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孩子生日,總能聽到兩種聲音:
有人說,孩子年齡還小,過不過生日都無所謂,畢竟記不住,還浪費錢。
也有人說,從懷孕到生產(chǎn),自己遭了無數(shù)罪,孩子的生日,是娘的苦日,為啥還要大費周折的過呢?
其實,對孩子而言,生日絕不是單純的吃蛋糕、收禮品,而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時刻。
兒童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曾說:
一個人的性格底色,在生命最初的幾年就已奠定,而家庭給予的儀式感,是孩子自我塑造以及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正因如此,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孩子的有些生日,一定要隆重過。
尤其是以下這三個節(jié)點,更是能讓孩子心里埋下“我值得被愛”的種子。
可能未來有一天,他們早已不記得生日中的細(xì)節(jié),但卻仍會因此感激父母一生。
因為,這份溫暖會成為他們對抗世界的勇氣。
01.第一個生日:1歲,安全感的來源
在一些家長眼里,一歲的孩子啥也不懂,過不過生日都行。
可事實上,恰恰是這個“不懂事”的生日,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
發(fā)展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
嬰兒在1歲左右開始形成“自我認(rèn)知”,雖然他們記不住具體畫面,但父母精心準(zhǔn)備的細(xì)節(jié),會通過感官傳遞到潛意識里,讓他隱約感知到“我是特別的,我身邊的人都愛我”。
不管是用彩繩綁住的長命鎖,還是家人圍坐一團時笑著唱的生日歌,這種溫暖喜悅的氣氛,都會是孩子未來自信的起點。
作家龍應(yīng)臺曾在文章里寫過自己為兒子過周歲的場景,他說:
我把他放在鋪滿氣球的墊子上,他抓周時一把抱住了我提前準(zhǔn)備的繪本,全家人都在笑,我知道他不會記得,但我要讓他第一次對“生日”的認(rèn)知,是溫暖和熱鬧的。
是啊,哪怕孩子早已模糊了細(xì)節(jié),可當(dāng)他長大后遭遇挫折時,潛意識里仍會記得:我從一開始就是被愛著的。
這份底氣,比任何禮物都珍貴。
02.第二個生日:4—6歲,學(xué)會被愛和愛人
等到孩子長到4-6歲,就會慢慢記得生日的細(xì)節(jié)。
比如,去年媽媽買了奧特曼蛋糕、爸爸送的積木、幼兒園小朋友唱的生日歌等等。
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有記憶的生日”,也是教會他“愛與分享”的關(guān)鍵節(jié)點。
兒童心理學(xué)家蒙特梭利提出過“敏感期理論”。
而4—6歲的孩子,正處于“情感敏感期”,他們不僅渴望得到愛,更開始學(xué)著表達(dá)愛。
如果家長能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參與到生日的籌備中。
比如一起去挑選蛋糕款式、讓他給大家分蛋糕,教他接收禮物時說謝謝。
那么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明白:
原來我的快樂,也能讓別人開心,原來收到禮物時,要感謝別人的用心。
久而久之,不僅會讓孩子塑造健全的性格底色,也能幫助他建立正確的三觀,學(xué)會感恩學(xué)會愛。
說白了,這個生日的“隆重”,重點在于“參與感”。
也許不需要買多貴的禮物,但卻要讓孩子學(xué)會從“被動接受祝福”變成“主動傳遞快樂”。
終有一天,這份“被愛”與“愛人”的能力,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03.第三個生日:12歲,宣告孩子的長大
十二歲,是孩子從童年走向青春期的“分水嶺”。
這個生日,不僅是孩子的“成長加冕禮”,更是他自我獨立的正式開端。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rèn)為,這個生日和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卻忽略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變化。
他們開始在意“我是不是長大了”,開始渴望被尊重、被認(rèn)可。
心理學(xué)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指出:
1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于“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亂”階段。
通俗來講,就是他們需要明確“我是誰”、“我能做什么”。
而一個隆重的十二歲生日,就是在告訴孩子:
我們看到了你的成長,我們相信你能承擔(dān)更多責(zé)任,也會給你更多信任。
當(dāng)然,值得注意的是,隆重并不意味著奢侈。
就比如鄰居家兩口子,給兒子過十二歲生日時,沒有大擺宴席,而是開了一個小型家庭聚會。
平常不茍言笑的爸爸,特意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讀的時候說:
以前你出門要我們牽著手,現(xiàn)在你能自己整理書包,幫爸爸媽媽做家務(wù),我們知道,你在慢慢變成小大人了,以后遇到問題,我們可以像朋友一樣商量。
孩子聽完后紅了眼睛,后來做事比平日里更有擔(dān)當(dāng)。
甚至有一次爸爸出差,媽媽突發(fā)高燒,還是他忙前忙后,又是倒水找藥,又是給媽媽煮飯吃。
所以說,十二歲生日的隆重,核心其實是“認(rèn)可”。
當(dāng)我們給予孩子平等、尊重和認(rèn)可時,他們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此同時,也會用實際行動,宣告著他們的長大。
也許,很多年后,孩子會忘記生日蛋糕的味道,忘記曾經(jīng)自己收到過什么禮物,但他們一定會記得:
一歲時家人圍著自己唱歌的溫暖,五六歲時和爸爸媽媽一起準(zhǔn)備生日的快樂,以及十二歲生日那天,被爸爸媽媽肯定“長大了”的感動。
而這些藏在儀式感里的愛,會成為孩子未來成長路上的光。
當(dāng)他在外面受了委屈,當(dāng)他遇到了難走的路,這份“被好好愛過”的記憶,會讓他在摔倒時,也能站起來,勇敢的往前走。
所以,不管有錢沒錢,這三個生日一定要隆重過。
而這一切,并非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給孩子的未來,留下最溫暖的注腳。
這份注腳,也會成為他人生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