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斜斜地灑進(jìn)廚房。兒媳輕輕接過我手里的菜籃,說了這句讓我心頭一顫的話。
刀落在砧板上的聲音忽然慢了,那些積壓多年的委屈,竟在這句話里慢慢融化了。
想起剛過門那年。婆婆總嫌我炒菜咸淡不準(zhǔn),晾衣服皺褶不平。每到年關(guān),她要把窗簾拆洗三遍,我偷偷掉的眼淚比洗衣水還多。
可住院那陣子,卻是她每天熬好小米粥,乘兩趟公交送到醫(yī)院。護(hù)士都夸老太太心細(xì),她卻只說:“自家孩子,當(dāng)然要管。”
樓下的玉蘭開了又謝。婆婆提著布兜站在菜攤前,為三毛錢和攤主磨半天。轉(zhuǎn)身卻給我買三十五塊的護(hù)膝:“老寒腿要當(dāng)心?!?/p>
她省下的每一分錢,都變成了我們碗里的熱湯,衣柜里的新棉。
小區(qū)里多少姐妹訴苦。說婆婆把媳婦當(dāng)外人,防賊似的防著。可我的婆婆,連存折密碼都寫在紙條上塞給我。
她說:“等我糊涂了,你要記得?!蹦菑埛狐S的紙條,至今還壓在我枕頭底下。
去年她腰疼發(fā)作,卻堅(jiān)持要給孫子織毛衣。我說買一件算了,她搖頭:“機(jī)器織的哪有體溫?”
那些密密麻麻的針腳,都是她夜里靠著枕頭一針針勾出來的?,F(xiàn)在孩子穿不下了,我還整整齊齊疊在箱底。
其實(shí)外人再好,不過是錦上添花。只有婆婆會在大雪天,走三里路就為送一罐腌菜。
只有婆婆記得我吃韭菜過敏,包餃子永遠(yuǎn)單獨(dú)備一份白菜餡。這些瑣碎的好,像舊棉被里的陽光味道,平常得讓人忽略,卻在寒夜里最暖人。
前天看見她戴著老花鏡修孫子的玩具。那雙手布滿老年斑,抖得厲害,還在努力擰螺絲。
我突然明白——這世上愿意為你費(fèi)勁的人,越來越少了。
如今我也當(dāng)了婆婆。學(xué)著她的樣子,把蘋果削成小塊,把嘮叨換成微笑。
兒媳加班晚歸,總有一盞燈為她留著。這大概就是傳承,把那些不太完美的好,一代代接下去。
茶水漸漸涼了。窗外的香樟又添新葉。婆婆九十歲了,有時會把我認(rèn)成娘家表妹。
可她始終記得我愛吃糖三角,每次去都要塞兩個在我包里。
是啊,婆婆再不好,也是風(fēng)雨里同舟的人。
外人再客氣,終究隔著一層。這淺顯的道理,我竟用了半生才讀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