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現(xiàn)
YongXian
涌現(xiàn)——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2025屆
產品設計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設計作品展
共有50位青年珠寶設計師的作品呈現(xiàn)
讓我們一起透過屏幕感受設計師們細膩的設計心思
與靈感涌現(xiàn)的畢業(yè)設計作品吧!
教師寄語(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面向太陽,歲月靜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王鼐老師
藝術是無界的,你們的夢想也是無邊的。愿你們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不斷拓寬視野,保持對設計的熱愛,勇于嘗新,創(chuàng)造出一件件優(yōu)秀的作品。祝愿你們前程似錦,夢想成真!
——王銘穎老師
滿載收獲,向新出發(fā)!長風破浪,不負韶華!
——李耿老師
設計在謀,成人在禮。昭昭如愿,長樂未央。
——朱青峰老師
無論何時何地,珍惜自己的才華,用智慧與創(chuàng)意雕琢自己的火彩人生,青春無悔!
——何魁老師
人生的每一段路程,都有獨特的風景,都值得珍惜。祝愿同學們在新的歷程里,生活充滿陽光與活力。
——邵萍老師
辛勤的耕耘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又將開啟新的旅程……時光一次次的輪回,我們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每一次的蛻變,交織著喜悅與憂傷。讓我們滿懷期待,勇敢地擁抱未知世界,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
——吳冬梅老師
祝福即將離開校園的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道路上不斷向前,和積極的人一起成就熱愛的事業(yè)!
——陳延芳老師
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不是設計,不是珠寶首飾,不是聰明才智和學識, 而是真誠;你認真對待過嗎?以此共勉吧。
—— 姜哲老師
在畢業(yè)之際,祝同學們在未來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藝術人生!
——郭輝老師
恭喜各位用浪漫造夢的“魔法師”們——熬夜掉的頭發(fā)、咖啡續(xù)的命,終化作展臺上閃閃發(fā)光的作品!未來繼續(xù)做個實干派吧,行業(yè)在卷,但熱愛不畢業(yè),加油!
——趙予岐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將踏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無論你們的選擇是什么,我相信你們都能取得成功。你們的老師都會一直支持你們。祝愿你們前程似錦,事業(yè)有成,生活幸福!
——章藻藻老師
著迷于未知,沉浸于探索,在工業(yè)生產與手工藝傳統(tǒng)之間尋求自己的風格之路。
——盛恬子老師
四年光陰荏苒,終是畢業(yè)季。祝2025年畢業(yè)的學子們不負韶華,畢業(yè)順利,努力奮斗,做最好的自己。
——董行茜老師
PART ONE
田素琿 Suhui Tian
《羽界》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組設計以傳統(tǒng)螺鈿工藝為載體,融合青鸞的文化意象,通過現(xiàn)代首飾語言重新詮釋其藝術價值。以大漆為紙,螺鈿為墨,勾勒出古老的神鳥——時而舒展羽翼,時而垂首凝望,或是化作一枚溫潤的符號,在轉身時忽現(xiàn)翎羽的微光。古老的螺鈿工藝在此蘇醒,貝母的虹彩與青鸞的傳說交織,每一道鑲嵌的曲線都是對"青鸞舞鏡"典故的輕聲復述。當光線掠過,那些沉睡在螺鈿中的青、碧、黛色便依次醒來,仿佛千年神話正借由現(xiàn)代飾物的輪廓,繼續(xù)講述關于守望與自鑒的永恒寓言。
《鳴羽》
180*25mm
大漆,螺鈿,亞克力
《鸞》
45*26mm
大漆,螺鈿,樹脂
《孤鸞照鏡》
55*55mm
大漆,螺鈿,亞克力,蟲翅粉
《翎光》
27*40mm
大漆,螺鈿,亞克力
指導教師:何魁
姚欣彤 Xintong Yao
《inside_out:在袋子內外》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對花絲工藝的愛與恨,使我不斷思考如何將其做到同時具備形式美與時尚感。因此在研究明代花絲宮燈后,我提取了其中的紋樣元素與皮革及毛發(fā)等綜合材料結合在一起,試圖將花絲工藝潛移默化地融入生活。
傳統(tǒng)花絲工藝的部分從具備現(xiàn)代感造型的袋子們中綻放出來,產生神奇的時代碰撞,展現(xiàn)與之不同的工藝美感。
袋子造型如此之多,我的創(chuàng)作也在未完待續(xù)...
