微功勞,能當皇嗣已是格外蒙恩,恐怕難以擔當大任。如今陛下突然要傳位,究竟是什么意思?"
睿宗說:"國家能夠轉(zhuǎn)危為安,我能得天下,都靠你的力量。如今帝座星有災變,所以特意傳位給你。轉(zhuǎn)禍為福,希望你不要推辭!"
太子又叩頭堅決推辭,睿宗變色道:"你想當孝子,就該聽我的話,難道一定要在靈柩前即位才算孝嗎?"太子無話可說,只好流淚退出。
第二天清晨,睿宗下手諭傳位太子。太子上表極力推辭,睿宗不答應。
太平公主后悔莫及,無可奈何地進宮對睿宗說:"禪位雖已決定,但總該由您總理朝政。太子年輕缺乏經(jīng)驗,恐怕處理事情未必妥當。"
睿宗于是囑咐太子:"你以為天下事責任重大,想讓我兼管嗎?古時虞舜禪位給禹,還親自巡狩。我雖傳位,豈能忘懷家國?所有軍國大事,我自會過問,你不必多慮。"太子這才勉強答應。
過了幾天,禪位日期到了,太子李隆基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太上皇仍自稱"朕",詔命稱"誥",每五天在太極殿接受一次朝見。皇帝自稱為"予",命令稱"制敕",每天在武德殿接受朝見。凡是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以及重大刑罰和重要政事,都要奏報太上皇,然后決定執(zhí)行,其他事務都由皇帝處理。改行新歷法,頒布大赦令。
這一年是玄宗先天元年,立太子妃王氏為皇后。
皇后是同州下邽人,父親名叫王仁皎。玄宗當臨淄王時,聘她為王妃。玄宗入宮平定禍亂時,她也參與謀劃,因此玄宗登基后,立即冊封為皇后。
玄宗又任命王琚為中書侍郎,時常與他商議國事。
王琚籍貫河內(nèi),年輕時有才略,精通天文星象之學。從前駙馬都尉王同皎很賞識王琚的才能,引為密友。王同皎事敗后,王琚逃到江都,給富商當文書。商人看出他不是平庸之輩,把愛女嫁給他,還給了豐厚的嫁妝,王琚賴以維持生計。睿宗繼位后,他才向岳父說明原委,得到資助回到長安。
玄宗當時是太子,有次出外打獵,途中遇到王琚,見他穿著儒服,氣度雍容,就召來詢問。王琚口才敏捷,這時更有心進取,更是滔滔不絕,還邀請?zhí)拥剿淖√?,娓娓道來,說得太子十分投緣。
王琚又殺牛備酒,盛情款待太子,太子更加感動,答應推薦他。告別后太子拜見睿宗,就說王琚如何有才,請求任用。睿宗因為他是個白衣秀士,只讓他補任諸暨縣主簿。太子默然告退。
恰巧王琚得知得了個小官,到東宮拜謝。到了宮中,卻故意慢走,左顧右盼。東宮侍衛(wèi)喝止道:"殿下在簾內(nèi),怎能隨意走動?"
王琚微笑道:"今天哪里還有什么殿下,只知道有太平公主呢。"話沒說完,太子已經(jīng)快步走出,親自迎他進去。
王琚表達謝意后,就湊近低聲說:"韋庶人敢行弒逆,人心不服,所以殿下一呼百應,立刻誅殺了首惡。如今太平公主自恃有功,兇狠狡猾無比,身邊大臣多被她利用,天子又因兄妹關(guān)系,格外容忍。我私下很為陛下?lián)鷳n。"
太子立即起身,拉他同坐一榻,相對而言:"皇上同胞,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如果傷害她,恐怕有虧孝道。"
王琚答道:"小孝不足掛齒,殿下應當考慮大孝。"
太子問:"什么是大孝?"
王琚又說:"安定宗廟,穩(wěn)定國家,才是大孝。試想太子立有大功,理應繼承大統(tǒng)。如今公主竟敢妄圖廢立,結(jié)黨營私。一旦發(fā)生變故,豈不是連累宗廟社稷?宗廟社稷不安,殿下即使想盡孝,恐怕也來不及了。"
太子搓著手說:"那該怎么辦?"
