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之下,盧浮宮工作日遭竊,貴重文物被盜:博物館失竊有多罕見?
全文解析全球博物館盜竊手法及文物后續(xù)去向。
(配圖說明:失竊事件后,盧浮宮閉館期間的門口安保人員。巴黎,2025 年 10 月 20 日 | 圖片來源:法新社)
10 月 19 日(周日)上午 9 點 30 分左右,四名戴面具的不明人士闖入巴黎盧浮宮 —— 這座世界頂級博物館之一,并實施盜竊。盜賊偷走了帝國藏品中的 9 件展品,其中包括屬于拿破侖皇帝及其妻子約瑟芬的珠寶首飾。
法國內政部長洛朗?努涅斯(Лорана Нуньеса)表示,這起犯罪顯然經(jīng)過事先策劃,且盜賊應為專業(yè)人士。他們驅車前往盧浮宮一處正在施工的側翼 —— 那里停著一輛帶機械升降機的卡車。借助升降機,盜賊進入二樓的 “阿波羅畫廊”(Галерея Аполлона)—— 該展廳陳列著法國王室的珠寶藏品,其中就包括拿破侖家族的珍寶。盜賊用電鉆撬開窗戶進入展廳,隨后砸破存放貴重文物的玻璃展柜。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現(xiàn)場警報隨即觸發(fā),當時展廳內有一名值班員,但她依規(guī)未上前干預,而是先疏散人員并報警。由于盜賊行動極為迅速,警方抵達時現(xiàn)場已空無一人。
失竊發(fā)生時,盧浮宮正處于對公眾開放狀態(tài)。上午 10 點,失竊消息傳開后,博物館緊急閉館,游客被全部疏散。警方隨即封鎖了整個博物館區(qū)域 —— 路過的游客開始對著警戒線拍攝自拍。
監(jiān)控錄像顯示,盜賊得手后乘坐摩托車逃離。整個盜竊過程僅耗時 7 分鐘。路透社消息稱,在周一召開的緊急新聞發(fā)布會上,法國司法部長熱拉爾?達爾馬寧(Жерар Дарманен)將此次失竊稱為 “國家恥辱”,并認為這是安保部門的嚴重失職。
“有人竟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帶升降機的卡車開到巴黎市中心,把展廳里的人趕走,偷走貴重文物,讓整個法國陷入屈辱境地?!?他說道。法國文化部長與內政部長已決定要求法國各地地方政府,立即對轄區(qū)內文化機構的安保措施進行核查,必要時予以加強。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Рашида Дати)表示:“長期以來,我們過于關注游客的安全,卻忽視了藝術品的安全。”
失竊文物清單
盜賊共盜走 9 件珠寶藝術品,包括一件珍貴項鏈、一枚鉆石胸針、兩頂王冠、一對耳環(huán)、一頂后冠及其他首飾。
據(jù)《巴黎人報》(Le Parisien)報道,其中一頂屬于拿破侖三世之妻歐仁妮皇后(Императрица Евгения)的王冠在案發(fā)現(xiàn)場被找到,但已損壞。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間 “阿波羅畫廊” 中還存放著珠寶領域最珍貴的藏品 ——“攝政王” 鉆石(Бриллиант ?Регент?)。這顆鉆石重 140 克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純凈、最美麗的鉆石之一,此次未被盜賊觸碰。
被盜的瑪麗 - 路易絲皇后的翡翠套裝中的項鏈和耳環(huán)。2020 年 1 月 14 日,盧浮宮。
被盜的瑪麗 - 阿梅莉亞王后與戈爾滕西亞王后的首飾套裝。2020 年 1 月 14 日,盧浮宮。
葉卡捷琳娜皇后的王冠陳列在阿波羅畫廊,那里收藏著法國王室的珍貴寶石和鉆石藏品(路透社照片)
被盜物品值多少錢?
