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對許多發(fā)達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與此同時,一些國家也開始對中國公民免簽,但多數(shù)是發(fā)展中國家。
不過,有一個特別的例外——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這個地方對中國人幾乎完全開放:不僅免簽,而且可以自由居住、經(jīng)商、科研,甚至開礦,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這片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的群島,位于挪威本土和北極點之間,是通往北極的重要門戶。
這里為何對中國人如此“友好”?
?斯瓦爾巴群島歸屬挪威的背后
斯瓦爾巴群島在歷史上長期處于“無人認領(lǐng)”狀態(tài),直到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18個國家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正式將群島主權(quán)交給了挪威。
但這個主權(quán)是有條件的:群島必須保持非軍事化,且所有締約國的公民享有平等經(jīng)商、居住、科研等權(quán)利。這就意味著,雖然挪威擁有主權(quán),但不能完全像治理本土那樣限制其他國家的活動。
?中國為何也有權(quán)利?
雖然中國與斯瓦爾巴群島距離遙遠,但中國作為一戰(zhàn)戰(zhàn)勝國之一,也被邀請加入條約。
1925年,段祺瑞領(lǐng)導的北洋政府正式加入,成為條約締約國之一。
這讓中國意外獲得了在斯瓦爾巴群島上進行活動的合法權(quán)利,成為可以在北極活動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
?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的“存在感”
雖然幾十年間中國并未實際參與群島事務(wù),但1990年代,一位中國科學家在研究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被遺忘的“條約權(quán)利”。
此后,中國開始布局北極科考。2004年,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了“黃河站”,成為中國北極研究的重要基地。
目前,中國在該群島主要從事科研活動,普通公民較少前往,一方面是距離遙遠,另一方面是交通受限——雖然斯瓦爾巴群島對中國免簽,但前往群島必須從挪威本土出發(fā),而挪威屬于申根區(qū),中國人仍需申根簽證。
?是中國“海外飛地”嗎?
不少人認為斯瓦爾巴群島是中國的一塊“海外飛地”,因為中國人在這里免簽、可自由活動,甚至建有科研站。
但實際上,飛地是指某國擁有主權(quán)的、與本土不接壤的區(qū)域。而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quán)屬于挪威,中國人在這里的活動必須遵守挪威法律,因此不能算作中國的“飛地”。
憑借《斯瓦爾巴條約》享有在島上免簽、經(jīng)商、科研等自由,這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中國參與北極事務(wù)的重要跳板。隨著全球變暖和北極航道的開發(fā),斯瓦爾巴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高隨著北極地位上升,對中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戰(zhàn)略上的“意外之喜”。這片看似遙遠又特殊的土地,將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