左上100*100mm,右上40*60mm,左下80*90mm,右下80*90mm
純銀,芬達石,皮革,仿瀨兔毛,珍珠
指導教師:盛恬子
朱怡婷 Yiting Zhu
《虎食人》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商周時期以人獸為主題的青銅器上,時而人高于獸,時而獸高于人,又或者人與獸共存平等。可以是騎在虎身上,可以是人身蛇尾做天人狀態(tài),也可以是似弱小地窩在虎懷中,又或是作為神獸的一只腳做支撐。無論高低,人在其中往往被作為一個元素,拋開了許多屬性被放置在青銅器或其他器物上。而落在現(xiàn)代首飾上,人應該作為絕對的主體,唯一的中心點。有著不同含義、文化的首飾點綴在人醒目的地方,是人的選擇和使用。以商周時期虎食人青銅器為引進行展開。
項鏈
1200mm
瑪瑙,銀
耳飾
60*60*5mm
翡翠,銀
戒指
40*40*30mm
翡翠,銀
手鐲
90*90*20mm
瑪瑙,銀
指導教師:朱青峰
溫一寒 Yihan Wen
《此園中》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門里還有門,窗外還是窗。蘇式園林的美是由時間與空間共筑、層層疊疊一眼望不盡的。在這樣親近自然的古老載體里,時間的秩序與步伐的落差很容易被察覺。很多時候跨越年齡段的變化是最不易察覺的,人們當驚覺時過去已成為過去,無可挽回,和燒箔的特質很相似,靚麗鮮妍的顏色太容易消逝。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滾滾向前之時,又數度重復相似的過去。
項鏈
325*17*1mm
黃銅,紫外光固化膠,螺鈿,燒箔(銅箔)
手鏈-戒指
黃銅,白水晶
35*24*15mm
指導教師:董行茜
林長鑫 Changxin Lin
《男士回紋首飾》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系列男士首飾以中國傳統(tǒng)回紋為靈感核心,將綿延千年的東方美學與現(xiàn)代風格相結合,打造兼具文化底蘊與當代審美的男性首飾?;丶y作為中國古典裝飾藝術中的經典符號,其方正回旋、循環(huán)往復的幾何形態(tài),既象征永恒與生生不息的哲學蘊意,亦符合男性剛毅、沉穩(wěn)與豁達的精神內核。紋路通過手工鏨刻工藝呈現(xiàn),弱化繁復細節(jié),保留連續(xù)交錯的韻律感,賦予金屬表面動態(tài)視覺張力。
吊墜
44*12*12mm
吊墜
44*30*2mm
吊墜
22*14*25mm
開口手鐲、戒指
指導教師:盛恬子
蘇思怡 Siyi Su
《銅官獸影 系列胸針》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系列以銅官窯動物紋樣中的鶴紋、龍紋、鹿紋、雁紋等六種典型紋樣為原型,設計雙層結構的胸針,通過立體空間表現(xiàn)傳統(tǒng)紋樣的美感。胸針采用雙層鏤空架構,每片金屬片的控制在長60mm左右,兩片之間保持2mm間距,通過直徑1.2mm的黃銅圓柱作為支撐柱連接,使雙層紋樣既能重疊呼應,又保持擁有距離帶來的重影。單片金屬厚度約1mm,確保佩戴時的輕盈度,同時維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雙層結構佩戴時隨身體轉向和觀察視角的轉換產生視覺上的異色重影,賦予紋樣動態(tài)生命力。
《躍鹿》
40*60*1mm
黃銅分層鍍色
《回首鹿》
60*50*1mm
黃銅分層鍍色
龍鶴組合
龍:60*55*1mm
鶴:40*60*1mm
黃銅分層鍍色
飛鳥組合
雁:65*40*1mm
飛鳥:60*35*1mm
黃銅分層鍍色
指導教師:邵萍
范懷冰 Huaibing Fan
《漢瓦凝輝》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套組取意漢代文字瓦當“天人合一”之境,融篆法古韻于形,作者擷取“長樂”“富貴萬歲”等經典吉辭,將瓦當形制抽象為基本輪廓,琺瑯的疊加虛實相生間盡現(xiàn)漢代宇宙觀的宏闊想象。和田玉嵌于中心,青碧流轉間似見漢宮檐角苔痕,配以珊瑚,色若晨霞映漢宮磚,與玉質的青白形成冷暖對話。整套作品以金為骨、字為魂,納珊瑚之柔與玉之潤,重構東方美學詩境,讓兩千年前的祝禱凝作點點輝光,使?jié)h瓦上的盛世吉語穿越時空,在珠寶的光澤中重獲新生。
《漢瓦凝輝》
吊墜:17*24*66mm
耳釘:7.5*16.5*43.5mm
戒指:19*21*29mm 14#
銀鍍金、珊瑚、和田玉、琺瑯、鋯石
指導教師:王鼐
陳琴 Qin Chen
