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已經很少看見有人戴帽子了,不是說完全絕跡,大爺遛彎兒時頂個遮陽帽還算常見,年輕人呢?別說冬天了,夏天太陽曬得睜不開眼,也少見誰戴個寬檐帽出門。這事兒要是擱在一百年前,簡直不可想象。
那時候不光是老人孩子,連幾歲小孩都知道“頭不受風”,出門沒頂帽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涩F(xiàn)在倒好,帽子像是被時代遺忘的老物件,靜靜躺在衣柜角落吃灰。難道是我們不怕冷了不怕曬了?還是帽子真的過時了?
帽子可不是為了好看才戴的,人類戴帽子的歷史能追溯到幾千年前,古埃及壁畫上就有戴著亞麻頭巾的勞工,防止烈日灼傷頭皮;中國古代士人講究“冠冕堂皇”,戴帽子是身份的象征,平民百姓雖然不能隨便戴官帽,但斗笠、氈帽、草帽一樣不落,干活遮陽擋雨全靠它。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社會更是人人戴帽,男人戴禮帽、報童帽,女人戴裝飾繁復的小圓帽或羽毛帽,不戴帽子出門,會被當成失禮甚至邋遢。那時候城市街道塵土飛揚,沒有空調暖氣,帽子既能防風御寒,又能保持體面。
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情況變了,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城市平均氣溫在過去60年上升了約1.2攝氏度,城市熱島效應加劇,人們更傾向于輕便著裝。
與此同時,建筑供暖與制冷系統(tǒng)的普及讓室內環(huán)境變得穩(wěn)定,不再需要厚重衣物應對溫差。再加上汽車進入家庭,通勤時間縮短,很多人從家到車再到寫字樓,全程在室內完成,帽子自然成了多余負擔。
過去人們更多在戶外活動,種地、趕集、走親訪友都得風吹日曬,帽子是剛需。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人工作在辦公室,娛樂靠手機和網絡,出門要么打車要么坐地鐵,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大幅減少。
城市居民日均戶外活動時間不足45分鐘,遠低于20世紀80年代的平均水平。這種生活節(jié)奏下,誰還愿意多帶一頂帽子占地方?
更何況現(xiàn)代紡織技術發(fā)展迅速,防曬衣、冰絲袖套、防紫外線墨鏡紛紛登場,它們輕巧、易收納、功能明確,比傳統(tǒng)帽子更適應快節(jié)奏生活。
比如一件UPF50+的防曬服,能阻擋98%以上的紫外線,折疊起來只有巴掌大,塞進包里毫無壓力。相比之下,一頂寬檐帽不僅容易壓壞變形,還得專門找個地方放,上下公交車還得摘下來,實在不夠“人性化”。
20世紀中期以前,戴帽子是一種禮儀,尤其在正式場合,不戴帽子反而顯得不得體。但隨著社會風氣趨于自由化,服裝風格越來越強調個性與舒適,帽子的“儀式感”逐漸被削弱。
好萊塢電影曾是時尚風向標,五六十年代銀幕上的男女主角幾乎都戴著精致帽子,可到了七八十年代,像《克萊默夫婦》《普通人》這類現(xiàn)實主義題材興起,角色穿著更貼近日常生活,帽子出鏡率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發(fā)型的重要性被空前放大。美發(fā)行業(yè)數(shù)據(jù)顯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3億人次前往理發(fā)店,人們對發(fā)型的投資越來越多。
一個精心打理的發(fā)型,戴上帽子就可能被壓塌,吹風一吹就亂,誰愿意花半小時做造型,出門五分鐘就被帽子毀掉?尤其是女性,卷發(fā)、編發(fā)、高馬尾這些流行款式,戴上帽子既不方便也不美觀。
于是,許多人干脆選擇放棄帽子,用發(fā)膠定型、戴墨鏡搭配,照樣能打造時髦形象。
過去街道少有遮陰處,公交站臺簡陋,步行距離長,戴帽子是無奈之舉。如今,大多數(shù)城市主干道都種植了行道樹,地鐵站、商場、寫字樓之間往往有連廊或雨棚相連,行人可以長時間在遮蔽環(huán)境下通行。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近年來持續(xù)推動“步行友好城市”建設,增設遮陽棚、林蔭步道,進一步降低了對帽子的依賴。此外,公共交通工具普遍配備空調,等車不再是一件煎熬的事。
再加上智能手機導航普及,人們出行路徑更加精準,減少了不必要的戶外停留時間。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累積起來卻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穿戴習慣。
有意思的是,帽子并沒有真正消失,而是完成了“身份轉型”,在特定場景中,它依然活躍。比如棒球帽成了運動休閑標配,騎行者戴頭盔防撞擊,工地工人戴安全帽保安全,醫(yī)護人員戴手術帽防污染。
功能性帽子非但沒被淘汰,反而在專業(yè)化領域越做越精。日本產業(yè)衛(wèi)生學會的研究指出,現(xiàn)代職業(yè)防護帽普遍采用透氣材料與人體工學設計,兼顧安全與舒適,使用率穩(wěn)中有升。
而在時尚圈,設計師們也在重新詮釋帽子的價值。香奈兒、普拉達等品牌每季都會推出新款貝雷帽、漁夫帽,雖然價格不菲,但在年輕消費者中仍有一定市場。只是這類消費更多出于搭配需求而非實用目的,屬于“可選項”而非“必需品”。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lián)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