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泰科技和安世半導體這事,大家都聽說了吧?
沒聽說也不要緊,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壓力荷蘭,讓它制裁聞泰這個中企;
然后荷蘭很聽話,不講武德發(fā)動偷襲,對本地一家聞泰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芯片巨頭安世半導體下手,想把中國老板給踢出局,換本地人掌權。
結果中國呢,反手就把這家公司在中國的工廠倉庫給鎖了,一箱貨都不讓出。
于是荷蘭就傻眼了,歐洲一票車企也跟著哭了,因為沒芯片,生產線馬上就得停,跑去壓力荷蘭人。
完事這幾天他們又跑來連夜討論,溝通解決這事。
一副小弟不識抬舉沒眼力見,大哥人美心善能不能通融通融的嘴臉。。。
看看這事整的,你說你早干啥去了,這不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嘛。
用網友的話說,荷蘭這波純屬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地丟人。
說歸說鬧歸鬧,比起調侃,也有不少網友問的是,這聞泰和安世,到底啥來頭?怎么就能讓中美荷三國拿它當牌打,還能卡住歐洲一票車企的脖子?
這個嘛,就不得不說到安世的前世今生了。
首先,安世的祖上,則是正兒八經的歐洲豪門,飛利浦旗下的核心半導體部門。后來幾經輾轉,又成了恩智浦(NXP)旗下的一個事業(yè)部。
雖然它的顯赫出身能追溯大幾十年,但到了現(xiàn)在嘛,它就跟短劇男主角一樣,成了豪門里的棄子。
原因是,恩智浦自己日子也過的可以,集團重心已經在物聯(lián)網、汽車芯片這些高利潤產業(yè)了,而安世搞的功率半導體這塊,業(yè)務技術低、利潤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于是就把它給剝離了。
具體來說,安世這家荷蘭公司搞的是功率半導體。雖然也算芯片,但是跟大家平時理解的CPU、GPU這些IC芯片不一樣,說白了就是二極管、晶體管、MOS管啥的。
這玩意兒技術含量有,但你要說非常頂尖,那倒也談不上,很多都是成熟工藝。
但安世這公司強就強在,輩分大資歷久。深耕車規(guī)級芯片這個細分行業(yè)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客戶眾多。
要知道芯片這玩意有些都是要用幾十年的,所以車廠經常是要經過長達數(shù)年的嚴苛驗證,才給芯片廠認證,然后才加入采購名單,通常很久都不帶變的。
所以憑借時間和人脈,口碑的積累,安世在很多細分領域都成了絕對的霸主。什么小信號二極管、ESD保護器件,常年全球第一;車規(guī)級的功率MOS管,全球第二。
尤其是電動車上最關鍵的逆變器芯片,安世一家就占了全球40%的份額。
歐洲那票車企,什么大眾、寶馬、奔馳,全指著它供貨。要說歐洲汽車工業(yè)的芯片命脈捏在它手里,那有點夸張,但是離了他,車企短時間里還真就不行。
也正是因為看重它,2019年,中國的聞泰科技,花了340多億把它全資收購了,整成了中資子公司。
這聞泰的老板張學政也是個狠人,清華金融出身,干過一陣投資,后來下海創(chuàng)業(yè)給華為小米這些大廠代工,把ODM(手機代工)這個行業(yè)給卷成了紅海,做到了全球頂尖。
完事這人還上進,不想只在下游搞,一門心思想往上游半導體走,于是才有了收購安世這步大棋。而自打來了個中國老板以后,原本被恩智浦視為增長平平的安世,不但咸魚翻身,還起飛了。
2024年10月,安世半導體就還清了所有前期債務,業(yè)績更是爆表,數(shù)據(jù)顯示,自收購至2025年,安世的營業(yè)收入增長了60%,凈利潤更是實現(xiàn)了數(shù)倍增長。
更關鍵的是,還搭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這趟順風車。安世現(xiàn)在有四成的出貨,都是供給中國各大新能源車企的。
可以說,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安世吃到了最大的紅利,連帶著荷蘭政府也賺麻了,聞泰收購這五年里,光企業(yè)所得稅就繳了1.3億歐元,在荷蘭、德國等地的工廠還提供了5000個就業(yè)崗位,這哪是收購啊,這是干部下鄉(xiāng)來了,純扶貧。
圖源:聞泰科技
這故事到這其實都還挺美好的,但壞就壞在,美國人來了。
去年12月,安世的中國爸爸聞泰科技,就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那時候安世還回應說不受影響。
結果翻過年,到了今年6月,美國官員又跟荷蘭人開會,透風說要擴大對聞泰科技的制裁,會影響安世半導體。
圖源:安世半導體官網
到了9月29日,美國那邊就出牌了,將管制措施擴大到實體清單企業(yè)的子公司,其中就包括安世半導體。也就是說以后安世也要被美國人出口管制了。
完事跟這個前后腳,第二天荷蘭人也發(fā)了個公告,說根據(jù) 《貨物可用性法》,“荷蘭及歐洲本土關鍵技術知識與能力的連續(xù)性和安全性面臨威脅”,所以要gank安世。
先是凍結了聞泰科技旗下包括安世半導體在內的全球30個關聯(lián)主體,接著老板張學政停職了,換成他們的人,靠外籍董事全面接管公司的控制權。
不是哥們,那美國人讓干啥你就干啥啊?