《年畫》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春節(jié)立足于過去與未來,是對上一年的刻畫,未來一年的期待,由不同元素框架展示年的內容,喜慶歡樂的生活百態(tài),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生活的細微,用絢麗的色彩渲染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開》
60*40mm
《招財》
45*33mm
《賜?!?/p>
47*32mm
大漆,螺鈿,亞克力
吊墜
14*14mm、21*10mm、15*11mm、15*11mm、10*15mm
指導教師:邵萍
關校霏 Xiaofei Guan
《WhitePharma Chic》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首飾整體色調選取高雅純凈的白色,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造型上,巧妙地將中藥材的形態(tài)與鹿角的自然形態(tài)相融合。珍珠的光澤與鹿角雕刻的溫潤質感相互映襯,增添了首飾的優(yōu)雅氣質,整體營造出一種空靈、純凈且高雅的視覺效果。打破傳統(tǒng)首飾材質的局限,以中藥材相關元素為題材,將傳統(tǒng)文化中中藥材的藥用價值與美學價值相結合,開創(chuàng)首飾設計的新穎題材,使首飾不僅是裝飾之物,更是承載文化內涵的藝術載體。
胸針
26*67mm
鹿角
耳飾
27*70mm
鹿角
發(fā)簪
35*195mm
鹿角
指導教師:郭輝
孫一川 Yichuan Sun
《錦年芳序》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錦年芳序》作品立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一年景”,結合傳統(tǒng)花絲工藝和可拆卸裝置進行設計,意在通過現(xiàn)代思維設計結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傳統(tǒng)工藝設計表達實現(xiàn)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文化傳承。
冠冕
145*90mm
999銀,海藍寶石,芬達石,粉色鋯石,橄欖石
指導教師:李耿
陳光夏 Guangxia Chen
《Across The Universe》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設計靈感來源于宇宙中的日出、星辰與光線,用簡潔的幾何構圖表現(xiàn)浩瀚宇宙中的秩序與神秘。耳環(huán)以圓形為主體,中空設計寓意星體運行的軌跡,母貝材質象征月亮的柔光與神圣。項鏈則由多個鑲嵌母貝的幾何模塊組成,呈現(xiàn)太陽升起、星辰移動的動態(tài)畫面,黑色背景代表深邃的宇宙空間,銀白色線條如同星光閃爍。整組作品在材質與形式上融合自然與宇宙之美,傳達佩戴者對宇宙奧秘的敬畏與追尋。
《星鏈》黑漆 螺鈿 黑胡桃木 925銀 內徑:456mm
《破曉》黑漆 螺鈿 黑胡桃木 黃銅 70*60*4mm
《繁星》黑漆 螺鈿 黑胡桃木 24*24*9mm
指導教師:吳冬梅
常騰昊Tenghao Chang
《云鏡森語》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作品以“自然共生,綠色發(fā)展”為核心理念,靈感源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云、葉、花、虹的瞬息變幻。通過觀察林間云霧繚繞、枝葉舒展、野花初綻與虹光交疊的景象,通過自然生命力與色彩流動的韻律,傳遞“人類與生態(tài)和諧共棲”的綠色發(fā)展愿景。
本作品不僅是首飾,更是可佩戴的生態(tài)宣言。它從原料溯源、制作過程到佩戴體驗,始終貫穿低碳原則——模塊化設計支持局部更換,延長產品生命周期。通過本作品,希望可喚醒人們對可再生材料的關注,讓時尚之美與地球永續(xù)同行。
《云鏡森語》
圈口56
黑檀木,紅木,花梨木,竹子,銀,麻繩
指導教師:王鼐
PART TWO
朱玥 Yue Zhu
《縈緒》《錯琳》《磁痕》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系列首飾以"記憶" 為主題,從記憶儲存的三種機制出發(fā),重現(xiàn)了三種記憶缺失的過程——生理創(chuàng)傷或疾病導致的記憶缺失、心理防御機制引發(fā)的記憶扭曲、記憶提取過程中的碎片重組錯誤。
