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勛跑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臺積電工廠,舉著剛下線的Blackwell芯片晶圓笑得格外燦爛,說這是"歷史性時刻"——畢竟這是美國第一次造出最先進的AI芯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笑容里藏著不少無奈。
這款美國產(chǎn)的芯片確實有兩把刷子:晶體管數(shù)量是上一代的2.5倍,AI推理速度直接翻了40倍,還能帶動10萬億參數(shù)的大模型跑起來。玩AI的都知道,這性能提升簡直是"降維打擊"。為了造它,臺積電在亞利桑那砸了1650億美元建工廠,計劃2027年就能量產(chǎn)更先進的2納米芯片,背后全靠美國政府66億美元的補貼撐著,說是響應"制造業(yè)回流"的號召。
但這"美國制造"水分不小。晶圓是美國造的,卻得運回臺灣臺積電工廠做最后封裝才能用,等于關鍵步驟還卡在外頭。而且美國造芯片成本比亞洲高4成多,也就英偉達這種賣高價芯片的敢試水,換別家早虧哭了。
黃仁勛真正的愁事兒在東方。以前英偉達在華高端AI芯片份額高達95%,現(xiàn)在因為美國出口管制,直接跌到0%,一下?lián)p失了500億美元市場。之前特意為中國造的H20芯片,還被查出有"后門風險",堆了70萬片賣不出去,光庫存減值就虧了55億。
更要命的是,中國這邊已經(jīng)"另起爐灶"了。華為昇騰920性能跟H20不相上下,價格還便宜三分之一,光是中國移動就砸了191億下單?,F(xiàn)在國產(chǎn)AI芯片市占率都漲到23%了,政策還要求明年數(shù)據(jù)中心國產(chǎn)化率超40%。英偉達想賣閹割版B30A救場,不僅要交15%的"技術稅",阿里、騰訊這些大廠還不買賬,嫌性能差又不安全。
為了穩(wěn)住局面,英偉達計劃砸5000億美元建AI基礎設施,一邊靠美國工廠保供應,一邊又忙著給阿聯(lián)酋賣芯片找補損失。但美國造的高成本、臺灣卡的封裝環(huán)節(jié),都是繞不開的坎。反觀中國,從芯片到生態(tài)都在自己搞,華為的CUDA替代方案都快成氣候了。
黃仁勛嘴上說美國造是里程碑,心里恐怕比誰都清楚:芯片這戰(zhàn)場,丟了中國市場,再先進的技術也難長久。這場科技博弈里,英偉達想兩頭討好,如今看來更像兩頭為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