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年正月,開封城的雪下得正緊。宋徽宗、宋欽宗被金軍押著,從皇宮走向囚車。路邊的百姓哭著跪拜,金軍士兵卻騎著高頭大馬,手里的鐵槍挑著北宋的龍旗,肆意嘲笑。
這就是 “靖康之恥”。誰也想不到,短短 13 年前,金國還只是遼國麾下一個不起眼的部落;13 年后,它竟連滅遼、宋兩個大國,把 “文明” 踩在了腳下。
傳統(tǒng)史書總說,是遼天祚帝、宋徽宗昏庸,才讓金國有機(jī)可乘??煞_《遼史》《金史》《三朝北盟匯編》才發(fā)現(xiàn),真相遠(yuǎn)沒這么簡單。金國能贏,不是因為 “野蠻” 夠狠,而是它恰好戳中了遼、宋最致命的軟肋。
一、遼國:被低估的 “文明強(qiáng)國”,卻輸在內(nèi)部腐朽
很多人覺得遼國是 “游牧蠻族”,可事實上,它的文明程度比北宋還領(lǐng)先半籌。
938 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得到燕云十六州后,立刻搞了套 “一國兩制”:北院管草原部落,用契丹舊制;南院管中原漢地,用郡縣制度。這套制度有多成功?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兩次北伐想收復(fù)燕云,當(dāng)?shù)匕傩諈s不愿歸宋 —— 因為遼國賦稅更輕,還能保住性命。
要知道,五代十國時,燕云百姓被軍閥來回掠奪,“父子相棄、白骨遍野”。遼國統(tǒng)治后,規(guī)定 “漢民犯輕罪,只罰錢不砍頭”,比北宋的 “連坐法” 還人性化。遼道宗耶律洪基更是癡迷漢文化,他寫的詩 “樂天詩集是吾師”,還把《論語》翻譯成契丹文,讓貴族子弟學(xué)習(xí)。
遼國的軍隊也沒退化。1122 年,北宋趁遼金交戰(zhàn),派童貫帶 15 萬大軍攻遼南京(今北京)。當(dāng)時守南京的耶律大石,手里只有 2000 契丹騎兵??伤恐菈Ψ朗?,硬是扛了宋軍半個月,直到援軍到來。
后來耶律大石反攻,3 萬遼軍把 15 萬宋軍打得丟盔棄甲,連童貫都差點被俘。這還不算,遼國滅亡后,耶律大石帶著 200 騎兵逃到西域,一路上收攏殘兵,竟建立了西遼。1141 年,他率 3 萬遼軍,打敗了塞爾柱帝國 10 萬聯(lián)軍 —— 這一戰(zhàn)讓 “契丹” 成了歐洲對中國的稱呼,俄語里 “中國” 至今還叫 “Китай”(契丹)。
可這么強(qiáng)的遼國,為啥會被金國打?。繂栴}出在內(nèi)部。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他在位 25 年,一半時間在打獵,把朝政交給奸臣蕭奉先。蕭奉先為了保自己的外甥當(dāng)太子,誣陷耶律大石等忠臣謀反,殺了不少能打仗的將領(lǐng)。
1114 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天祚帝還在慶州打獵。大臣勸他趕緊派兵,他卻滿不在乎:“一個小部落造反,派點人就能平了。” 等金軍打下黃龍府,他才慌了神,湊了 10 萬大軍親征,可士兵們早就沒了斗志 —— 遼軍將領(lǐng)克扣軍餉,士兵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愿意拼命?
