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日本政府可謂是“痛并快樂著”。游客數量屢創(chuàng)新高,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帶來了讓人頭疼的副作用。根據日本媒體的統(tǒng)計,2025年上半年,日本共接待了2150萬名外國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400萬,刷新了歷史紀錄。
隨著日元一路貶值至150區(qū)間,外國游客的購買力空前高漲。對他們而言,日本仿佛進入了“打折季”,無論是奢侈品、藥妝還是便利店,幾乎都成了“掃貨戰(zhàn)場”。在京都,居民出門要排隊擠電車;在富士山腳下,登山道被游客擠得水泄不通。游客的熱情讓消費指數飆升,卻也讓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幾乎失序。
面對這樣的“幸福煩惱”,日本政府決定出招。最新的一項措施,是計劃大幅上調訪日簽證手續(xù)費,讓簽證價格“與歐美看齊”。
目前,日本的簽證收費在發(fā)達國家中一直屬于最低檔:單次入境簽證僅3000日元,多次簽證6000日元。而美國簽證約185美元(約2.8萬日元),英國177美元(約2.6萬日元),申根簽證也要90歐元(約1.4萬日元)。換句話說,日本的簽證價格在國際上已經“滯漲”近半個世紀。
外務省表示,這次調整將參考G7和OECD國家的標準。雖然最終價格仍在協(xié)商中,但內部預測顯示,漲幅最大可能達到原價的9倍。屆時,單次簽證或將升至2.5萬日元以上,等于從“平價簽證”直接跨入“歐美價位”。除了短期觀光簽證外,商用、留學、長期滯留等類別也會同步上調,最快可能在2026年度實施。
政府的解釋看似合理:簽證發(fā)放量激增,人工與管理成本上升,簽證費用自然要“反映現實”。同時,他們希望通過“價格杠桿”調節(jié)游客數量,讓旅游業(yè)從“拼數量”走向“重質量”。畢竟,游客過多并不總是好事——垃圾、噪音、擁堵、物價上漲,幾乎成了每個景點的固定難題。
不過,漲簽證費并非唯一動作。日本還計劃引入類似美國ESTA的“JESTA”電子入境授權制度,預計在2028年正式上線。屆時,包括中國臺灣、美國、歐盟等在內的71個免簽國家和地區(qū)的旅客,也必須提前上網申請電子許可,并繳納約3000日元的費用。換句話說,即使免簽,也要交錢,也得預審。
這些新舉措的核心目標,其實只有一個——讓游客流量更可控,讓觀光業(yè)更可持續(xù)。日本政府并不避諱這一點。畢竟,光是“國際觀光旅客稅”(每人1000日元)一項,日本每年就能收進約481億日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對財政部門而言,這是穩(wěn)定的收入;但對京都、鐮倉、奈良等地的居民而言,卻意味著生活空間被侵占、安靜的街巷被喧囂取代。
在政府看來,漲簽證費、收電子授權費、征旅客稅,是“三管齊下”的調控組合;但在現實層面,這筆賬似乎算得過于樂觀。
日本似乎忘了,它之所以能靠“觀光立國”撐起經濟復蘇,靠的并不是“高門檻”,而是“低成本與便利性”。歐美國家的簽證制度歷來高冷、手續(xù)繁瑣,而日本幾十年來吸引外國游客的最大優(yōu)勢,正是“離得近、簽證便宜、體驗好”。如今簽證價格暴漲、手續(xù)愈發(fā)復雜,電子授權又要收費,這些都在削弱日本原本的競爭力。
更現實的是,周邊競爭對手早已摩拳擦掌。韓國宣布三人以上中國團隊可享15天免簽,泰國更是直接實行中泰互免簽證。相比之下,日本若把簽證費提升至兩三萬日元,對普通游客來說無異于變相“限流”。
政府希望吸引所謂“高凈值人群”,讓那些愿意多花錢、停留更久、消費更多的游客成為主力,但別忘了,日本旅游業(yè)的真正支撐,是那批一年飛兩三次的普通人。尤其是江浙滬一帶的游客,去大阪、福岡、沖繩,比去三亞還方便。簽證若漲到九倍、手續(xù)再繁一點,這種“說走就走”的心情恐怕會徹底消失。
旅游從來不僅是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情緒和習慣。簽證越貴、流程越煩,那份輕松與親近感就會被削弱?!熬徑膺^度旅游”的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其實透著一股微妙的矛盾。
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漲價來控制游客數量,減輕景點和城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離不開游客帶來的龐大消費和稅收。既怕人太多擾民,又怕人太少冷清;既想維持秩序,又舍不得眼前的收益。在這兩難之間,日本選擇了一種“曖昧”的辦法——把價格調高,讓市場自己篩人。
然而,日本并不是巴黎,也不是倫敦。它的魅力從來不在“高貴”,而在“性價比高”、“有復游率”。那碗熱騰騰的拉面、那家溫泉旅館、那張3000日元的簽證,構成了普通人心中“觸手可及的日本”。而如今,這份距離感,正在被一點點拉遠。
日本變了……或許在日本政府眼里,漲價是為了讓旅游業(yè)更可持續(xù);但對游客而言,日本正在變得昂貴,也變得有些不近人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