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十年,雪藏五年,《風聲》導演高群書的新片《刀尖》終于上映了。
從類型化的程度來看,《刀尖》具備了諜戰(zhàn)片的所有經典元素。
比如潛伏者深入虎穴的九死一生,死亡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fā)生;
比如各種大尺度的酷刑場面,四面都是刺的“釘子籠”讓人看得毛骨悚然;
再配上高群書導演充滿質感的攝影,視覺沖擊力更上一層樓。
囚室內猶如地獄,鮮血的暗紅與陳舊的血痕灑落在房間各處,一股濃厚的血腥氣幾乎撲面而來。
城市空間內冰冷肅殺,落雪、枯樹、濃霧融為一體,景象的蕭瑟暗藏殺機,所有謎團都隱藏在團團迷霧中。
演員的陣容也足夠吸睛,每個演員都鉚足勁,貢獻了一場“全員狼人殺”的生死局。
比如郎月婷在婚禮的隱忍落淚;
比如沙溢實施酷刑時咬牙切齒的狠辣;
還有張譯與黃志忠兩人的多場對手戲,堪稱全片最讓人享受的表演段落。
但看完全片后青石發(fā)現,這些顯然不是《刀尖》想要表達的重點。
《刀尖》最“高明”的地方,是拍出了當今成年人避而不談的一個詞:
信仰。
對于這個詞,或許很多人覺得虛無,對此嗤之以鼻。
就像有網友說,我們缺的是錢,不是信仰。
甚至某位學者在講座時,當眾宣稱自己沒有信仰,還認定“中國人也不需要信仰”。
在這個口口聲聲說“信仰無用”的年代,《刀尖》這部電影,卻把“信仰”作為故事的核心。
雖然全片從未提及“信仰”二字,但卻通過片中的角色,把信仰這件事給說透了。
今天,青石就從影片的四個主要角色,深入解讀《刀尖》中不同立場的信仰。
第一位,郎月婷飾演的林嬰嬰。
片中她有三重身份。
一是日偽政保局局長盧敬瑜的秘書。
二是國民黨軍統(tǒng)的特務。
三是潛伏在南京偽軍內部的地下抗日組織成員,這也是她隱藏最深的身份。
當時的南京,日軍、偽軍、黑幫、國民黨各種勢力盤根錯節(jié),還有身邊的高官們,個個也都是城府極深的老狐貍。
因此一層又一層的身份是林嬰嬰的“保護色”,是她在刀尖上行走的本錢。
身處龍?zhí)痘⒀ǖ牧謰雼?,通過一連串事件,表現出極其強悍的心理素質。
派出神槍手暗殺叛徒白大怡,四波人馬死傷慘重做不到的事情,她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婚禮現場看到當年殺害親人的日本軍官,她也能壓住眼淚收斂情緒;
特別是囚室審問的那場戲,面對日本軍官對于她行蹤的質疑,還能面不改色應對自如。
一通反問不僅把自己的嫌疑“摘”干凈,還順勢把火引到其他軍官身上。
青石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你凝視深淵久了,深淵也會凝視你?!?/strong>
林嬰嬰身處無間道的深淵,卻能保持從容不被吞噬,可想而知需要多強的定力。
林嬰嬰的這份堅定,正是源于她的信仰。
家庭,是她信仰的重要組成。
林嬰嬰的丈夫,是她當初進入組織的引路人,也是陪伴她經歷黑暗的同行者。
肚子里的孩子,是她對未來的希望。
好好活下去,為孩子拼出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林嬰嬰始終堅定的信念。
還有和她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們,也是她堅定信仰的重要動力。
這些地下抗日組織的成員,他們的親人都被日本人殺害,都背負著血海深仇的痛苦。
和林嬰嬰一樣,他們不想再讓下一代也這么活著,想讓下一代活得安穩(wěn)幸福。
為了這個目標,他們甘愿豁出命去。
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就像20歲的阿牛,面對成群的日軍時也忍不住顫抖哭泣。
但他們還是選擇去做,因為這是真正正確的事,是他們共同的信仰。
第二位,張譯飾演的金深水。
表面上,金深水是汪偽政府的金處長;實際上,他是國民黨軍統(tǒng)安插在這里的特務。
妻子兒子都死于日本人之手,背負著家仇國恨的金深水,在軍統(tǒng)的指示下深入日偽內部。
和林嬰嬰不同,金深水經歷了很長一段信仰的“空窗期”。
金深水一開始是有信仰的,他堅信自己做的一切是正確的。
但在潛伏的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行動開始產生疑問,變得越來越不知所措。
有三件事,加速了金深水信仰的崩潰。
一是為了得到第一手的情報,不得不與日本高官的外甥女戀愛。
家人被日本人殺害,自己卻要做這種事,在金深水看來無疑是一種恥辱。
二是軍統(tǒng)要他去暗殺地下抗日組織。
這更讓他心情沉重:民族危亡的時刻,都是中國人,為什么要自相殘殺?