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稱,這些展品 “價值連城”—— 這并非夸大其詞,而是清醒的市場評估,因為正確的答案是 “分文不值”。
國家博物館內的所有藝術品都屬于國家博物館館藏;這些文化瑰寶已被正式移出市場,因此無法進行準確估價。從法律層面來講,它們既不能購買也不能出售,不過也曾有過類似的個別案例:比如在 20 世紀 20 年代至 30 年代初,蘇聯(lián)政權為獲取工業(yè)化所需的外匯,曾向國外出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及其他博物館藏品中的珍品。然而,此類案例極為罕見,而且通常與國家的動蕩時期以及法律的混亂狀況相關。
刑事專家正在檢查一扇窗戶,法國內政部認為,劫匪就是通過這扇窗戶潛入盧浮宮的。2025 年 10 月 19 日。
如今并沒有這樣的做法 —— 博物館展品通常不參與商品貨幣流通,其價值無法估量。藝術史學家索菲亞?巴格達薩洛娃(Sofia Bagdasarova)曾詳細探討過這個問題。在談及如今藝術品的評估時,她明確指出,只有來自國家博物館的展品才會 “無價”(“私人博物館的展品則可以隨意處置”),而且這一情況也只存在于那些 “有著嚴格道德規(guī)范或相關立法” 的國家。
不過,現(xiàn)在完全可以明確地談論展品的文化歷史價值。約瑟芬?德?博阿爾內(Josephine de Beauharnais)與拿破侖?波拿巴結婚時所佩戴的項鏈,從歷史意義上來說,比一條屬于無名但非常富有的女士的同款項鏈更具價值。這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 —— 也正因如此,它才會在盧浮宮展出。
同樣地,由著名工匠(例如法貝熱)制作的珠寶,因其構思巧妙、工藝精湛,作為藝術品而言,比一位無名珠寶匠制作的、即便含有更多黃金和寶石的作品更具價值。
對于被盜的展品能做些什么呢?
從博物館盜走的藝術品無法在官方的 “正規(guī)” 市場上出售:盜竊案發(fā)生后,專家們很快就會知曉相關情況以及被盜展品的信息;一旦有人試圖通過他們出售被盜物品,他們很可能會立即報警。因此,只能在黑市上進行交易 —— 而且從博物館盜竊案從未停止這一情況來看,黑市依然在發(fā)揮著它的作用。
許多盜竊行為都是受直接委托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盜賊是沖著特定物品來的,他們承諾要將其交給委托方。這個委托方可能是一位富有的收藏家,對他來說,收藏已經(jīng)成了一種執(zhí)念 —— 以至于他甚至愿意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這件藝術品永遠不能展示給任何人,也不能向任何人提及。
另一種情況是,當涉及的是那些不太知名的藝術品時,盜賊可能會指望與古董商做成交易 —— 那些要么不知道這件物品是被盜的,要么對其來源視而不見的古董商。但資深的專家們不太可能參與這樣的交易: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查閱被盜物品目錄,而且常常會主動向博物館和警方通報市場上出現(xiàn)的可疑展品。比如,2016 年,在一次博物館內部檢查后,警方的 “古董” 部門發(fā)現(xiàn)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有超過 220 件展品被盜(相關情況將在下文介紹)。
然而,這種做法并不排除黑市上可能存在 “黑心” 古董商,他們會將被盜物品賣給同樣 “黑心” 的買家。
