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農(nóng)歷正月十五
“不出十五都是年”
不到元宵節(jié),春節(jié)就還沒過完。
雖然北京今年這個元宵節(jié),想實現(xiàn)“雪打燈”是不太現(xiàn)實了啊????????
但在這一天,簡單的周三,也當算是個小周末!?????????????
吃元宵,逛花燈,打燈謎。
順便問一句。您排隊買元宵了嗎????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Angelita92,感謝,侵刪!)
有人說???????
最熱鬧的節(jié)日不是春節(jié),而是元宵節(jié)。
“鬧元宵”“鬧元宵”,不鬧就不能稱其為元宵節(jié)。
那可不熱鬧嗎
咱再聊聊這元宵,
它是元宵節(jié)里獻給賜福天官、宗親五代的供品,
也是親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
更是應(yīng)節(jié)食品。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北京妞兒菲寶,感謝,侵刪?。?/p>
以前京城各大糕點店,
從正月初六便開始搖元宵、賣元宵。
完整意義的年是從農(nóng)歷臘八一直過到二月二。
后來隨著生活的變化,
年的時間范圍漸漸變?yōu)閺呐D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于是,正月十五既是過年期間最后一個家庭團圓日,
也成為孩子們要離家各奔東西出去謀生的告別日。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kiwi,感謝,侵刪!)
從清代開始,
河北、北京等地民間,
正月十五吃的元宵中多了一種山楂餡兒的元宵。
因其滋味甜中帶酸,
寓意這一天既有團圓的欣喜,
也有骨肉分離的酸楚。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刪?。?/p>
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
還有兩個有趣的傳說:
傳說一
神鳥被獵人射死,天帝知曉后很憤怒,天帝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他的女兒通知人間,有個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掛紅。
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天兵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傳說二
相傳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jù)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shè)。漢惠帝劉盈薨后,呂后專權(quán)。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巡,與民同樂。京城里家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
(圖片來自:稻香村官網(wǎng),侵刪?。?br/>
瓷,您知道嗎?
元宵還有個曾用名嘛~
北京的元宵從清朝至今變化不大,那時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棗泥松仁、豆沙四種餡兒。
民國初年,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當上大總統(tǒng),有一年元宵節(jié),他覺得“元宵”兩個字不對勁兒,元宵不就是“袁消”嗎,于是他勒令北京城的老百姓不準再稱“元宵”,并把元宵的名字改成江南地區(qū)流行的湯圓,后來他覺得也不好,湯圓的“園”,還是和的“袁”諧音,煮湯圓不就是要開水煮嗎?就又下令改稱“湯團”,所有出售元宵的店鋪不能在門前廣告寫“元宵”二字,都要改寫成“湯團”。
前門大街正明齋的少掌柜有一天在叫賣時說漏了嘴,喊了句“元宵……”忽然間就被手下的一個官員掌摑了兩個大嘴巴子,還被罰了兩百銀元。據(jù)傳,正月十五那天,回家后,一個最受他寵愛的姨太太端來碗元宵,說:您吃碗元宵吧。一聽,氣得當時就給了那姨太太兩個大嘴巴子。
當年改元宵名之事,有人還曾就作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使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p>
(圖片來自:稻香村官網(wǎng),侵刪!)
什么?!
還有人分不清元宵和湯圓?
按照民間的傳統(tǒng),
北方人在這天講究吃元宵,南方則吃湯圓。
兩者最大區(qū)別在于制作方法:
湯圓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再加餡包制而成,
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層層搖出來。
???
鬧花燈、賞燈
北京地區(qū)的元宵賞燈,是從元大都時期開始的。明代的元夕賞燈,從正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八,主要集中在東華門外。明朝的張居正有詩記其盛:“今夕何夕春燈明?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彩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p>
說到北京的花燈,主要集中在燈市口一帶(燈市口地名由此而來),燈市口的燈在明代是鼎盛時期,但到了崇禎以后,燈市口就只剩地名,沒燈點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懸花燈、猜燈謎的活動,多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及中山公園等舉辦,游人眾多,熱鬧非凡。等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每逢元宵佳節(jié),在一些公園內(nèi)和大商場前都曾舉辦過懸花燈猜燈謎活動。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刪?。?/p>
猜燈謎
每屆元宵節(jié),人們總要猜燈謎。燈謎就是把謎語和燈結(jié)合而來的,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猜對有獎,流傳至今。燈謎,雖屬小道,然內(nèi)涵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jīng)史辭賦,現(xiàn)代知識,包羅萬象,非有文化素養(yǎng),不易猜出;是鍛煉思維,啟發(fā)性靈的益智活動。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刪?。?/p>
跑旱船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刪?。?/p>
踩高蹺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刪!)
在過去,北京一些鄉(xiāng)鎮(zhèn)還有自發(fā)組建的花會,元宵節(jié)時,他們常奔赴城內(nèi)或鄰村“走會”表演,比如通州的龍燈會,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就已有“走會”表演的記載。
(圖片來自:大運通州網(wǎng),感謝,侵刪?。?br/>
怎么樣,還不錯吧?
不知道您家的元宵準備好了沒?
是稻香村還是錦芳~
排大隊吧???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咆哮精神,感謝,侵刪!)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轉(zhuǎn)載請注明!
老北京城整理
★ 合作聯(lián)系微信號 ★
? lsy4833406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