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國祚短暫、政策異類,歷來不被正史承認是正統(tǒng)王朝,因此存在感比較低,于公元9年建立,公元23年滅亡,共享國14年,那么這14年中究竟發(fā)生了哪些大事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9年 王莽登基
時間:公元9年
對象:王莽
事件:公元9年1月15日,西漢“攝皇帝”王莽將漢孺子劉嬰降封為定安公,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
影響:新朝建立。
9年 托古改制
時間:公元9年-公元23年
對象:王莽
事件:王莽稱帝后,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包括四個方面,即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yè)改革和官名地名改革。土地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幣制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廢除舊錢幣、推行新錢幣、規(guī)定貨幣面值和重量、設立鑄幣機構等。商業(yè)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實行五均、賒貸和六管。官名地名改革主要內(nèi)容是改易官名、地名。
影響:改革舉措過于理想化,不切合實際,激化了社會矛盾,引起了全國上下的不滿。
10年 編匯典籍
時間:公元10年-公元14年
對象:王莽
事件: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議,在長安召集天下賢能之士,開始編匯《漢語典》《醫(y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歷時4年才完成。
影響:宣揚了禮樂教化,得到眾多儒生擁戴。
10年 謀攻匈奴
時間:公元10年
對象:王莽、蘇建
事件:公元10年,王莽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于”,并派立國將軍蘇建率領30萬大軍兵分六路出塞。為了弱化匈奴,王莽將匈奴分為十五個小國,欲立呼韓邪單于子孫十五人為單于,此舉引起匈奴強烈不滿,雙方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匈奴大軍紛紛入塞侵擾,殺雁門、朔方太守,掠擄百姓、牲畜不可勝數(shù)。駐邊的新軍將領也治軍不嚴,放縱部下騷擾百姓,內(nèi)地郡縣也苦于征發(fā)。王莽征戰(zhàn)數(shù)年無果后選擇撤軍。
影響:北方百姓因戰(zhàn)亂而相聚為盜,動亂開始形成。
15年 五原代郡人民起義
時間:公元15年-公元16年
對象:五原代郡百姓;孔仁
事件:由于與匈奴的戰(zhàn)爭不停,北方動亂不斷,邊民深受其害,五原、代郡數(shù)千人便于公元15年起義。王莽派捕盜將軍孔仁率軍前去平叛,孔仁經(jīng)過一年多的圍剿才將這場叛亂平定。
影響:掀起了反抗新朝的農(nóng)民起義運動。
17年 瓜田儀起義
時間:公元17年-公元21年
對象:瓜田儀
事件:由于新朝法令煩苛、徭役繁劇,加上天災不斷,臨淮人瓜田儀于公元17年在會稽長洲率眾起義,所部達萬余人,與新軍作戰(zhàn)數(shù)年。公元21年,王莽派儲夏去勸降瓜田儀。瓜田儀接受了詔安,可還沒等出降就病死了。王莽隨即為瓜田儀起冢立祠,以此招降余眾,卻無一人肯投降。
影響:加速了新朝滅亡。
17年 呂母起義
時間:公元17年
對象:呂母
事件:瑯琊郡海曲縣人呂母因為兒子被縣官冤殺,一氣之下散盡家財,聚眾數(shù)千起義,并自稱為將軍,破城殺官。呂母死后,其部下分別加入了赤眉、青犢、銅馬等起義軍。
影響:壯大了農(nóng)民起義的力量,加速了新朝滅亡。
17年 綠林赤眉起義
時間:公元17年-公元27年
對象:樊崇、王匡、王鳳
事件:公元17年,新市的王匡、王風率饑民起義,并占領綠林山作為根據(jù)地,繼續(xù)發(fā)展隊伍,對抗朝廷。次年瑯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qū)一帶為根據(jù)地起義,王莽派軍圍剿,樊崇擔心部下與王莽兵混淆不清,便令部下把眉毛涂紅以相識別,從此號稱赤眉。之后赤眉軍大敗王莽派去的鎮(zhèn)壓部隊,短短數(shù)年便從數(shù)百部眾發(fā)展到十余萬人。
影響:導致了王莽新朝的滅亡。
18年 力子都起義
時間:公元18年-公元23年
對象:力子都
事件:公元18年東海人力子都在鄉(xiāng)里起兵,襲擊了徐州、兗州地界,部眾發(fā)展到六七萬人。王莽派兵去討伐,卻始終無法攻滅。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派人招降力子都,并拜力子都為徐州牧。
影響:加速了新朝滅亡。
21年 云杜之戰(zhàn)
時間:公元21年
對象:王匡、王鳳;王莽
事件:公元21年,王莽命荊州牧發(fā)兵兩萬進攻綠林軍。王匡聞訊率綠林軍在新軍必經(jīng)的云杜附近設下埋伏,又讓馬武率軍去切斷新軍退路,成功伏擊到新軍,取得大勝。
影響:綠林軍乘勝攻克竟陵,然后回師攻占云杜和安陸,壯大了勢力。
23年 劉玄稱帝
時間:公元23年2月
對象:劉玄
事件:公元23年2月,綠林軍擁立漢高帝劉邦九世孫劉玄為帝,恢復漢國號,建元更始。
影響:漢朝死灰復燃,王莽的新朝即將落幕。
23年 昆陽之戰(zhàn)
時間:公元23年
對象:王邑、王尋;劉秀、王鳳、王常
事件:王莽見漢朝死灰復燃,急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四十二萬大軍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更始帝劉玄派出劉秀、王鳳、王常領兵御敵。此戰(zhàn)身為偏將軍的劉秀勇猛無比,以不到兩萬人大破新軍四十二萬大軍,戰(zhàn)場上天降隕石更是讓他得到“位面之子”的稱號。
影響:為起義軍最終推翻王莽的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
23年 哭天大典
時間:公元23年
對象:王莽
事件:綠林軍在昆陽一戰(zhàn)取勝后,大軍進逼長安,王莽憂懼不已,病急亂投醫(yī)的他聽從大司空崔發(fā)的建議,率文武百官到南郊舉行了哭天大典。王莽在大典上作《告天策書》,然后痛哭不止,哭完又重叩了幾個響頭以示誠意,隨后號召百姓和太學生們都去哭,以此壯大哭天的聲勢,凡是哭得傷悲之人一律授予郎官一職。
影響:哭天大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卻并沒有改變新朝覆滅的命運。
23年 綠林軍攻入長安
時間:公元23年10月
對象:綠林軍;王莽
事件:哭天大典沒有阻止綠林軍進攻的步伐,公元23年10月綠林軍就攻入了長安,王莽在混亂中被商人杜吳殺死,終年69歲。
影響:新朝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