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一位上海老人,確診胰腺癌晚期后,和90后女兒聊起“死亡”,沒有掉眼淚,沒說“不甘心”,只是用非常平靜的語氣,教女兒怎么接受現(xiàn)實。
我想,這份平靜不是天生的。面對生命倒計時,誰能不慌?可他更慌的,是怕女兒難過、崩潰。所以,才把“離別”平淡地拆解開來:他說“這段路如果不走,十年后也得走”,是怕女兒太鉆牛角尖;他說“不要為改變不了的事情過于悲痛”,是怕女兒困在痛苦里,無法自拔;他還說:“就當我去旅行了,只要你心里有我,早晚會回來的”。
許多網(wǎng)友為此淚目。有的想起媽媽,離開半年了,至今沒收拾她的衣物,“東西還在,感覺氣息還在”。有的懷念爸爸,“走了19年,一直都在我身邊”……父親不慌不忙地告別,大概就是想把更多溫暖的回憶,留在女兒心里。
這位偉大的父親,其實很平凡。他只是生怕女兒受委屈,到了生命最后時刻,還想著“怎么安撫孩子”。他不講大道理,沒要求女兒“必須堅強”,只告訴她“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即便自己快要撐不住了。
他給女兒上的最后一課,是“怎么面對死亡”,更是“怎么好好活下去”。以后遇到難處,想起爸爸說的“別為改變不了的事難過”,會多一點底氣;晚上睡不著覺,想起爸爸說的“心里有他就好”,會少一點孤單。
很想對女孩說,接下來多陪陪爸爸,不必刻意表現(xiàn)得堅強,想哭就哭出來。老人要的,不是你“假裝沒事”,而是你能好好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并帶著他的愛,快樂地做自己。對爸爸的最好回應,就是將他的所有溫柔記在心里,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把今后的日子,過成他最期待的樣子。
原標題:《確診胰腺癌晚期后,他沒哭為啥我們都哭了?| 鋒面評論》
欄目編輯:潘高峰
本文作者:新民晚報 曹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