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525篇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愛吃糖的貓
上大學的班上,專業(yè)課很好的幾個同學,畢業(yè)后也只是按部就班找了個班上,日子過得不溫不火,有的人還沒脫貧,有的人早已財富自由。
簡單點來說,就是畢業(yè)后大家又都回到了各自的階層而已。
大學班上有個其貌不揚的胖小伙,專業(yè)課一般,平時也就是跟同寢室的男生打打游戲,出去聚聚餐,他長得很黑,身材發(fā)胖,但言談舉止中總有種淡淡的自信,是那種從走路姿勢里也能看出來的。
大學和高中不一樣,每個人相聚的時間都不會太密集,也沒人在乎你的家境,有的同學可能一兩年過去了,都沒說上幾句話。
也就是在畢業(yè)前幾周,大家忙著投簡歷,準備新衣服、面試技巧,準備在招聘會上獲得一個offer,這個小胖子一點都不焦慮,后來也是聽男生寢室的兩個人說,他家是當地的一家民營企業(yè),效率還不錯,他一畢業(yè)就要回去子承父業(yè)的,所以不用參加面試。
在那個時期,人人都在為了找工作而產生無盡的危機感,他卻坦然的度過了最后幾周,心思花在了更遠的方向,人和人的差距,就在這一刻體現出來了。
很多大學生出了校門才發(fā)現,原來社會才是一個大型恐怖市場,普通人很少會有主角光環(huán),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沒有關系,只能在每一個工作中不停的穿梭面試。
刷各種招聘軟件刷到手軟,簡歷改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預期薪資降了一遍又一遍,每天打開招聘軟件千萬次,看著零回復的消息,開始感到心慌。
好不容易收到一份工作回復,和你心理預期的仍舊差了不少,你開始安慰自己,沒事的,只要努力認真做,幾年后慢慢就會有收獲的,于是你開始打扮成大人模樣,買了兩套上班穿的衣服,開始踏入職場,開始進入這個連軸轉的社會。
職場不像學校,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的人會針對你,但你不敢反駁,只能謹慎的度過,這一切源自于你的實習期還沒過,只能表現出溫順的一面,時間長了,就會在職場中遇到越來越多的糟心事。
加班、寫方案、被罵、扣薪、停休,你雖然內心有千萬匹馬飛過,但嘴上仍然不停道歉說:好的,收到,我立馬改。
這個時候,突然醒悟過來,原來大學才是人生最后一個烏托邦。
我不由想起,還在學校的時候,傍晚六點,宿舍樓下的小吃攤準時支起油鍋,炸淀粉腸和冒菜薯條的香氣混著學生們的笑鬧聲音飄進樓道里。
室友甜甜蹲在攤位前,一邊等著老板多刷半勺甜辣醬,一邊跟我吐槽下午的選修課老師“太能聊,差點錯過飯點”。這種不用算著考勤打卡,不用為了全勤口前硬撐著起床的日子,大概只有在大學里才敢如此理直氣壯。
大學就像是被按下慢放鍵的烏托邦,在這里,“試錯”不用付高昂的代價,隔壁班的學姐,跟著社團拍攝校園情景劇,拿著簡陋的設備在操場上熬夜改腳本,成品沒多少人看,那個時候短視頻還不太火,但她卻樂此不疲。
后來她轉了方向,泡在圖書館準備跨專業(yè)考研,每天抱著厚厚的專業(yè)書在自習室待到閉館,沒人會說她“三分鐘熱度”,反而有同學湊過來問她要考研資料。
連輔導員都在說“年輕就該多嘗試”,換成在社會上,要是頻繁換賽道,大概率都會被貼上“不穩(wěn)定”的標簽,可在大學里,所有探索都被默許,甚至被當成青春該有的樣子。
可烏托邦終究會落幕。
畢業(yè)前最后一個月,室友們陸陸續(xù)續(xù)收拾行李,有人簽了外地的工作,有人要回老家去考編,曾經擠在一張床上追劇的熱鬧,慢慢變成了行李箱滾輪摩擦地面的聲音。
直到出校門的那天,才發(fā)現再也沒有不用交房租的宿舍,再也沒有五塊錢就能吃飽的食堂,更沒有犯錯后還能被原諒的“大學身份”。
大學的烏托邦,不是說這里沒有煩惱,而是它給了我們一段緩沖期,讓我們在走進復雜社會前,先盡情試錯、感受純粹的善意。
這段日子之所以珍貴,正因為它不可復制,是我們往后回望時,永遠能找到溫暖的避風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