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終于松了口氣。
10月17日,高市早苗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祭祀費——沒有參拜,但動作已經(jīng)足夠到位。這算是在她基本鎖定日本首相寶座之后,給國內(nèi)右翼勢力的一顆“定心丸”。
還記得10月初,高市早苗剛勝選自民黨總裁時,承諾放棄秋季參拜靖國神社的計劃,推遲到合適的時候進行。理由是“為避免激怒中韓”,怕此事失控,演變成和鄰國的外交危機。
從“推遲參拜”靖國神社到“自費獻金”,高市走的每一步,都是精打細算過的。她之前的克制,是為了過關(guān);而如今的“祭祀費”,則是卸下政治假面,一邊向安倍派示忠,一邊告訴極右陣營,她從未背離右翼路線,自己在右翼陣營中的地位依舊穩(wěn)固。
就在幾天前,高市早苗還被視作“有名無實的自民黨黨魁”。自民黨與公明黨決裂,執(zhí)政聯(lián)盟瓦解,她上任伊始就陷入困局。
然而就在此時,日本維新會看準了時機——這個自詡“改革派”的在野黨,早已在意識形態(tài)上右轉(zhuǎn),與高市的保守民族主義不謀而合。
兩黨合計232席左右,距離眾議院過半可能僅差一席。只要再拉攏一兩個無黨派議員,首相選舉的勝負幾乎沒有懸念。換句話說,按照高市現(xiàn)在的盤算,贏面似乎已經(jīng)十分明朗了。
高市這時候加緊“操盤”,挽救自己出任首相的可能性,靠的是對日本政治生態(tài)的“閱讀”:公明黨的溫和退出,為右翼勢力讓了一條路,此后日本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會加速右移,這意味著日本的政治中樞幾乎被右翼牢牢控制,過去那種“溫和制衡”的機制幾乎不存在。
靖國神社的問題,不在宗教,而在記憶。供奉著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遺跡”。政治人物是否與它保持距離,歷來是外交與內(nèi)政的試金石。
高市早苗當然明白這一點。她沒有選擇高調(diào)參拜,而是自費獻上“祭祀費”,這比參拜更狡猾——既能向右翼展示“我還在你們這邊”,又能對外宣稱“這只是私人行為”。
但日本政治從來沒有真正的“私人行為”。尤其當你是即將成為首相的時候。
這場獻上“祭祀費”,是一場政治表演:在選戰(zhàn)前夜,向保守陣營致意,向權(quán)力版圖宣誓。
有意思的是,高市最近高喊“Japan Is Back”,語氣上在模仿特朗普的“MAGA”,想營造一種“民族復興”的氣勢。
維新會與參政黨的存在,讓她的“復興夢”顯得格外立體——這兩個黨,一個標榜改革、一個主打排外,合起來剛好構(gòu)成日本政治的極右翼。
如果三黨真走向聯(lián)合,日本的“中庸派政治”將被正式替換為“身份政治+民族主義”的組合。表面是經(jīng)濟振興,實際上是“戰(zhàn)后體制松動”的信號。
“靖國獻金”,只是高市右翼路線的一次開場。接下來,日本的防衛(wèi)預算能不能大幅增加、憲法第九條是否會迎來修正、對華政策會不會更強硬,這些都可能成為新的拐點。以及臺海、南海、釣魚島等敏感區(qū)域,也可能成為高市政策落地的“指示器”。
高市早苗曾試圖以“女性領(lǐng)導人”的形象修飾強硬路線,但現(xiàn)在,她似乎不再需要遮掩。她贏得的是右翼的擁抱,卻失去了中間的信任;她穩(wěn)住的是黨內(nèi)的掌聲,卻可能打開日本和和中韓外交的裂痕。
當她說“Japan Is Back”的時候,或許真心相信自己在讓日本重新崛起。但從歷史經(jīng)驗看,這樣的口號往往意味著另一種回歸——回到未被清算的陰影,回到不愿面對的過去。
只是,這份“表忠心”,恐怕也意味著日本政治再次駛?cè)肽菞l老路?!癑apan Is Back”?也許吧。但這一次,日本更像是Back to Trouble。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