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孫悟空學成歸山,先是去了一趟東海龍宮,先禮后兵,先說客套話,后耍無賴,拿了四海龍王的武器及全套裝備,耍著威風離開了東海龍宮。
后來,孫悟空和牛魔王等幾個弟兄喝酒,大醉了一場,沉沉睡去,夢中卻到了閻王的地盤,孫悟空拿出從東海龍宮搶走的如意金箍棒,吆吆喝喝,打出了一條生路。
但是,面對屢屢闖禍鬧事的孫悟空,玉皇大帝卻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哪怕孫悟空又接連返下天宮,玉皇大帝還是一如既往慣著這猴子。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都是慫人,自身本事不濟,不能拿孫悟空怎么樣,把道教的臉都丟盡了,覺得《西游記》是貶低道教的書籍。但是,作者真的是在夸佛教嗎?
《西游記》南海觀音菩薩剛說過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唐僧就在兩界山西面,用小乘佛法成功幫助了劉伯欽死去的父親。
東土長安正逢盛世,南海觀音菩薩一到長安,李世民就被涇河龍王拉著下了幽冥地界。因此種種,才有了唐僧取經(jīng)之事。
唐僧在兩界山東面行走多日,此間并無多少妖魔,只是唐僧自投羅網(wǎng),才遇到一伙妖魔,還壓根沒有傷及唐僧的半根毫毛。
其實,《西游記》作者寫的并非“佛學”與“道學”,倒是一篇“心學”,壓根談不上什么貶低道教或者弘揚佛教?
畢竟,人心善惡之別,與佛道無關,無論是須菩提祖師還是齊天大圣孫悟空,都是三教合一的宣傳者,無需厚此薄彼。
很多人總喜歡比較武力值,談法寶、論法力,爭個高下,然而,《西游記》的原名卻是《西游釋厄傳》,寫的是“造化”二字。
《西游記》石猴尋得水簾洞,喜不自勝,忙告訴伙伴們,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孫悟空學了長生妙道,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自以為道高德隆,與天同壽不信三災利害,須菩提祖師道:
“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后,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
《西游記》孫悟空禮拜懇求,跟著須菩提祖師學了筋斗云,祖師當眾說與口訣,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
“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哪里都尋了飯吃!”
所謂造化,說的是人一生的命運,說的是個人修行,佛與道,不過人心,正所謂:“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明刊百回本《西游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