警方在盜賊用于攀爬進入盧浮宮的建筑起重機旁。2025 年 10 月 19 日 。
巴黎警察在一臺起重機旁邊工作,據(jù)法國內政部稱,這臺起重機被用于搶劫盧浮宮。
珠寶文物的第三種銷贓方式
對于珠寶類藝術品,盜賊的第三種銷贓路徑最為直接 —— 在他們眼中,這些文物可能只是鑲有寶石、分量十足的金塊或銀塊。貴金屬可被重熔,寶石則能被拆解下來單獨出售。
藝術史學家眼中的最壞結局
對博物館展品而言,這是藝術史學家眼中最可怕的命運:一件承載著時代特征、凝聚著作者獨特技藝的藝術品,若被銷毀,其殘骸還按 “廢料價格” 出售 —— 這就好比將倫勃朗的畫作按畫布本身的價格賣掉。但這樣的情況,確實有可能發(fā)生。
博物館失竊屢見不鮮,也曾有過更大膽的案例
盧浮宮史上最轟動的失竊案發(fā)生在 1911 年:當時一名意大利裔玻璃匠、同時也是博物館的技術人員,偷走了館內最著名的展品 ——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Мону Лизу?)。他在博物館工作期間,曾親手為這幅畫裝裱玻璃外框,因此清楚如何打開畫框。
全球數(shù)十名頂尖偵探參與了案件調查:他們判斷,能偷走這幅畫的一定是 “內部人員”,而且大概率不是為了出售 —— 這幅畫家喻戶曉,出現(xiàn)在所有藝術史教材中,根本無法脫手;盜賊的動機更可能出于意識形態(tài)考量。兩年多后,盜賊被捕,他表示自己想將《蒙娜麗莎》(又稱《喬康達》?Джоконду?)歸還意大利,因為他認為這幅畫是意大利的文化遺產(chǎn)。
被盜的《蒙娜麗莎》回歸博物館后。1914 年 1 月 4 日。
盧浮宮還發(fā)生過其他盜竊案。1983 年,館內的騎士盔甲被盜 —— 直到 40 年后才被找回。而在 1998 年,不知名人士偷走了卡米耶?柯羅的畫作《通往塞夫勒的路》—— 這幅畫至今下落不明。
當然,其他法國博物館也遭遇過盜竊。就在盧浮宮此次事件的幾天前,10 月中旬,有人闖入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盜走了地質標本 —— 天然金塊。這些東西只能當作廢料出售,卻能賣得 60 萬歐元(竊賊恐怕沒考慮過其科學價值)。
9 月初,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舍博物館也有三件展品被盜 —— 兩件中國古代陶瓷盤和一個花瓶;它們在黑市上的價格可能高達 650 萬歐元。10 月 14 日,法國警方終于找回了一年前從巴黎孔雅克 - 熱博物館被盜的七只珠寶煙盒中的五只。
阿波羅畫廊。
最接近此次盧浮宮盜竊案的一次搶劫發(fā)生在 2019 年的德累斯頓。11 月 25 日,劫匪闖入 “綠穹珍寶館”—— 這里是前薩克森選帝侯的珍寶收藏地。據(jù)推測,他們是柏林主要犯罪集團雷莫家族的成員。他們頗具巧思,分成兩組:一組在不遠處點燃了電箱,切斷了博物館的電源和警報系統(tǒng),另一組隨即撬開了儲藏室。最終盜走了 11 件珍貴物品,包括鉆石項鏈、勛章和一把歷史名劍;劫匪還在現(xiàn)場將另外幾件展品拆成了碎片。被盜物品的保險價值達 1.14 億歐元。
調查顯示,劫匪事先為犯罪做了準備:開車到博物館附近勘察地形,并鋸斷了鍛造柵欄。幾年后他們才被抓獲,但出庭受審的只有幾名被告 —— 顯然還有其他人參與了盜竊。部分被盜物品已被追回;其他展品的命運則不得而知。專家擔心,這些物品早就被拆解、熔化并分批出售了 —— 此案至今仍未完全偵破。
一家修復公司的員工正在德累斯頓修復 “綠色穹頂” 的格子窗。這個格子窗在搶劫期間被鋸斷了。2019 年 11 月 27 日。
