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 iPhone 17 標準版與 iPhone 17 Pro 系列都迎來了非常大的提升,但鋁合金無論熱性能再怎么優(yōu)異,在質感和觀感上始終都和蘋果已經(jīng)在 Apple Watch 上實驗過的拋光鈦金屬工藝相差甚遠。
而今年如果想要在 iPhone 產(chǎn)品線里買到鈦金屬的機型,就只剩下 iPhone Air 這一支獨苗了。
從某些角度來說,iPhone Air 和當年的 iPhone X 有點像——它們都用著全新的硬件設計,處在硬件重大變革的前夜,讓一部分愿意冒險的用戶提前體驗到了未來的感覺。
甚至于,在使用體驗方面,iPhone Air 都和 iPhone X 有幾分類似:這個硬件非常迷人,這個體驗非常忐忑。
不過今年大陸國行版本的 iPhone Air 推遲發(fā)售,愛范兒手中的這臺 iPhone Air 并非正式的評測樣機,而是編輯部一位小伙伴自購的港版日用機。
正因如此,愛范兒需要對本篇評測做出如下免責聲明:
本文是基于港版 iPhone Air 的使用體驗,并非購買建議,有關網(wǎng)絡制式、運營商開卡等信息,請以愛范兒后續(xù)國行版本 iPhone Air 評測為準。
初體驗:輕輕輕輕輕
雖然蘋果取消贈送充電器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是被反復批評,但是當我們打開 iPhone Air 外盒的那一刻,突然感覺到或許只有它才真正適合這種薄薄的包裝盒。
雖然在 9 月 10 號凌晨的現(xiàn)場體驗中,愛范兒為大家轉播了位于發(fā)布會現(xiàn)場的同事將 iPhone Air 拿上手的體驗,然而很多細節(jié)的確只有在把真機拿在手上才能體驗到:
比如這個拋光鈦金屬的邊框,相比 iPhone 17 Pro 系列的一體成型鋁合金中框,拿在手上會有一種「更溫潤」的體驗——雖然在客觀事實上,這是由于鈦的導熱性不如鋁導致的。
更重要的是,在熱導性能之外,拋光鈦金屬第一眼看上去就是要比磨砂鋁合金更精致和高級,這種能夠看到光線沿著金屬表面流淌的觀感,就像在看一輛停在展廳里的概念車一樣——
只不過這種高級感的前提,一定得是在邊框干凈的前提下。
今年 iPhone Air 的拋光鈦金屬邊框,和前兩年 Pro 機型上使用的「手術級不銹鋼」面臨著一模一樣的問題:只要手碰到就會弄臟、只要弄臟就會顯得邋遢。
iPhone Air 作為一款 6.5 寸屏幕的手機,雖然并沒有對此前的 Plus 機型形成徹底的替代,但是結合它 165g 的重量,仍然是近兩年難得一見的「又大又輕」的直板手機。
正如我們在上個月的一篇硬哲學中提出的:小屏會死,輕薄永存。iPhone 13 mini 那樣極端的尺寸,在如今的內容生產(chǎn)和消費環(huán)境中已經(jīng)不再適配了。
反而是像 iPhone Air 和 S25 Edge 這樣的「輕薄大屏」會成為另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
因為哪怕算上各種輕薄的折疊屏手機、甚至是可折疊平板,iPhone Air 依舊是我們幾年以來體驗到的,手感最接近「把一整塊純粹的屏幕握在手里」的真正的「明日產(chǎn)品」。
至于 S25 Edge 為什么感覺不像明日產(chǎn)品,原因很簡單——
它的裝甲鋁邊框幾乎是直上直下的,沒有任何圓弧過渡,握在手里不僅觸覺上更厚重,也讓人很難忽視掉邊框的存在。
用起來:瘸瘸瘸瘸瘸
當我們真正遷移了微信聊天記錄、開始使用 iPhone Air 的時候,很難不去想到它內部那塊容量僅僅 3149mAh 的超薄鋼殼電池。
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最近幾十個小時的實際感受放在最前面:
iPhone Air 的續(xù)航雖然不優(yōu),但也的確沒有我們預想中的那么差勁,在日常的使用強度中,它的掉電速度其實和使用了一年之后的 iPhone 16 Pro 差不多。
除此之外,根據(jù)購物網(wǎng)站和科技論壇上的各種反饋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選擇升級 iPhone 17 系列的用戶群中,有不少 iPhone 12、13 代 Pro 機型的老用戶。