三是在春香館內,看到兩個軍統(tǒng)特務執(zhí)行任務失敗后互相殘殺。
這是軍統(tǒng)定下的鐵律:其他黨派,還有意志不堅定的軍統(tǒng)特務,都要統(tǒng)統(tǒng)除掉。
軍統(tǒng)的行徑做派,一點點粉碎了金深水對軍統(tǒng)的信仰。
這也讓他發(fā)出絕望的吶喊:我不干了。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他遇到了林嬰嬰。
他聽到林嬰嬰他們提到軍統(tǒng)對地下抗日組織的迫害,聽到他們共同唱《義勇軍進行曲》時的慷慨激昂。
在林嬰嬰的身上,金深水看到了軍統(tǒng)中缺乏的情感。
戰(zhàn)友之間的團結體諒,愛人之間的互相扶持,都是金深水很久沒有感受過的美好的人性。
也是這種美好,把他拉出黑暗的泥沼,完成了信仰的重建。
影片后半段,有一幕讓青石印象深刻:
江邊涼亭,金深水和林嬰嬰在雪中并肩而坐,兩人不發(fā)一言,卻是同樣堅定。
此時的金深水,已經重新找回了支撐他去做這件事的信仰。
他所做的,為了看到未來的中國繼續(xù)戰(zhàn)斗。
第三位,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汪精衛(wèi)。
雖然沒有在片中露面,但汪精衛(wèi)的名字卻時常出現在眾人的言談中。
對于這一人物,我們第一印象就是“中國第一大漢奸”。
在抗戰(zhàn)最關鍵的時候,汪精衛(wèi)投靠日本成立汪偽政府,成為日本侵略者的“頭號走狗”。
誰能想到,這個被千夫所指的國家叛徒,也曾是心懷壯志的熱血青年?
片中林嬰嬰提到汪精衛(wèi)在1910年寫下的一首詩,讀來著實是熱血沸騰。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strong>
當年汪精衛(wèi)立志推翻清政府,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后被捕,寫這首詩時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昔日的屠龍少年,卻變成了自己最深惡痛絕的惡龍。
屈服于強權的那一刻,也意味著信仰的全面崩塌崩塌。
喪失信仰的,又何嘗只是汪精衛(wèi)一人。
比如副局長俞至仁,面對日本人何其恭敬。
即便被日本人罵“你們都是垃圾,是豬”,也要莊嚴的回敬一個軍禮。
還有局長盧敬瑜,說著掏心窩子的話,做著陽奉陰違的事。
在飯局上,盧敬瑜說著“跟隨汪精衛(wèi)的腳步,所作所為是為了和平”的鬼話,甚至還“斷筷明志”。
他的所言所行,只是立一個“信仰堅定”的虛假人設,信仰只是幌子罷了。
由明入暗易,由暗入明難。
失去信仰的他們,只能茍活于世,無法凜然而活。
就像汪精衛(wèi)的那首詩,曾是他信仰的見證,但如今再讀,卻成了莫大的諷刺。
第四位,成泰燊飾演的革老,代號“雞鳴寺”。
他曾是名震一時的鋤奸英雄,也是把金深水帶上軍統(tǒng)道路的“導師”。
但革老所信仰的,并非真理與正義,而是軍統(tǒng)的信條。
對于軍統(tǒng)指派的任務,他都會盡力完成,即便是殺掉自己的同胞,也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與他相似的,還有軍國主義沖昏頭腦的日本兵。
在他們眼里,天皇和武士道精神,是人生的全部信仰。
就像那場2600年天皇紀年的慶典,完全是虛偽杜撰的歷史,但沒有一個日本人提出質疑,反而全體“山呼萬歲”。
還有那個眾目睽睽下準備剖腹的日本兵,更是極端信仰的典型代表。
在青石看來,無論革老還是日本兵,他們與其叫“信仰”,不如說是“迷信”。
罔顧天道和真理,將某一派別奉若神靈,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信仰崩塌。
表面上,《刀尖》是一個常見的諜戰(zhàn)故事,也是潛伏者與敵人的斗智斗勇你死我活。
但諜戰(zhàn)的外衣下,卻勾連著不同人的命運選擇,展開著關于信仰的終極拷問。
就像那句“大原月朦朧,孤蝶翩來飛”的接頭暗語,實則是對潛伏者最好的隱喻。
所有潛伏者就像是孤蝶,即便黑暗籠罩,但靠著信仰照亮前方,仍可以展翅飛行。
也許有人覺得,在當時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信仰,到今天已經沒了用武之地。
事實并非如此。
青石還記得前不久看到關于張桂梅校長的一段采訪。
當問到自己為什么能堅持這么多年辦學校,張桂梅的回答鏗鏘有力。
支撐自己一直做下去的,是信仰,是對黨的承諾。
在這個拜金主義大肆橫行的社會,其實更需要信仰的力量。
而《刀尖》這部電影,正是點明了“信仰”超越時代的意義所在。
或許有人活的轟轟烈烈,有人活的悄無聲息,但只要有信仰撐著,就不至于活的渾渾噩噩。
信仰并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是扎扎實實存在于你的人生軌跡,伴隨你生老病死的存在。
就像張譯在采訪時說的,
《刀尖》主要是講人生,講一個人成長和改變的動力是什么。
相信看到最后,每一個觀眾都會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答案。
青石電影 | 商周
本文文稿系青石電影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