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監(jiān)是比四大發(fā)明更古老更深入傳統(tǒng)的第五大發(fā)明,據說起源于最講禮制的周朝,絕跡于拖著辮子的大清。誰是第一個太監(jiān),恐怕永不可考;但最后一個太監(jiān),卻有史可查。
話說清朝末年,天津靜??h有一戶姓孫的窮苦人家,先前給人當佃戶,后來連佃戶也沒得做——剝削的價值也失去了,只好舉家淪為乞丐。
古話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富長良心的比從青樓找處女還罕見,窮生奸計卻屢見不鮮——孫父聽人說做太監(jiān)不僅有吃有喝,要是混得好,還能像李蓮英一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于是,為了給兒子謀一個遠大前程,他咬咬牙,一刀割掉了兒子的小雞雞。
這個可憐的孩子昏迷幾天醒來后,發(fā)現(xiàn)父親哭喪著臉。
原來,就在他到處請托把割了雞雞的兒子送進宮當太監(jiān)時,人家告訴他:
大清早就沒了。
太監(jiān)當不成了。
小雞雞白割了。
2、
楚靈王(就是耍小聰明戲弄晏子,反被晏子弄得很尷尬那哥們兒)的審美很獨特,他對腰伎纖細的人——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有著特別的好感。
朝中一班臣子,生怕腰肥體胖,輕則楚靈王不喜歡,重則貶官撤職。為此,這些高干們每天只吃一頓飯,天天都去健身房,上朝不騎馬不坐轎,一律跑步前進。每天起床穿衣服時,先屏住呼吸,再把腰帶盡量束緊,扶著墻壁才站得起來。
因為節(jié)食減肥,只過了一年,滿朝文武就一個個臉色臘黃,仿佛風中的衣架,但楚靈王喜歡。他看到眼前一個個纖細的腰身,心生喜悅。
話說有個住在云夢澤的書生,據說飽讀詩書,肚皮里除了壞水就是學問。他聽說楚靈王喜歡細腰,就立大志下苦功,決心把腰瘦到一尺二才去求見,以便一鳴驚人。
花了兩年時間,書生終于把腰瘦成了天下第一。之后,他興沖沖跑到郢都求見楚靈王,可是,人家告訴他,楚靈王去年就駕崩了?,F(xiàn)在是新楚王在位(這位新楚王,后來謚號楚平王)。
與楚靈王不同,楚平王不喜歡細腰,他喜歡膀大腰圓的胖子——要是我的朋友臧彥鈞和蔣雪峰去求見,一定龍顏大悅。
可憐的書生理想落空,立馬就害了失心瘋。每天,他看到大官貴人的高車駟馬,就像祥林嫂那樣自語說:要是我早兩年出來見楚靈王,我的官位也有這么高了。
3、
明末,大太監(jiān)魏忠賢因天啟信任,權勢熏天。是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明制,讀書人不準上書談國事。但當時不少讀書人都置太祖武皇帝的圣諭不顧,紛紛上書。
上書干什么呢?爭相吹捧魏忠賢唄。
比如,監(jiān)生陸萬齡向朝廷提出,鑒于魏忠賢功高蓋世,應當以忠賢配孔子,以忠賢生父配孔子之父啟圣公,共同接受后人的膜拜。
如此吹捧抬轎,自然為正常人所不齒,但如果能得到魏公公的青眼,就可高官任做,駿馬任騎,丟點臉被人不齒這種小事算得了什么?
事實上,有不少官員和讀書人,正是靠肉麻吹捧而一帆風順的。比如總督孫國楨、楊維和等人的奏章,提到魏忠賢的時候,都只稱廠臣而從不提其名;大學士黃立極在代為皇帝草擬的圣旨中,稱“朕與廠臣”,好像皇帝與魏公公是兩哥們兒;山東捕獲一只麒麟,巡撫李精白畫了它的像向朝廷報喜,黃立極批示說:“廠臣修德,故仁獸至?!?/p>
對這種爭相恐后割掉小雞雞的行為,揚州知府劉鐸的說法很具代表性,他說:生在這個時代,應該為自己的功名著想,別人的生死,跟我有什么相干?
既然高官們都如此不要臉地割了小雞雞,那我為什么不這么干呢?一個叫李映日的讀書人也向朝廷上書,把魏公公比作輔佐成王的周公。
李映日不知道的是,新登基的崇禎早就對對魏忠賢動了殺機,見了這奏疏,勃然大怒,立即將其下獄。
不僅小雞雞白割了,恐怕連腦袋也要作為添頭白送。
4、
我認識的一個老文化人,溫格時不得志多年,總覺自己一腔才華,卻沒一個識貨的。是時,副帥炙手可熱。文化人想到一條終南捷徑:發(fā)憤跟副帥貼起——他在家創(chuàng)作了一部多幕話劇,宣諭副帥偉大形象,并將大作寄往京師。
不想,此時九一三事件已發(fā)生,只是文化人身處基層,不得而知。不久,上面來人,審問他與林賊集團之勾結。可憐的文化人從未得過副帥好處,卻被認作林集團嘍羅而被審查多年。
5、
多年來,文化人一直堅稱無辜。
他真的無辜嗎?
如果說孫耀庭的爹為了把他送去侍侯皇帝,只好把他的小雞雞一刀兩斷,乃是生計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可憐復可悲的話;那么,餓成細腰一尺二的楚國書生,吹捧魏忠賢的大明讀書人和我認識的老文化人,則不僅可厭,而且可怕。
他們把割掉小雞雞當作奇貨可居的投資,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小雞雞,掙不來榮華富貴。
雞雞一抹就是太監(jiān),臉皮一抹,也是太監(jiān)。雖然沒有從肉體上去勢,但精神上的自宮更徹底,更絕望。
6、
楚國書生并無自己的審美,楚靈王的審美就是他的審美;李映日對魏忠賢的吹捧恐怕他自己也不相信;老文化人歌頌副帥,顯然也非真情流露。
揣測上意,大概是兩千年來最不朽的盛事。哪怕要付出割掉小雞雞的代價,冒險求富貴者總還是有如過江之鯽。
可惜,天意高難問,上意又豈是割了小雞雞就能問揣測得著的?
紀曉嵐因電視劇而家喻戶曉,歷史上真正的紀曉嵐什么樣呢?
他久在乾隆身邊,既是近臣,還是詩友。久而久之,紀曉嵐自感在圣上面前是有話語權的,而且,這話語權不是割掉小雞雞換來的,是憑自己的才華嬴得的。
于是,一次,他就某事向乾隆發(fā)表了一通意見。
孰料,乾隆勃然大怒,罵得非常歹毒:
“朕以你文學優(yōu)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yōu)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7、
縱觀歷史,固然有些人小雞雞割掉后,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但更多的卻顆粒無收。就像我老家那句俗話所說:割了雞雞敬菩薩,得罪神仙又傷人。
白白割掉的,不僅是堆積如山的小雞雞,還有寫滿青史的慘痛教訓。
狂人說他翻開歷史一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我也翻開歷史一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四個字:
揮刀自宮。
我的視頻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