將磁帶和珠子元素相結合,旨在表現(xiàn)記憶雖然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但是通過某種方式被串聯(lián)和珍藏。
作者采用治愈系風格,表達出作者希望記憶相關的設計不再局限于懷舊傷感的基調中,而是讓作品成為人們面對記憶問題時的心靈慰藉。
《縈緒》胸針
66*42*20mm
樹脂,銅,軸承鋼,尼龍
《錯琳》
64*42*12mm
材質,樹脂,軸承鋼
《磁痕》戒指
左39*30*33mm
右37*30*33mm
樹脂,尼龍
胸針
66*38*12mm
樹脂,軸承鋼,尼龍
戒指
41*41*44mm
樹脂,銅,軸承鋼,尼龍
指導教師:王銘穎
馬馨雨 Xinyu Ma
《綻·無界共生》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綻·無界共生》首飾系列以解構主義重構性別表達,選用繡球花為中性符號,突破傳統(tǒng)二元框架。作品通過銀與黏土的材質碰撞——冷冽金屬線條包裹溫潤黏土,形成破碎再生之美。鋸齒邊緣與未拋光肌理保留工藝痕跡,賦予粗糲生命力。設計模糊幾何與流線的邊界:項鏈以可活動的巴洛克珍珠呼應后方棱角巖板,剛柔相生;胸針以黏土捏塑的抽象花束對話銀質平行四邊形,是自然形態(tài)與工業(yè)質感交織;戒指融合玉石圓面與黏土銀質基底,隱喻無界共生。系列通過非對抗性美學構建中性語境,使首飾成為跨越性別藩籬的微型雕塑,以材質張力與形態(tài)對話催化多元共融表達。
《綻.無界共生》
項飾(吊墜):150*40*22mm
戒指:30*29*40mm
胸針:40*52*8mm
手工黏土、銀、巖板、銅箔、鋯石、貝殼、
蛋白石、淡水珍珠、東陵玉、歐泊、沉香木屑
指導教師:郭輝
華天秀 Tianxiu Hua
《回聲》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人們與死后世界的連接方式各不相同
但是想要與亡人有所聯(lián)系的迫切心情卻一致
死亡就是一道最殘忍的界限
生者迫切的通過各種方式,與死后世界鏈接
就像是不停的將石頭砸向水面
只剩水面漣漪波動,不可能得到回應
《回聲》
55*82mm
鋁、銀、樹脂
指導教師:張衛(wèi)峰
楊茜 Xi Yang
《Scented chronicles 氣味紀年史》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如今社會進步飛快,城市加蓋樓房與增加碳排放讓空氣中的氣味也越來越復雜。人的氣味已經被周圍的各種非人的人造氣味所掩蓋。嗅覺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這種無法主動關閉的器官在人工創(chuàng)造和各種混合氣味中已經退化,逐漸失去了感知能力。所以我開始思考人應該是什么味道。
450*450mm
滌綸/仿真絲
指導教師:郭輝
齊妙 Miao Qi
《欖園》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橄欖石與橄欖隕石同源,且具有相似的邏輯關系,但在形式上具有差異性,從而在冥冥中達成了“異質同構”的默契。從地幔到寰宇,橄欖石在天與地之間架起橋梁,借以橄欖石的質料與隕石的語言,使得二者在藝術呈現(xiàn)上的碰撞引發(fā)理性而浪漫的共鳴。
宏觀來講,隕石承載著的宇宙記憶,使其成為一種事件與歷史的表征意象。而自古以來,園林作為“藝術的宇宙圖案”,在時間與空間上與先人的宇宙觀形成聯(lián)系、溝通。因此,以園林為形,橄欖石為料,隕石為理,在首飾領域構建起承載歷史記憶的天地路徑。
《欖園》
310*430mm
池景:25*25mm
山石:32*50mm
建筑:50*20mm
草木:25*25mm
木、橄欖石、橄欖隕石標本、黃銅
指導教師:王銘穎
王丹婷 Danting Wang
《Endless Emptiness》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與社會脫節(jié),與親人的交流減少,囤積成為他們尋求安全感和掌控感的一種方式,甚至包含著對團聚的渴望,這些都與情感缺失緊密相連。物品作為連接記憶和情感的有形線索,他們擔心一旦丟棄物品,記憶也會隨之消逝。最終,囤積成為填補情感空虛的一種方式。我的作品旨在展示這些物品所承載的情感故事,以一種新的方式陪伴每一個人,并通過敘事珠寶將老年人囤積背后的情感可視化,促進社會對這一群體的理解和接納。
胸針1
90*90*15mm
胡桃木、紫銅
胸針2
60*60*30mm
分化木、紫銅
胸針3
115*58*10mm
香杉木、紫銅
胸針4
94*54*28mm
分化木、紫銅
指導教師:姜哲
