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秉S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華夏兒女,孕育出光輝燦爛的黃河文明。大河湯湯,華夏根魂。奔騰向前的九曲黃河河畔,矗立著黃河中下游分界碑,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標識,也是一座中華文明重要象征的豐碑。
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首個全國科普月和2025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全國科普月是根據2024年12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設立的全國性科普活動,規(guī)定每年9月集中開展科普工作,該活動旨在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形式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為讓兩大活動“同頻共振”,經前期精心打磨,近日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推出一部科普微視頻《地理與文明的交匯處(鄭州)-黃河中下游分界點》。該視頻摒棄傳統(tǒng)科普視頻的枯燥敘事,采用4-5分鐘的輕量化時長設計;結構上以“片頭-正片-片尾”為框架,正片進一步拆解為“黃河文明”“地理標識”“時代新篇章”三個章節(jié),層層遞進,讓科普既有文化溫度,又有科學深度。
內容創(chuàng)作中,視頻以黃河中下游分界點為“錨點”,實現了多重維度的融合:既弘揚黃河文明之魂,深情講述鄭州的黃河文明故事;又深入淺出地科普黃河中下游分界的地理成因——地形地貌變化,用通俗語言揭開專業(yè)地理知識的面紗,講述黃河分段科學保護治理的要求;更聚焦時代發(fā)展脈搏、講好鄭州自然資源故事,展現自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以來,鄭州的實踐與擔當,每一項成果都彰顯著鄭州建設“幸福河”、續(xù)寫文明新篇的堅定決心。
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既是我國二、三階梯的交接點,也是黃土高原的終點,又是地上“懸河”的起點,更是地理與文明的交匯點。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優(yōu)質科普應兼具科學性和文化傳播力,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架起科學與文化的橋梁,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支持此類創(chuàng)新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讓科學知識更接地氣、文化傳承更有活力?!蹦壳?,該科普微視頻已在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官網正式上線。不妨登錄官網,在短短幾分鐘里,跟隨鏡頭觸摸黃河文明的脈搏,讀懂地理標識的意義,感受鄭州與黃河同頻共生的時代答卷。
(來源:中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