王琚答道:"我聽說內(nèi)外大臣中,只有張說、劉幽求、郭元振等人不被太平公主利用。殿下若與他們商議,應該可以解除憂患。"太子大喜,讓他不必赴任,留在詹事府中。后來太子受命監(jiān)國,五品以下官吏可由太子任免,就升王琚為太子舍人。等到太子登基,特別破格提拔他為中書侍郎。
王琚于是與劉幽求等人謀劃除掉太平公主。
劉幽求讓羽林將軍張暐稟告玄宗:"竇懷貞、崔湜、岑羲都因公主得官,日夜圖謀造反。若不早點下手,恐怕很快就要發(fā)難,連太上皇都不能安寧。臣已與劉幽求等定下計策,只等陛下下令,就可執(zhí)行。"
玄宗連連點頭,慢慢說:"你們稍等,我會留意。"
張暐退出后,正好遇到侍御史鄧光賓,邀他進屋,盤問詳情。張暐如實相告。鄧光賓等張暐走后,竟去報告竇懷貞、崔湜。竇、崔兩人急忙轉(zhuǎn)告太平公主,公主立即進宮告訴睿宗,一口咬定玄宗要無故加害。
睿宗召來玄宗,訓斥了幾句,害得玄宗無法辯解,只好推到劉幽求、張暐身上。睿宗于是命他懲辦。玄宗不得已,把劉幽求和張暐關(guān)進監(jiān)獄。
竇懷貞、崔湜等唆使御史臺官員上奏,稱劉幽求等人離間骨肉,應當處死。睿宗又想批準,還是玄宗極力解釋,說劉幽求曾立大功,應當免死。于是把劉幽求流放到封州,張暐流放到峰州。
封州在嶺南,崔湜又飛函到廣州,囑咐廣州都督周利貞(即周利用改名)殺死劉幽求。幸好桂州都督王晙與劉幽求有舊交,把他留住,才得以免死。
第二年,改元開元。元宵節(jié)到了,燈市極其熱鬧,長安城中光亮如同白晝,無論大戶小家,都張燈結(jié)彩,點綴升平景象。玄宗陪著太上皇,到宮門觀燈,大擺宴席,奏樂歡慶,宴飲了好幾天,余興未盡。又下令京城延長燈期,直到二月中旬還沒結(jié)束。
太平公主的私宅中更是熱鬧,陳設、歌舞都比皇家還豪華,陳列的珍寶光怪陸離,制作的彩燈華麗精巧。滿朝文武無不接連前來祝賀,真是繁華出眾,顯赫絕倫。
左拾遺嚴挺之和晉陵尉楊相如先后上疏,都勸玄宗節(jié)制欲望,去除奢侈。玄宗這才停止燈市,但一個多月來的花費,已是不可計數(shù)。
太平公主自從劉幽求等人被貶后,氣焰更加囂張,怨念更深,整天與情人和私黨密謀廢立,又勾結(jié)宮人元氏,讓她在赤箭粉中下毒。
赤箭是一種藥材,研成粉末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玄宗經(jīng)常服用,所以公主唆使元氏趁機下毒。元氏還沒來得及下手,就被王琚聽說,進宮見玄宗說:"禍事迫在眉睫,不可不趕快行動。"
玄宗還在猶豫,正好左丞張說接替韋安石出守東都,派人進獻一把佩刀,想借此暗示玄宗斷絕疑慮。
荊州長史崔日用入朝奏事,更秘密告訴玄宗:"太平公主謀逆已久。陛下從前在東宮時,還是臣子,若要討逆,需要用計謀和武力。如今陛下已登帝位,只要下一道詔書,誰敢不服從?如果讓奸人得逞,后悔就來不及了。"
玄宗沉吟道:"我也這么想過,只怕驚動太上皇,有很多不便。"
崔日用說:"天子以安定天下為孝,不在于小節(jié)。萬一奸人得志,國家成為廢墟,那時孝在哪里?如果怕驚動太上皇,請先控制北門禁軍,再收拾逆黨,自然不會有意外的變故。"
玄宗說:"你暫且留在京城,給我當個幫手,我總會設法除害。"崔日用于是退出。第二天,受命任吏部侍郎。
太平公主見玄宗任用王琚、崔日用等人,也知道玄宗有意防備,再加上元氏下毒的方法一時找不到機會下手,免不得另想別的計策。于是又召集親信,重新秘密商議。
崔湜獻策道:"常元楷將軍、李慈將軍原本統(tǒng)領(lǐng)羽林軍,如果率眾直入武德殿,逼迫皇上退位,他不得不從。再由竇仆射、蕭中書等人號召南衙禁軍作為接應,不用半天就能成功。"
同平章事陸象先因由公主保薦,也被召來,唯獨起身反對說:"不可,不可。"
公主聽到"不可"兩字,就應聲道:"廢長立少,已是不順,何況他又失德,為什么不能廢立?"
