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網上突然多了好多帖子,有人說自己四十多歲,開了十年的奔馳寶馬,現(xiàn)在只能看看十來萬的國產電動車,不是一個人這樣,很多人也說他們一樣,聊著聊著大家發(fā)現(xiàn),不是車不行,是錢包撐不住了。
以前總說中產收入高,日子過得輕松,其實沒那么回事,中國有三千多萬中產家庭,賬面上資產不少,可大部分錢都綁在房子上,手里沒多少現(xiàn)金,一有風吹草動就慌,有人年薪百萬,公司一裁員,月供一萬塊,立馬撐不住,這種事不是少數(shù),2022到2024年,私企里不少經理、程序員、金融白領都經歷過裁員,國央企的人反倒安穩(wěn),工資還在漲,壓力全壓在私企中產身上。
有人買電動車,是因為覺得電車實在,國產車便宜,補貼也多,政策還跟著推,省油還省錢,又環(huán)保,他們覺得科技就是以后的事兒,可也有人放不下燃油車,那發(fā)動機的響聲,真皮座椅的手感,方向盤上的標志,都是認得出來的體面,對他們來說,車不光是代步,是面子,是過去的日子,是日子本身,電車再好,也換不掉那份感覺。
跟國外比,美國中產下滑的大概一成到一成五,中國更高,差不多兩成,不是我們窮,是扛不住風險,教育、看病、養(yǎng)老,哪樣都得花錢,還不能省,房子賣不掉,想變現(xiàn)太難,三座大山壓著,誰也不敢亂花。
有人直接把奔馳賣了,改騎電動自行車,不是認命,是活命,有人咬牙湊二十萬買國產電車,不是圖面子,是想少還點月供,他們不是不想體面,是不敢再賭,車從擺闊的物件,成了吃飯的工具,這事兒,真變了。
政府也在想辦法,2025年新能源下鄉(xiāng)補貼加碼,有些地方能補兩萬,可另一邊,個人養(yǎng)老金制度2024年全面推開,不少人把存款鎖進長期賬戶,手頭能花的錢就少了,電視劇《漫長的季節(jié)》《人世間》火了,講的是普通人怎么在時代里掙扎,觀眾看得流淚,因為那也是他們的日子。
中產沒消失,只是不再靠車來證明自己了,他們換車,不是因為喜歡電車,是因為怕,怕丟了工作,怕月供還不上,怕孩子上學缺錢,怕父母一病就把積蓄花光,車換了,身份還是那個身份,可心里的踏實感沒了,他們還在硬撐,只是換了個活法,以前靠車標抬面子,現(xiàn)在靠手里的錢過日子,這不是認命,是改了路子,他們沒低頭認輸,只是學會了怎么把日子往下過。
你家樓下那輛BBA,說不定明天就換成了國產電車,別覺得好笑,那不是混不下去,是想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