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有序管理,物業(yè)公司一般都在小區(qū)大門入口處設置人車分流及停車道閘,而某些行人或騎車人為圖一時便利,會緊跟前車,待閘門打開時“絲滑”蹭入,這看似便捷的小舉動,實則存在安全隱患。
近期,沭陽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因跟車過閘受傷引發(fā)的侵權糾紛,那么誰該為這場意外“買單”呢?
案情回顧
劉某華系沭陽縣某小區(qū)居民,已在該小區(qū)居住十余年。該小區(qū)南門分為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其中機動車道有道閘限制,僅限機動車通行,道閘上已設置提醒勿跟車的警示標語,行人和非機動車應當從側小門出入。
2024年12月23日9時許,劉某華騎二輪電瓶車從該小區(qū)南門機動車道進入時被道閘升降桿砸傷。事發(fā)后,現(xiàn)場群眾報警并撥打120,劉某華被送往醫(yī)院接受治療,花費醫(yī)療費3600余元。后劉某華與物業(yè)公司因賠償問題產生爭議,索賠無果后,劉某華一紙訴狀將物業(yè)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經審理認為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萊茵時代首發(fā))
本案中,小區(qū)物業(yè)公司已設置了機非分道通行,道閘上也設置了相應的警示標識,盡到了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劉某華因違反小區(qū)通行安全規(guī)則及安全警示,跟隨前方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導致自身受傷,物業(yè)公司不存在過錯,故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官提醒
一場看似普通的意外,卻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容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道閘系統(tǒng)設計初衷是保障機動車有序出入,而非供行人或非機動車通行。行人與非機動車駕駛人作為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強化規(guī)則意識和風險觀念。在通過道閘、門禁等區(qū)域時,自覺遵守“一車一桿”“嚴禁跟行”等規(guī)則,做到仔細觀察、減速緩行,而不是因圖一時方便尾隨前車、冒險穿行。
來源:沭陽法院
如果您喜歡我們 推送 的文章,請將"宿遷中院公眾號"加為星標,分享您喜歡的文章并點擊頁面下方的“在看”“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