陸象先說:"既然因功而立,必要因罪而廢。當今皇上即位,天下歸心,并沒有實在的罪行,如何廢立?這事恐怕很危險,我不敢參與。"
竇懷貞插嘴道:"陸公真是迂腐書生,不值得與他商議大事。試問你的宰相高位是從哪里來的?今日公主謀劃大事,你反而出來勸阻,真讓人不解。"
陸象先說:"我正是為公主考慮,才直言勸阻,否則也不會多嘴了。"
眾人還在譏諷陸象先,陸象先拂袖而去。
太平公主與眾人繼續(xù)商議,決定按崔湜說的辦,約定在七月四日行動。
正要散會,忽然有個年輕人進來說:"這事絕不能做,還請三思。"
公主正恨陸象先反對,偏又有人來阻撓,頓時豎起雙眉,怒目而視,原來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薛崇簡,不由大怒道:"你也敢來阻撓我?"
薛崇簡跪著勸諫:"母親豐衣足食,養(yǎng)尊處優(yōu),也該知足了。為什么還要生事?難道富貴到這種程度,還不滿意嗎?"
公主怒斥道:"你懂什么?休得多言!"
薛崇簡又說:"事情成功不足以增加榮耀,事情失敗不只是受辱,恐怕全家都要被滅門。"
公主聽到這話,竟從座位旁抓起一根棍子,劈頭蓋臉打過去。薛崇簡連忙抱頭,已經(jīng)挨了好幾下,血流滿面。竇懷貞等人急忙上前勸解,公主還不肯罷休,說要打死這個逆子才解恨。
薛崇簡哭著說:"兒子不是忤逆母親,是母親在忤逆君上。"又指斥崔湜是奸賊,說得崔湜滿面羞慚,幾乎無地自容。
公主怒上加怒,恨不得一棍打死薛崇簡。后來大家把薛崇簡拉開,一半勸母親,一半勸兒子,才停手。
薛崇簡被眾人擁出,公主怒氣稍平,專等日期到來行動。不料風聲已經(jīng)泄露,左散騎常侍魏知古探聽得明明白白,急忙報告玄宗。
玄宗這時也顧不得許多了,當即召入岐王李範、薛王李業(yè)、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jiān)姜皎、太仆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內(nèi)給事高力士、果毅將李守德等人商議大計。還有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當然在座。大家商定方法,決定第二天就行動。
第二天是七月三日,玄宗命王毛仲率兵三百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先埋伏好,然后召常元楷、李慈進見。兩人還沒察覺,大膽進門。王毛仲指揮士兵一齊沖出,先把兩人拿下,一并斬首。
兩將被殺后,再逮捕蕭至忠、岑羲、賈膺福等文臣,自然不費兵力,手到擒來。玄宗也不細問,全部下令處斬。唯獨竇懷貞投入溝中,自縊而死,下詔戮尸,改姓為毒。
太上皇李旦聽說變故,登上承天門樓,詢問情況。郭元振奏稱竇懷貞等人勾結(jié)太平公主,圖謀不軌,所以奉皇帝詔令,一并捕殺,沒有其他事情。太上皇于是嘆息回宮。第二天下誥,宣布從今以后軍國政刑全由皇帝處理,自己愿移居百福殿,頤養(yǎng)天年。
玄宗得到這道誥書,才命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去逮捕太平公主。
王毛仲等人趕到公主府中,只有仆役在,不見公主下落,急忙出門四處搜尋,找了三天,才探知公主在南山寺中,帶兵搜捕,所有公主全家一個沒漏網(wǎng),連僧慧范及李晉、唐晙等人也與公主藏在一起,全部押了回來。
玄宗下詔命公主自盡,僧慧范等人處死。
太平公主伏法后,其余黨羽除了已處死的,究竟如何發(fā)落?且待下回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