其中,iPhone 12 Pro 的電池容量為 2815mAh,「十三香」的 iPhone 13 Pro 電池容量為 3095mAh, 即使 iPhone 14 Pro 也只有 3200mAh。
——這樣一比,iPhone Air 的電池容量實際上并沒有那么不堪。
更重要的是,今年的 A19 Pro 處理器在能效方面的進步很明顯,iPhone Air 能夠同時吃上 SoC 能效高和 LTPO 可變刷新率省電兩項紅利,對于那些升級上來的老用戶來說,體驗其實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縮水。
只不過 iPhone Air 作為迄今為止形態(tài)最激進的 iPhone 之一,在實際使用中其實還是面臨著一些問題的。
首先,由于 iPhone Air 尚未在大陸開售,我們平時使用的很多國產(chǎn) app 還沒有針對 iPhone Air 位置下移的靈動島做出適配,存在界面和控件 bug:
不是切掉搜索框,就是頂部 banner 錯位,航旅縱橫的靈動島彩蛋都露出來了
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很影響觀感,并且用戶也沒有什么修正的辦法,只能等待 iPhone Air 在國內正式開售之后由軟件開發(fā)商慢慢處理了。
其次,iPhone Air 的單揚聲器也是一個無法被「選擇性忽視」的問題。
通過微機分的拆機視頻我們可以看到,iPhone Air 頂部的「高原」內部足足三分之一的空間被讓渡給了揚聲器:
圖|嗶哩嗶哩 @微機分WekiHome
并且 iPhone Air 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揚聲器開孔,背部高原里的揚聲器雖然尺寸不小,但唯一的出聲孔只有頂部的微縫聽筒,哪怕有足夠的低頻,也會被過濾得七七八八。
因此至少在影音娛樂角度來看,iPhone Air 還是更適合那些在家有音箱、出門戴耳機的人群。
事實上,我家的 HomePod mini 原本因為買了條形音響吃灰了好久,反而在我開始用 iPhone Air 之后煥發(fā)新生了。
最后,就是 iPhone Air 的散熱問題。
雖然 iPhone Air 使用的 A19 Pro 處理器相比 iPhone 17 Pro 系列砍了核心,但整體的能耗并沒有顯著的變化,使用中依然是會發(fā)熱的。
并且由于 iPhone Air 內部的堆疊密度更高、鈦金屬更不容易散熱,以及 Air 體積小導致的機身熱容量小,這幾天用下來的感受是毋庸置疑偏熱的。
不過輕薄也有輕薄的優(yōu)點——
雖然 iPhone Air 有點像 iPhone 15 Pro 那樣「火龍果」,但機身熱容量小也就意味著它降溫很快,從室外走進室內不一會就會恢復正常溫度。
并且 iPhone Air 緊湊的布局和較大的機身還有另一個好處:它的主板位置很高,SoC 更是壓在「高原」正下方,正常握持姿勢下其實很難摸到背部最熱的區(qū)域,熱感不像 iPhone 16 Pro 那么明顯。
只不過綜合看下來,在 2025 年這樣一個手機越來越厚重、但也越來越全能的時候,iPhone Air 的使用體驗無疑是非?!钙啤沟摹?/p>
換個說法,其實也就是瘸腿。
但偏科也好,瘸腿也罷,對于那些已經(jīng)下定決心買 iPhone Air 的人來說,肯定都是事先就知情的,畢竟 iPhone 不會把閃光燈做成和鏡頭一樣的黑色圓圈、然后放在鏡頭旁邊——
尤其是在我檢查了一遍去年的 iCloud 相冊、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我用 iPhone 16 Pro 拍出來的照片都是主攝和主攝裁切之后,iPhone Air 的單攝也就沒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了。
eSIM:難難難難難
在聊完硬件之后,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房間里面的大象了:
iPhone Air 搭配 eSIM,究竟應該怎么用?
