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逝世于2024年,享年97歲;楊振寧逝世于2025年,享年103歲。楊振寧生于1922年,李政道生于1926年,兩人相差4歲。
對于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恩怨,有這樣一個比喻:
兩個小孩在沙灘上玩耍,看到了遠處古堡內亮起了燈,景象非常美妙,但兩個小孩卻因為誰先發(fā)現了燈光而吵了起來,互不相讓。
奧本海默曾表示,他最想看到的情景就是,楊振寧與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頓的草坪上,繼續(xù)討論物理問題。
兩個天才物理學家曾經是志同道合,他們彼此啟發(fā),團結一致,不斷攻克物理世界的難題,這是讓很多人羨慕和嫉妒的關系。
畢竟做學問太孤獨了,有個如切如磋的伙伴非常難得。遺憾的是,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的時光是短暫的,楊振寧和李政道終究是決裂了,而且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以楊振寧、李政道之智慧通達,為啥到死都不和解呢?畢竟在死亡面前,好像什么都是無足輕重了。
我讀了大量的資料,也看了他們兩人對彼此矛盾的說法,最終是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錯過了和解的時機。
如果李政道和楊振寧在1962年就有90歲時候的心境的話,他們恐怕會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這個悲劇。
其實為了讓兩個天才摒棄前嫌,他們周圍的人也做過努力,比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楊振寧參加一個會議,組織者安排楊振寧一下車就能看到李政道,要握手才可以,于是大家也握手合影了,但終究是沒有握手言和。
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能就因為這樣可笑的安排就翻篇了,有些事揭不過去,甚至可以說一直到死都不可能解決的。
人世間的是非恩怨,往往是比物理世界的難題還要難無數倍。
“把經過、歷史研究清楚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但有些東西也不是我說‘拉拉手’就能夠忘掉的——我認為‘拉拉手’這個事情是一個敷衍的事情,這不是我個性里面所容許的?!?/p>
楊振寧有自己的原則,對于至真至純的人而言,原則問題是不可以妥協(xié)的,這比生死還重要。
在楊振寧去世后,李政道的家人也表示哀悼,會送花圈悼念。李政道生前也曾表示楊振寧終究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那么,楊振寧和李政道因何決裂呢?
兩人是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校友,有共同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可以說吳大猷對兩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楊振寧在獲諾獎后專門寫信感謝恩師,“為了您在1942年引導我進入對稱原理與群論這個領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關于宇稱的工作,都直接或間接與15年前的那個春天,從您那里學到的概念有關。”
李政道年齡小,入學也晚,所以算是楊振寧的師弟,吳大猷對李政道的印象很深刻,說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他認為李政道是個奇才,“思維敏捷,大異尋常,前途無量”。不過對于兩個弟子的成就,吳大猷自認是適逢其會,“譬如兩粒鉆石,不管放在哪里,終還是鉆石”。
后來楊振寧和李政道先后去美國學習,并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共事,從1949年開始就合作發(fā)表了多篇論文,但因為論文的署名前后問題,兩人有了矛盾,但矛盾的爆發(fā)是在兩人獲得諾獎之后。
楊振寧和李政道矛盾的核心: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這一思想的突破是誰首先提出來的?
首先,他們兩人都認為對方在這個重要的發(fā)現上有貢獻,矛盾在于彼此的貢獻大小,雙方對誰在關鍵思想上起主導作用產生爭議,隨著外界的推波助瀾以及彼此各有成見,他們最終是發(fā)生了徹底的決裂。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此生未了因”,對于兩人十多年兄弟關系和感情的破裂,楊振寧坦言是自己人生里一個重要的悲劇,而孰是孰非,各有各的說法。
我看兩人的論述,他們在對宇稱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如何產生的回憶上,確實是各自表述,其中的是非曲直恐怕只有歷史才能評判了。
兩人有個共同的朋友,對于楊振寧李政道的矛盾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要了解其中真相,要對中國傳統(tǒng)比我有更多的知識……”楊振寧對此很認同,“在眾多討論楊李之合與分的文章中,這恐怕是最有深度的一段話?!?/p>
楊、李之間有了不能化解的沖突,這是客觀現實,不能回避。世界從來不完美,人生也難免會有遺憾。
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假如楊振寧和李政道沒有分道揚鑣,那以他們的“天作之合”,恐怕還會有更大的成就。
其實兩個人的前因后果是清晰的,榮譽屬于他們兩人,他們矛盾的核心在于情感、道德和性格上的不可接受,這才是困難所在。
用俗氣一點的比喻就是:玻璃杯碎了,哪怕勉強粘合起來也終究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旦是變質了,那就再也不能彌合了。想必每個成年人都能對此感同身受,心變了就是變了,無法復原。
特別是對于追求真理的科學家來說,越是純粹個性的人就越難以容忍。至于世俗中所謂的有利則聚,相逢一笑泯恩仇,實際上多少有些自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