2020 年 5 月 30 日,德累斯頓 “綠穹頂” 博物館重新開放期間,“珠寶廳” 遭竊后,櫥窗空空如也。
巴黎盧浮宮失竊案的 “工作期間作案” 并非個例:歷史上早有先例
比如 2001 年的圣彼得堡就發(fā)生過類似案件 —— 當時有人從埃爾米塔日博物館(Эрмитаж)偷走了 19 世紀法國畫家讓 - 萊昂?熱羅姆(Жан-Леон Жерома)的畫作《閨房中的泳池》(?Бассейн в гареме?)。作案者用刀將畫布從畫框中割下后帶走。
當時博物館安保系統(tǒng)毫無反應,而值班人員發(fā)現(xiàn)畫作失竊時已為時過晚 —— 墻上只剩下空畫框。警方曾長期搜尋《閨房中的泳池》,卻始終毫無結果。埃爾米塔日博物館館長米哈伊爾?皮奧特羅夫斯基(Михаил Пиотровский)認為,盜賊偷這幅畫可能是 “出于對色情內容的興趣”(畢竟埃爾米塔日的藏品聲名在外,失竊案又如此轟動,根本無法出售):畫作描繪的是裸體宮女。不過這幅畫本身的藝術價值并不算高 —— 熱羅姆只是一位二流的沙龍畫家。
這起失竊案的結局出人意料:2006 年,有人將這幅畫丟棄在莫斯科國家杜馬(Госдума)大樓內俄羅斯共產(chǎn)黨(КПРФ)主席根納季?久加諾夫(Геннадий Зюганов)的接待室。畫布狀態(tài)極差:被對折四次存放,顏料層開裂且大面積脫落。畫作隨后被送去修復,但盜賊至今仍未落網(wǎng)。
還有誰會從博物館偷東西?
像此次盧浮宮失竊這樣 —— 無論白天開放時段還是夜間,不明人士闖入博物館,從墻上割走畫作或撬開珠寶展柜 —— 這類案件固然轟動,畫面感極強。但這種 “電影情節(jié)式” 的失竊并不常見,更重要的是,其造成的損失遠不及另一種博物館盜竊類型。
對博物館機構而言,最可怕的是內部人員監(jiān)守自盜—— 他們熟悉博物館的布局與安保漏洞,可能在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間持續(xù)作案。這類 “背叛行為” 會迫使博物館徹底重新審視安保流程,并對員工背景進行更嚴格的審查:畢竟,這類案件對博物館聲譽的打擊要嚴重得多。
20 世紀 80 年代,列寧格勒(現(xiàn)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Русский музей)就發(fā)生過這樣一起內部盜竊案。工作人員意外發(fā)現(xiàn),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蓬皮杜中心,Центр Помпиду)的藏品中,竟有先鋒派藝術大師巴維爾?菲洛諾夫(Павел Филонов)的畫作。這顯然不合常理:菲洛諾夫的繼承人早在 1977 年就將這些畫作捐贈給了俄羅斯博物館,且藏品記錄中一直有它們的登記信息。
調查結果顯示,博物館內有一伙工作人員在數(shù)年間持續(xù)盜竊菲洛諾夫的作品,用復制品替換真品,再將原作倒賣出去。直到 21 世紀,這些原作才被成功追回。
若不是蘇聯(lián)后期的政治變革,這起盜竊案或許永遠不會被發(fā)現(xiàn):戈爾巴喬夫時期推行 “公開性” 政策后,菲洛諾夫等先鋒派藝術家重新受到關注,對他們作品的隱性禁令也被解除。否則,這些 “先鋒派涂鴉” 可能會一直被束之高閣,沒人會發(fā)現(xiàn)它們已被調包。
巴維爾?菲洛諾夫《頭像》,1910 年。