由于大陸國行版本的 iPhone Air 仍未開售、國內運營商的政策也未實際落地,因此這里不展開討論有關 eSIM 的細節(jié),我們只說今年港版 iPhone 的 eSIM 策略。
中環(huán)國際金融中心 Apple 店|蘋果官網(wǎng)
在 iPhone 17 之前,港版 iPhone 與國行 iPhone 一致,使用的都是雙實體 SIM 卡的組合,不支持添加 eSIM。
但是今年,港版的 iPhone 17 系列(除 Air 外)都改成了單實體卡 + eSIM 的方案,與其他大部分國際版一致。
而港版的 iPhone Air(A3517)則有些特殊:它雖然支持安裝八九張 eSIM 卡,但不支持安裝大陸運營商的 eSIM,因為國行官網(wǎng)寫了大陸 eSIM 僅能在國行 iPhone Air(A3518)機型安裝。
因此如果你和編輯部的這位同事一樣,選擇購買港版的 iPhone Air,那么即使在后續(xù)國行開售、三大運營商開通 eSIM 業(yè)務之后,也是不能去辦理開卡的。
這就要求你必須擁有港澳臺或者其他國際地區(qū)的 eSIM 套餐,并且這些套餐還要開通漫游,才能在大陸區(qū)域正常的使用移動網(wǎng)絡,否則你的 iPhone Air 就是一臺超大號的 iPod Touch。
更加需要留意的是,哪怕你在使用港澳或者國際運營商的 eSIM 服務,除了資費貴之外,它也不見得就比實體 SIM 卡更方便——
比如這位同事正在使用的香港運營商,在把 eSIM 從 iPhone 16 Pro 轉移到 iPhone Air 上的時候,要收足足 28 港幣的「重新發(fā)卡費」,并且還需要重新登記身份信息,最終前后花了四十多分鐘才連上網(wǎng)。
并且除了轉移困難(甚至要收費)之外,eSIM 的漫游資費、不同運營商支持的頻段、在大陸能夠連上誰家的基站,都是相當隨緣的。
總之對于現(xiàn)階段,如果你已經(jīng)是 eSIM 用戶,那么選購港版 iPhone Air 或者其他型號沒什么問題。
但如果你單純只是想早點用上 iPhone Air 就沖港版,遇到的麻煩和需要的精力將遠遠大于 iPhone Air 本身帶來的興奮。
總結:讓子彈飛一會
那么在真正使用過一段時間的 iPhone Air 之后,我們的感受如何呢?
愛范兒認為:iPhone Air 是一臺近年來很少見的,象征意義大于實用意義的智能手機。
或許正是今年的 iPhone 17 和 iPhone 17 Pro 都罕見地務實,讓蘋果必須要在 iPhone Air 身上,實現(xiàn)一些極限的設計指標。
換句話說,iPhone Air 對于形態(tài)的探索,突破了最基礎的「手機工具屬性」,你花錢買 iPhone Air 本質上更像是在買一種新鮮的體驗。
iPhone Air 注定不適合 95% 的人,它身上「為折疊屏試水」的痕跡太明顯了,甚至連我也感覺自己并不完全符合 Air 的用戶畫像。
但如果你在家有音響、出門有車充、拍照有相機、每天手機屏幕使用時間不超過三四小時,智能手機對于你來說只是一個基礎的交流工具和電子錢包,你在手機之外仍然能夠擁有豐富的活動——那至少對你來說,iPhone Air 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