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平順段
太行赤壁懸流太行赤壁懸流
作為串聯(lián)山西全域旅游資源的重要交通網(wǎng)絡,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正以“路”為媒,激活山水人文的深層魅力。太行一號旅游公路貫穿忻州、太原、陽泉、晉中、長治、晉城6個市,沿線山巒疊翠、峽谷幽深,連接了多個自然保護區(qū)和歷史文化名鎮(zhèn),既能欣賞壯麗的自然景觀,也能深入感受濃厚的人文底蘊。沿著“光影太行·攝影打卡之旅”線路,體驗四季更迭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在光與影的變幻中,定格四季太行的風華。
岳家寨村 山西的“天空之城”
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的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
有一個坐落在太行山深處的村寨——岳家寨村。這里三面溝壑兇險,背靠懸崖峭壁,西、北依山脊,東、南臨絕壁,整個村寨在山嶺云霄間若隱若現(xiàn),猶如一座“空中村落”,被網(wǎng)友贊為山西的“天空之城”。
據(jù)考證,岳家寨村村民是岳飛的后代,相傳當年岳飛被奸臣所害,其后人逃難于此。歷代村民就地取材,用石板蓋房、鋪路、修墻,呈現(xiàn)出一片石頭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民風、民俗。
20世紀60年代,岳家寨村村民在各級政府的關懷支持下,打破阻隔,鑿石開山,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筑路高潮,開啟了因地制宜、勤勞致富的新思路。
近年來,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的開通,為岳家寨村的發(fā)展增添了助力。該村積極探索風光、美食、文化并存的傳統(tǒng)村落發(fā)展新路徑,通過加強傳統(tǒng)村落保護利用,立足石頭做實文章,挖掘豐富的文化內涵,實施了傳統(tǒng)民居提檔升級和村莊亮化、步道修整、水電網(wǎng)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打造了懸崖居、桃源居、五柳3處民宿,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等特色產(chǎn)業(yè)。目前,岳家寨村共有農(nóng)家客棧30家,年平均接待游客13萬多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余元。
如今,岳家寨村不僅被列入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名錄、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三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同時,還榮獲中國美麗鄉(xiāng)村百佳范例、山西省3A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等30余個稱號。
龍門寺 集六朝建筑為一寺
俗話說:“深山藏古寺?!痹谄巾樋h太行山麓的崇山峻嶺之中,藏著一座古老的寺廟——龍門寺。該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一處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體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立體博物館”。
龍門寺位于平順縣西北65公里處的龍門山腰。據(jù)史料記載,北齊天保年間,法聰和尚經(jīng)五臺山云游至此時,頓覺此地清靜幽雅、靈氣飄逸,遂稟呈圣上,傳旨建寺,初名“法華寺”。后因龍門山形如龍首,更名為“龍門寺”。這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形制各異?!褒埧谕滤薄笆三堥T”“金燈流油”“幡桿圣腦”“五檀鬧槐”“透靈石碑”“菩薩迎賓”“峭壁石佛”,素有“龍門八寶”之美稱。
龍門寺坐北向南,西配殿是五代后唐的懸山式木結構建筑,在我國現(xiàn)存同一時期的古建筑中也是獨此一例。建于北宋紹圣五年的大雄寶殿,是寺內等級最高的一座單體建筑。該殿臺基高峙,廣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單檐九脊頂,殿頂?shù)牧鹆Ъ公F形制古樸、色澤渾厚,為元代燒制。天王殿建在高高的青石砌成的基座上,當心一攢的補間斗拱猶如開在檐下的一朵花,十分醒目。整個殿宇構造靈活,外形秀美和諧,各部件比例適中,梁枋斷面不盡一致,懸山式屋頂,尤其明間補間出45°斜拱,顯系金代建筑風格。中軸線上的后殿為燃燈佛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式。梁架用原始材料稍加砍制使用,富有自然的流線形,斗拱疏朗,肥厚敦實,無補間鋪作,主要構件構造純樸,有顯著的元代建筑特征,其余殿堂均為明清兩代重建。
寺院各殿的塑像、壁畫、典籍和供器等附屬文物大多已經(jīng)損毀流散,還剩3尊后唐時期的石佛身、佛座和元明時期殘存的壁畫。寺內還保存著明成化年間鑄造的一口大鐵鐘和歷代題記。這些珍貴的附屬文物已成為研究該寺創(chuàng)建、增建等歷史沿革及規(guī)模、建制、寺院經(jīng)濟、佛教文化等方面的有力佐證。
龍門寺在空間構成上,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建筑布局完整。寺內保存著五代以來的歷代建筑遺產(chǎn),是名副其實的木構古建博物館,不同時期的建筑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結構和工藝及不同的建造技術水平。漫步在這座集六朝建筑為一寺的大型佛教寺院,既可以目睹大唐建筑遺風,也可以領略宋元以來的建筑風格,展示著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演變過程。
赤壁懸流 “北方小三峽”集四大特色
太行赤壁懸流景區(qū)位于平順縣。峽谷內蜿蜒曲折、云霧繚繞、動植物資源豐富,集“神、奇、典、雅”四大特色于一體,被稱為“北方小三峽”。
“碧水丹崖”是該景區(qū)的第一處壯麗景觀。赤紅色的懸崖如刀削斧劈,碧綠的溪流從崖頂飛瀉而下,形成強烈的色彩與動靜對比。令人不禁尖叫的是“濕身崖”——棧道之上,水花落下,點滴上身,頓感陣陣涼意,自然尖叫不絕,游客戲稱其為“尖叫崖”;對岸的“凌峰瀑”,壁立千仞,一條清瀑直下,和周邊的懸崖完美融合,壯觀中不失靈動。
過了“連心橋”,乘觀光電瓶車大約5分鐘,便到了赤壁懸流大瀑布。河流從一處不規(guī)則的近半圓平臺上四散流下,有一階到底,有數(shù)階入谷,有“萬條垂下‘白’絲絳”之狀,更有黃河壺口瀑布之勢。游客或彎腰戲水,或聆聽自然之音,人景融合,和諧入畫。
“天梯瀑”似縮小版大瀑布,沿瀑布修建的半弧形階梯,可以讓游客近距離感受瀑布,看瀑布從腳下泄入河道,看水流濺起的水花似乎直撲懷中,又飛濺而去,似伸手可觸可摸,又覺得不忍下手,靜靜觀賞自然之美。
沿著休閑小道再往上走,乘坐竹筏,感受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便到了歡樂島。島上有兒童碰碰車、挖掘機等兒童娛樂設施,還可以觀看“獨竹水上漂”表演。在同心臺,乘烏篷船沿河返回,一路仰看藍天白云,感受峽谷風景。游客紛紛感嘆,不虛此行,怡山樂水,一步一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