林泰真 Taizhen Lin
《痕》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首飾就如同身體書寫時空的畫筆—耳墜隨步態(tài)搖曳出獨特的拋物線軌跡、戒指隨時間流逝在身體上留下印記、隨著之間運動劃出新的空間……首飾不單單是被觀看的客體,更是主體在世界中存在的動態(tài)延伸。本作品以燕鷗的飛行姿態(tài)為靈感,紅銅為主要材料,運用鏨刻工藝,將燕鷗在一段時間多個時刻下的飛行姿態(tài)同時展現(xiàn),將首飾作為一種語言無聲地描繪出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感,以及生命在時空中展現(xiàn)出的蓬勃活力與靈動之美,體會“時間即?命”。
項圈
35*105mm
紅銅
耳飾1
50*30mm
紅銅
耳飾2
112*37mm
紅銅
指導教師:吳冬梅
張鈺涵 Yuhan Zhang
《框與景》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該系列首飾設計以“框景”為核心,融入蘇州園林元素,希望將框與景的關系體現(xiàn)在首飾與人上。一套三件為眼鏡、耳掛、手飾。眼鏡設計以拙政園天泉亭燈籠紋窗欞為靈感,改造后形成古風直邊框,纏繞樹枝、淡黃花、葉,既呼應眼睛,又增添古典韻味;耳掛采用網師園冰裂紋窗欞造型,以獨特佩戴方式將耳朵變?yōu)椤熬啊保皇诛椕娣e較大,連接手指與手腕,以拙政園宜兩亭冰裂梅花紋為靈感,正反皆可佩戴,凸顯手部區(qū)域,使手成為“景”,三者皆以樹枝、淡黃花、葉裝飾,意在使首飾變得生動。
眼鏡:鏡框135*80mm,鏡腳117mm
手飾:118*59mm,內徑68mm
耳掛:50*26*11mm
銅鍍銀、銅鍍玫瑰金、琺瑯
指導教師:董行茜
楊潔 Jie Yang
《記憶的刻痕》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這條風鈴式的紀念首飾不僅承載著那段美好的回憶,更是一種象征,提醒我們珍惜那些微小而溫暖的瞬間。它的組件可自由組合,每一片嵌漆的元素都如同拼接記憶的碎片,讓佩戴者能夠定制屬于自己的獨特故事,無論是貝殼的紋理、海浪的形態(tài),還是風鈴輕響的韻律,都能在這件首飾中得到具象化的表達,成為歲月中珍貴的陪伴。
作品融化的時間,設計靈感來源于達利的經典畫作《記憶的永恒》,借鑒了其對時間流逝與記憶變幻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以麻繩紋理模擬樹木的年輪,如同大自然書寫的時間印記,每一圈都象征著歲月的沉淀。年輪不僅承載著成長的痕跡,也見證了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而點綴其上的寶石,則如同時間軸上的光點,標記著那些值得銘記的事物——或是一場深刻的相遇,或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亦或是某段彌足珍貴的回憶。每一顆寶石的位置與色彩都可定制,以此讓佩戴者能夠在這枚胸針上鐫刻屬于自己的獨特時間印記,使其不僅是一件首飾,更是一段私人記憶的象征。
27*40mm
大漆、木頭、透明樹脂、貝母片、綜合材料
指導教師:張衛(wèi)峰
李原臣 Yuanchen Li
《潛變》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作品以連續(xù)的幾何結構象征健康、有序的細胞狀態(tài),反復有序的排列體現(xiàn)出正常細胞之間的規(guī)則與協(xié)調。幾何體之間彼此嵌套、共生,象征細胞生態(tài)的穩(wěn)定。然而在作品下方,垂掛的吸鐵石球體打破了這種有序:它們無序地垂墜、漂浮,表現(xiàn)出癌變細胞的擴散性和不受控制的特性。由于吸鐵石間的磁力,只需輕微的擾動就可能引發(fā)聚集,隱喻正常細胞在遭遇某種誘因(如基因突變、環(huán)境刺激)后迅速轉化為癌變狀態(tài)。這種“看似穩(wěn)定,實則潛藏不安”的視覺語言,傳遞出癌癥的隱匿性與突變性,以此來提醒人類身體的脆弱性。
《潛變》
110*80mm
140*90mm
40*40mm
樹脂,銅鋅合金,鋁合金,吸鐵石,電鍍鋅
指導教師:王銘穎
田家瑋 Jiawei Tian
《FLOWer》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在浪漫主義的不斷渲染下,“愛 ”似乎成了人類誕生以來就被確定的文本。當代社會,愛就像一件展品,不斷被展示,并呈現(xiàn)趨同;當其表達有了確切范式,我們能否依靠這些范式來維持愛情的安定?
