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貼近歷史事實的古典歷史小說,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有六個人被美化了,他們在小說中的形象并不符合史實。
其中之一就是徐庶,徐庶是個忠臣,他雖入曹營,終生沒有為曹操出一個主意,這一點的確是史實。但是,歷史上的他可并沒有小說中那樣孝順。
歷史上徐庶的母親,并不是被程昱用一封假書信騙到曹營的昱,曹操也并沒有真正的抓住徐庶的母親,只是假稱說自己抓到了徐庶的母親,自然也沒有出現(xiàn)“徐母罵曹”的情景。
第二個就是馬超,西川錦馬超之名,人所皆知,他被羌人稱為“神威天將軍”,這也是歷史事實。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通過巧妙的筆鋒,將馬超的另一面巧妙的隱藏了起來,僅用了寥寥數(shù)語就略過了。
馬騰,劉備共受衣帶詔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馬超起兵報復(fù)仇奪潼關(guān)跨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威震天下,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馬超以報父仇為名起兵,實際上他父親被害,正與他起兵有關(guān)。
由于西涼所處的地理位置緊鄰長安,所以曹操一直將馬騰視為后患,尤其是馬騰接受漢獻(xiàn)帝的衣帶詔以后,曹操就更將馬騰視為威脅,但由于曹操年輕時曾與馬騰為友,知曉馬騰的性情,唯獨對馬騰的兒子馬超深為忌憚。
所以他將馬騰控制在身邊,一日三餐好酒好菜招待,給予榮華富貴,就是為了壓制馬超造反,很多人都知道,馬超起兵是為了報父仇,但事實上很早之前,馬超就有起兵的想法了.
而且他曾經(jīng)和劉備通信,有過約定,正是因為馬超宣布起兵,曹操才殺死了馬騰,可是在小說中,羅貫中先生卻將此三言兩語的略過了。
還有一人,也是最令人反感的,那就是張松,張松獻(xiàn)地圖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他明明是益州劉璋麾下的從事,但是他不忠。
他把整個益州作為進(jìn)獻(xiàn),向天下豪強獻(xiàn)禮,最初他找到了曹操,曹操一世之雄,豈能瞧得起這背主之賊?自然不會用正眼瞧這個張松。
可沒曾想到,張松這個舌尖嘴利之徒,巧言狡辯,對曹操大加貶低,離開許都之后,又將益州獻(xiàn)給了劉備,只求自己榮華富貴。
這樣的賣主求榮之徒,在“尊劉貶曹”的敘述框架下,居然有了些義正言辭之感,實在不應(yīng)該。除了這三位之外,法正,潘濬,呂蒙三人,在小說中也被或多或少的進(jìn)行了美化,在此不做過多提及。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小說就是小說,史實就是史實,無論小說有多貼近史實,它畢竟不能完整的,公正的敘述史實,想研究歷史,還是要看史籍和歷史資料,而不應(yīng)該把小說當(dāng)成歷史。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一座豐碑,它的出現(xiàn),讓許多人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有了具體了解并且在,幾個世紀(jì)的時間之內(nèi),推動了三國時期史實研究的發(fā)展,《三國演義》的貢獻(xiàn)彪炳史冊,但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絕不可混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