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6年夏末,一位名為杜致仁的青年在姐夫楊振寧家中服藥離世,年僅二十二歲。他赴美求學(xué)三年,欠下七千美元債務(wù),換算到如今約十萬塊。他的姐姐杜致禮與姐夫楊振寧目睹他沒了氣息。多年后,年邁的楊振寧坦言,這是他此生最難以釋懷之事。
杜致仁不是天才,只是個普通的留學(xué)生,他家以前是國民黨的高官,1949年逃到臺灣后,日子一下就垮了,靠救濟過活,1953年他去美國,全靠借錢讀書,到1956年實在撐不下去了,媽媽寄來五百美元,根本不夠用,蔣介石那邊只答應(yīng)分兩年給一千美元,政治關(guān)系一點用都沒有,這種事當時很多,流亡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被扔在那兒了。
很多人說楊振寧有錢不幫小舅子,可他們不知道,一九五六年他還沒拿諾貝爾獎,一年掙一萬美金,看著不少,可剛買了房,還背著貸款,家里一點積蓄都沒有,他老婆杜致禮沒工作,兩人每月花銷都得算著來,不是不想幫,是真拿不出錢,在美國,外國人沒福利,親戚之間幫忙也沒人管,杜致仁把找人幫忙當成最后的指望,結(jié)果誰也幫不上他。
杜致仁自殺,不是因為沒錢,是因為他放不下臉面,他本可以打工,可以延期畢業(yè),可以找華人社團幫忙,但他都沒做,他只敢跟最親的人開口,開口要的也不是活命的錢,是三千美元,為了體面地畢業(yè),他不敢讓人知道他窮,因為家里以前是當官的,這種羞恥,今天很多年輕人也有,他們拼命裝出成功的樣子,失敗卻成了誰也不能提的事。
錢學(xué)森回國后被體制捆住,楊振寧留在美國成了圈子里的名人,兩條路,兩種活法,杜致仁卡在中間,夠不著臺灣的政治圈,也融不進美國的社會,更擠不進楊振寧那個科學(xué)圈子,他就像一塊被時代碾碎的小石頭,沒人聽見他的聲音。
2025年,美國留學(xué)生貸款違約又漲了三成七,中國不少家長為孩子留學(xué)把積蓄掏空,杜致仁的事早幾十年就發(fā)生過,可今天的年輕人還在走老路,他們背債,扛著壓力,不敢說出口,他們的苦,沒人聽見,一直悶在心里。
結(jié)語:楊振寧一生都未再提及此事,或許是因為這太過沉重。他未能拯救的,并非僅僅是一個弟弟,而是一個時代所帶來的傷痛。這傷痛中,包含著政治、階級、文化、金錢等諸多因素,還有無數(shù)像杜致仁一樣,敢怒而不敢言的年輕人。他們并非不想生存,只是不知如何繼續(xù)生活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