而且這事兒離譜到什么程度呢,這個法案是一項冷戰(zhàn)時期的、從來沒用過的法律,是應對戰(zhàn)時物資短缺的法案。
荷蘭你tm哪戰(zhàn)了啊,根本就無中生有硬搞,突出一個“我就是看你賺錢不爽,想搶了”。
聞泰的高管在和投資者通話時都吐槽,說荷蘭經濟事務部就是跟在美國身后的綿羊。嘴上喊著是“防范供應風險”,心里打的算盤是想巧取豪奪,把中國人花錢盤活的優(yōu)質資產私吞了,既討好美國又撈好處,臉都不要了。
但荷蘭早就不是大航海時代那個荷蘭了。
于是就在荷蘭政府奪權的幾天后,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出口管制公告,直接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出口在中國生產的所有成品和半成品。
這一下就給荷蘭人整不會了。因為安世雖然總部在荷蘭,但它最大最重要的后端封裝測試工廠,就在中國的東莞和惠州。歐洲工廠生產出來的晶圓,都得運到中國來,進行封裝測試,變成成品芯片,再賣到全世界。
現(xiàn)在好了,中國一聲令下,惠州那個8萬平米的工廠,還有東莞的基地,所有生產線都“上四休三”了。價值數(shù)億美元的晶圓和封裝件,全卡在了保稅區(qū),一箱都運不出去,不賣了!
就這還只是安世,像ASML這種巨頭甚至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中國還沒動手呢。
結果反制以后,最先慌的還不是荷蘭政府,歐洲那幫車企直接就炸鍋了。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ACEA)直接站出來警告,說大家的芯片庫存可能幾周內就耗盡,生產線隨時可能停擺。大眾、寶馬、奔馳這些這幫車企估計這會兒正對著荷蘭政府罵娘呢:哥們正忙著搞電動化轉型,最缺的就是芯片,你們倒好,為了抱美國大腿,直接把大家飯碗給砸了?
更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在安世公司內部。荷蘭總部那邊剛奪了權,安世中國這邊,直接發(fā)了封公開信正義切割,總部發(fā)來的任何消息大家都當放p,工資福利由國內公司發(fā)。
好家伙,一個跨國公司,分部直接和總部斗起來,這在商業(yè)史上都少見。
總之,就像網友說的,荷蘭人這回是自己給自己打臉。一邊得跟美國人解釋,一邊又得跟中國人談判,求著把倉庫門打開。
最慘的其實還是安世自己。它不僅成了地緣政治的犧牲品,更可能失去未來最大的市場。
要知道,安世的車規(guī)級芯片技術壁壘,并沒有高到不可替代。這次事件一出,國內的新能源車企,肯定會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
說到底,供應鏈上的這些事,本該是商業(yè)問題,現(xiàn)在卻被硬生生搞成了政治工具。但結果呢?對誰都沒好處。
中國的這次堅決反擊,反而更加展現(xiàn)了一種明確的姿態(tài):那個靠一紙法令就能隨意沒收中企資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全球化掉頭的時代,想拿別人的資產當籌碼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 面線 & 大餅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安世半導體:安世中國致全體員工公開信
財聯(lián)社:安世危機帶來下游供應鏈焦慮?業(yè)內短期內不具備大規(guī)模轉單可能
快科技:荷蘭凍結安世半導體資產 中國商務部實施出口管制
環(huán)球時報:荷蘭稱將與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實探風波中的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已限制出貨,員工將“上四休三”
ACEA calls for quick resolution to critical chip supply shortage
Nexperia seizure: chip supply threatened amid fight over unit of China’s Wingtech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yahoofinance.
BBC、彭博社、科創(chuàng)板日報、觀察者網、新浪財經、知乎、微博@Most大牛n 等
部分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