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刷手機,看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新論文,我直接坐起來。嫦娥六號那捧土里,藏著外太陽系的小黑塊。CI型隕石,名字聽著像化肥,其實是太陽系的“老墨水”。這為未來月球水資源分布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地球找不到幾塊,月球卻一抓一把。為啥?咱們這有風有水有地震,把痕跡全搓沒了。月亮沒大氣沒板塊,隕石砸完原地躺尸,一躺幾十億年。
廣州地化所那幫兄弟,把月壤篩成面粉,愣是挑出0.000幾毫克的玻璃渣。成分一對比,跟外太陽系小行星帶對上了號。簡單說:月亮上的水,不是月亮自己憋的,是人家快遞送來的。
別急著感動。前幾年還有人吹“月球本土水”,說未來基地不用帶水,直接挖?,F(xiàn)在打臉了:水確實能挖,但得先謝謝遠方隕石爸爸。成本一算,打口井比打火箭還貴,殖民夢又得縮水。
更扎心的是,這類碳質隕石在月球表面比例比地球高一個量級。說明啥?外太陽系往里扔石頭,地球被月亮擋了不少子彈。月亮其實是咱們的“防彈玻璃”,只是沒人給它發(fā)錦旗。
有人擔心:隕石帶的水,會不會帶毒?論文里寫了,CI型富含有機質,但都是簡單分子,不是外星病毒。真有毒也早被宇宙射線烤糊了,放心喝,前提是你得燒得起燃料。
還有人抬杠:這點水夠干嘛?算筆賬,一噸CI隕石含100公斤水,砸成碎片后揮發(fā)一半,還剩50。月球表面累計幾十億噸撞擊殘留,合起來能填個青海湖。別嫌少,夠人類喝幾千年,關鍵你得有鏟子。
我最煩“月亮女神”那套文青詞。月亮就是塊荒石頭,冷得要死,熱得要命。它不爭氣,不會長莊稼,只會收垃圾。把垃圾當寶貝,是人類沒出息。
可這就是現(xiàn)實。地球資源越挖越淺,月亮垃圾越攢越厚。誰先把“垃圾”分類,誰就能搶到下世紀船票。中國這次搶先發(fā)論文,就是插了個“到此一游”的旗。
別高興太早。NASA手里還有阿波羅幾百公斤樣,隨時能翻出更大新聞??茖W沒有終點,只有搶跑。今天咱們吆喝一嗓子,明天人家甩你一張新圖,又得加班。
說到加班,年輕研究生篩月壤篩到眼花。機器24小時轉,人輪班趴顯微鏡。論文署名只有前兩行,背后幾十雙熊貓眼。向這些夜貓子致敬,別只記住院士的名字。
最后一句大白話:月亮的水是別人吐的,能用就別嫌臟。先把技術練硬,再去挑三揀四。真等到地球渴瘋了,誰還管水是不是“天外飛仙”?有就喝,喝完繼續(xù)趕路。
在新加坡生活
442篇原創(chuà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