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10月20日報道,印度國防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印度正在推進新型800公里增程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試驗與改進,目標是將這一常規(guī)(非核)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在未來兩年多時間內納入部隊使用。相關人員稱,通過對沖壓發(fā)動機與制導系統(tǒng)的改裝和升級,該型導彈有望在 2027年底前 完成充分試驗并達到作戰(zhàn)準備狀態(tài)。
目前服役的布拉莫斯 450 公里射程型以約 2.8 馬赫 的速度飛行,已在今年5月的“辛多爾”行動中以空射方式對目標實施打擊并取得成功。消息人士表示,800公里變體主要在沖壓發(fā)動機改良與推進時間延長方面有所發(fā)展,同時須對慣性導航系統(tǒng)(INS)與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NSS)的組合抗干擾能力與高精度制導進行更多實測驗證。
在平臺部署上,海軍與陸軍被視為首先采用800公里地對地變體的力量——在“基本導彈與發(fā)射器結構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僅需對火控軟件與圖形用戶界面等系統(tǒng)進行調整即可完成升級;空射版本因受載彈、整合與空射安全等需更長時間推進。
與此同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DRDO)正在推進 Astra 空對空導彈家族的版本升級:Astra Mark?2 的超視距(BVR)射程正從此前的約160公里提高到 200 公里以上,而 Astra Mark?1(射程約100公里)的首批約 280枚 已在引進計劃中。若試驗順利,Astra Mark?2 有望在 約六個月內 進入量產(chǎn);Mark?3(計劃將射程擴展到約350公里,采用固體燃料涵道沖壓發(fā)動機)則需約 三年 才能投入實用。
這些導彈系列的進展意義重大:Astra 系列的全天候、晝夜作戰(zhàn)能力將逐步替代部分進口的空對空遠程導彈,并增強印度空軍在面對配備遠程BVRAAM(如部分中國或他國產(chǎn)品)的對手時的對抗能力。布拉莫斯則繼續(xù)作為印軍海軍、陸軍與空軍的重要常規(guī)精確打擊武器,多年來與印俄合資企業(yè) BrahMos Aerospace 簽訂的合同累計價值已超過 5,800億盧比。例如,國防部去年簽署了價值 1,951.9 億盧比 的海軍采購合同,用于采購 220 余枚布拉莫斯;另據(jù)報道,國防采購委員會在8月也初步批準以約 1,080億盧比 再采購約110枚空射布拉莫斯。
除了單一武器系統(tǒng)外,800公里布拉莫斯的陸基變體被規(guī)劃納入擬議的綜合火箭軍(IRF)序列,未來將與 Pralay(約400公里)與更遠程巡航彈道衍生型(如Nirbhay系列的延伸)并列,形成層次化遠程打擊體系。
印度國防消息人士強調,推進此類武器需要嚴格測試以確保在復雜電磁與反制環(huán)境下的制導穩(wěn)定性與彈道精度,因此時間表具有不確定性:若關鍵試驗遇阻,驗收與量產(chǎn)時間將相應延后。但整體趨勢顯示,印度在推進自主遠程常規(guī)精確打擊能力方面正持續(xù)加速投入與本土化研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