遼國的 “文明”,最終敗給了自己的腐朽。就像一棵大樹,外表看著茂盛,里面早就被蛀空了。
二、北宋:經(jīng)濟(jì)繁榮的 “紙老虎”,軍事短板藏不住
北宋的經(jīng)濟(jì)有多強(qiáng)?據(jù)《宋史?食貨志》記載,北宋末年,每年的財政收入達(dá) 1.6 億貫,是唐朝巔峰時的 3 倍。開封城有百萬人口,街上到處是酒樓、商鋪,連夜市都能開到三更天。
可就是這么富的北宋,軍事上卻是個 “紙老虎”。最致命的問題,是缺好馬。
北宋初期,還能從河西走廊買突厥馬 —— 這種馬身高 1.4 米以上,能馱著士兵披甲沖鋒???1038 年西夏建國后,阻斷了河西走廊,北宋只能從西南買馬。西南馬平均身高才 1.2 米,體重不到 260 公斤,連披甲都馱不動。
宋軍騎兵只能穿輕甲,左手挽盾,右手拿弓 —— 說是騎兵,其實就是 “會騎馬的步兵”?!段浣?jīng)總要》里記載,宋軍騎兵 90% 都是弓箭手,沖鋒時跑不過遼軍,肉搏時打不過金軍,只能靠陣地戰(zhàn)死守。
可北宋的陣地戰(zhàn),在金軍面前也不堪一擊。1126 年,金軍第一次攻開封,李綱率領(lǐng)宋軍靠神臂弓死守城墻,勉強(qiáng)打退金軍。神臂弓是北宋的 “王牌武器”,有效射程達(dá) 300 步,能射穿遼軍的輕甲??山疖姷诙喂ラ_封時,帶來了 “鐵浮圖”—— 一種重甲騎兵。
據(jù)《三朝北盟匯編》描述,鐵浮圖的士兵頭戴 “只露雙眼” 的鐵盔,身披兩層鐵甲,連馬都裹著甲。神臂弓射上去,只能留下一個白點,根本穿不透。金軍騎兵騎著黑龍江馬 —— 這種馬身高 1.5 米以上,體重 500 公斤,能馱著重甲連續(xù)沖鋒幾十次。
宋軍的陣地被鐵浮圖沖得七零八落,開封城最終淪陷。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后,金軍從皇宮里搜出的金、銀、綢緞,堆了幾十座山 —— 這些錢要是早用來買好馬、造重甲,也不至于落得這般下場。
北宋的 “文明”,輸在了重文輕武的積弊上。它把錢花在了詩詞歌賦、亭臺樓閣上,卻忘了 “兵者,國之大事”。
三、金國:不是 “野蠻” 夠狠,而是軍事革新夠準(zhǔn)
很多人覺得金國是 “蠻族”,可它的軍事革新,比遼、宋都先進(jìn)。
金國的崛起,始于完顏阿骨打的一個發(fā)現(xiàn):遼國的鐵甲技術(shù)好,但馬種不行;北宋有錢,但騎兵太弱。他把兩者的優(yōu)點結(jié)合起來,搞出了兩套 “殺器”—— 鐵浮圖和拐子馬。
鐵浮圖是重甲騎兵,前面說過,靠黑龍江馬和雙層鐵甲,成了 “戰(zhàn)場推土機(jī)”。拐子馬是輕騎兵,用的是改良后的黑龍江馬,速度比遼軍的蒙古馬快一倍。作戰(zhàn)時,鐵浮圖正面沖鋒,拐子馬繞到敵軍兩翼夾擊,這套戰(zhàn)術(shù),當(dāng)時沒人能擋。
完顏阿骨打還特別重視 “技術(shù)偷學(xué)”。他年輕時作為女真使者去遼國,專門觀察遼軍的鐵甲制造工藝?;貋砗螅屌婀そ掣倪M(jìn)鐵甲,在關(guān)節(jié)處加了 “活動甲片”—— 既不影響騎馬,又能防刀槍。金軍的鐵甲,比遼軍的更輕、更靈活,防護(hù)力還更強(qiáng)。
金國的士兵也不是 “蠻干”。女真族過漁獵生活,從小就騎馬射箭,每個士兵都能開 3 石弓(約合現(xiàn)在 180 斤拉力)。而且金軍實行 “猛安謀克” 制度 ——300 戶為一謀克,10 謀克為一猛安,平時種地,戰(zhàn)時打仗,兵民合一,戰(zhàn)斗力極強(qiáng)。
1114 年,完顏阿骨打在淶流河誓師,只有 2500 人??删褪沁@ 2500 人,打敗了遼軍 10 萬人。1120 年,金軍打下遼國上京,天祚帝逃跑。1125 年,金軍俘虜天祚帝,遼國滅亡。短短 11 年,金國從一個部落,變成了北方霸主。