2006 年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經(jīng)盤點后曝光的盜竊案,曾引發(fā)巨大轟動。調查發(fā)現(xiàn),俄羅斯文化史部門保管員拉里薩?扎瓦茨卡婭(Лариса Завадская)與其丈夫、兒子(二人皆為歷史學家)自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起,從博物館盜取她負責管理的文物,總數(shù)超過 220 件。這些文物多為 19 至 20 世紀的俄羅斯古董:包括首飾、餐具、花瓶、煙盒等。它們雖非頂級杰作,卻都承載著歷史價值。扎瓦茨卡婭一家將這些文物拿到當鋪和古董店變賣。
文物失竊曝光后,丑聞隨即爆發(fā) —— 一些古董商主動向警方報案,稱收到過來源可疑的文物。拉里薩?扎瓦茨卡婭在調查期間去世,其丈夫尼古拉被判五年監(jiān)禁。這起案件發(fā)生后,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決定重視內部管理問題:在此之前,館內藏品的盤點工作仍停留在 20 世紀 70 年代的水平,藏品登記混亂無序。與此同時,博物館員工薪資極低:據(jù)悉,扎瓦茨卡婭一家居住在合租公寓中,盜竊所得幾乎全部用于日常開支與購買藥品。
2015 年,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又發(fā)現(xiàn)一起文物失竊案 —— 博物館科學圖書館內的 18 至 19 世紀版畫與照片不翼而飛。盜賊僅是將書籍中的插圖撕下,藏在自己的文件袋中帶出博物館。警方很快鎖定了嫌疑人 —— 此人同樣是博物館的科研人員。部分失竊文物在其家中被查獲,另有部分已流入古董商手中。
博物館失竊,如同銀行搶劫、珠寶店盜竊一般難以完全避免。而且,防范外部入侵者往往比防范內部作案者更容易。但即便推出新的安保措施,恐怕也難以徹底杜絕博物館盜竊這類犯罪行為。
《福布斯生活》準確顯示了 2025 年 10 月 19 日盧浮宮被盜的珠寶。
藍寶石套裝皇冠
這套珠寶包括王冠、項鏈、耳環(huán)、手鐲,由錫蘭藍寶石和鉆石制成,曾為拿破侖第一任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的女兒奧坦絲女王所佩戴,后來又為路易 - 菲利普的妻子瑪麗 - 阿梅莉亞女王所擁有。
藍寶石套裝項鏈和耳環(huán)
這套屬于瑪麗 - 阿梅莉亞女王和奧坦絲女王的珠寶套裝由不知名的珠寶匠制作,在 1985 年之前一直為奧爾良家族所有。家族傳說稱,這套珠寶曾為瑪麗?安托瓦內特女王所有。
翡翠項鏈和一對配套的翡翠耳環(huán)
這是 1810 年 3 月拿破侖一世送給其第二任妻子、奧地利公主瑪麗 - 路易絲的禮物。項鏈上鑲嵌著 32 顆翡翠和 1138 顆鉆石。這是珠寶商弗朗索瓦 - 勒內?尼托的作品。
這枚被稱為圣物匣胸針的胸針,由 7 顆大鉆石和 94 顆小鉆石組成。
這枚胸針是為拿破侖三世的妻子歐仁妮皇后制作的,采用了巨大的粉色鉆石,這些鉆石最初由馬薩林樞機主教遺贈給路易十四,后來傳到了 1793 年被送上斷頭臺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手中。
鑲嵌有 212 顆珍珠和 1998 顆鉆石的王冠
拿破侖三世的妻子、 Eugénie 皇后崇敬瑪麗 - 安托瓦內特和約瑟芬,作為攝政王,她實際上成了法國最后一位擔任國家元首的女性。
由 2438 顆鉆石制成的、形似救生圈上蝴蝶結的胸針
這枚胸針也曾為葉夫根尼婭皇后所有,是為 1855 年世界博覽會而制作的。
盧浮宮的管理層決定于 10 月 20 日對公眾關閉博物館,盡管早些時候計劃部分開放博物館。10月19日,該機構發(fā)生了一起搶劫案--小偷從存放法國王冠珠寶的阿波羅畫廊偷走了幾件物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