金國的 “野蠻”,其實是一種 “高效的軍事文明”。它沒遼的 “一國兩制”,沒宋的經(jīng)濟(jì)繁榮,卻把所有資源都用在了軍事上 —— 這種專注,恰好打垮了遼、宋的 “多元化”。
四、真相:不是野蠻戰(zhàn)勝文明,是革新戰(zhàn)勝僵化
有人說,金國滅遼、宋,是 “野蠻戰(zhàn)勝文明”??勺屑?xì)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遼國的 “一國兩制” 是文明,卻因內(nèi)部腐朽而崩塌;北宋的經(jīng)濟(jì)繁榮是文明,卻因軍事僵化而脆弱;金國的軍事革新,也是一種文明 —— 一種適應(yīng)戰(zhàn)爭的文明。
金國的勝利,本質(zhì)上是 “革新對僵化的勝利”。遼的制度再好,卻沒人去執(zhí)行;宋的經(jīng)濟(jì)再強(qiáng),卻沒用到刀刃上;金雖然起點低,卻找準(zhǔn)了遼、宋的軟肋,用軍事革新彌補(bǔ)了文明的短板。
而且,金國并沒有一直 “野蠻” 下去。滅宋后,金熙宗完顏亶開始推行漢化,設(shè)立三省六部,開科舉選漢人官員。金章宗完顏璟更是把漢化推向巔峰,他修《大金集禮》,定禮樂制度,甚至模仿宋徽宗的 “瘦金體” 寫字。到了金朝中后期,金國已經(jīng)成了一個 “中原式王朝”,連女真貴族都開始讀《論語》《孟子》。
歷史學(xué)家蔡美彪在《中國通史》里說:“金國的崛起,不是野蠻對文明的征服,而是游牧民族對中原文明的一次重構(gòu)。它把草原的軍事優(yōu)勢,和中原的制度優(yōu)勢結(jié)合起來,為后來元朝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hǔ)。”
再看 “靖康之恥”,我們不該只罵金軍 “野蠻”,更該反思:為什么經(jīng)濟(jì)繁榮的北宋,會連自己的皇帝都保不???為什么制度先進(jìn)的遼國,會被一個小部落推翻?
答案其實很簡單:文明不是靠錢、靠制度堆出來的,而是靠 “適應(yīng)力”。遼、宋的文明,在和平年代很管用,可到了戰(zhàn)爭年代,就成了 “包袱”;金國的文明,雖然簡陋,卻能在戰(zhàn)爭中快速進(jìn)化 —— 這才是它能贏的真正原因。
五、結(jié)語:文明的軟肋,從來不在 “野蠻”
800 多年后,再看金國滅遼、宋的歷史,我們能明白一個道理:文明的敵人,從來不是 “野蠻”,而是自身的僵化和腐朽。
遼國有先進(jìn)的制度,卻敗給了昏君和奸臣;北宋有繁榮的經(jīng)濟(jì),卻敗給了重文輕武的積弊;金國靠軍事革新取勝,卻也在后來的漢化中,慢慢變得僵化 —— 蒙古崛起時,金國的軍隊早已沒了當(dāng)年的銳氣,最終重蹈遼、宋的覆轍。
歷史從來不是 “文明必勝” 的童話。它更像一場賽跑,誰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誰能彌補(bǔ)自己的短板,誰就能贏。遼國、北宋輸了,不是因為 “文明” 不夠強(qiáng),而是因為它們忘了:文明的核心,是 “活著”—— 連國家都保不住,再先進(jìn)的制度、再繁榮的經(jīng)濟(jì),也只是過眼云煙。
如今再提起金國,我們不該只記得 “靖康之恥” 的傷痛,更該記住這場歷史給我們的教訓(xùn):無論多強(qiáng)大的文明,都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斷革新、不斷適應(yīng),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站穩(wěn)腳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