我制作了4件帶有互動性的手工藝品,通過其在互動表演中自然留下的“水”的痕跡變化,進行敘事,以質疑趨同化的‘愛情景觀’。
260*200*40mm
硅藻土,黃銅
310*150*130mm
硅藻土,黃銅
220*170*20mm
硅藻土,黃銅
240*80*60mm
硅藻土,黃銅
指導教師:姜哲
秦鴻濤 Hongtao Qin
《象征的陷阱》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漢代將珠子通過灶臺賦予它多米的寓意,古羅馬用珠子通過繁復的裝飾去象征著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看似不同其實都是通過珠子去編織象征的陷阱。我想表現(xiàn)我逐步理解珠子的過程。手鐲的兩端成為我表達的方式。
《手鐲Ⅰ》
100*80*35mm
銀、木
《手鐲Ⅱ》
100*100*114mm
銀、木
《手鐲Ⅲ》
110*110*35mm
《籠子》
250*150*145mm
銀、木
指導教師:章藻藻
楊安哲 Anzhe Yang
《飛天》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上一世,我是遠在西北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身披霓裳羽衣,飄舞于千年壁上,只為一瞬驚鴻。這一世,我在虛擬世界“重生”,成為你眼前這款能佩戴、能互動、還能自拍的飛天面飾。
我不再被塵封在壁畫上,而是穿越像素與數據,依托AR技術,化身為可以在手機鏡頭里與你互動的數字藝術。靈感源于敦煌飛天的線條之美與色彩構成,結合數字繪畫與三維建模,我為自己設計了全新的“面貌”——既保留古典意蘊,又能輕盈地“掛”在現(xiàn)代人臉上,完成一次“文化穿戴”。不用專程赴西北,只要打開攝像頭,我便與你相見。在這虛擬與現(xiàn)實交錯的世界里,我不再只是被仰望的遺跡,而是可以佩戴的藝術。
這一世,我是與你共舞的飛天。
《飛天》
尺寸可變
金屬渲染
指導教師:趙予岐
黃云柯 Yunke Huang
《睡眠模式》《削除》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本系列設計以“睡眠脫嵌”現(xiàn)象為切入點?,F(xiàn)在越來越多青年人出現(xiàn)脫離常態(tài)的熬夜晚睡現(xiàn)象,互聯(lián)網上對于缺少睡眠時間的調侃也逐漸引起共鳴。在快速化的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是否會犧牲睡眠時間來代償自己或他人?作者聚焦于睡眠脫嵌現(xiàn)象的深層探討。闡述當代青年面臨的生物鐘與社會時間的沖突。引發(fā)大眾對于作息健康與個體自主性的反思。
《睡眠模式》
600*480*330mm
樹脂
《削除》
500*430*170mm
樹脂
指導教師:董行茜
杜襄 Xiang Du
《 Demon Crush 》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靈感來自一次心動的降臨,它像召喚咒語——不是柔弱的愛慕,而是獵人的覺醒。
《尖刺面具|欲望萌生的試探儀式》
160*420mm
合金鍍黃金,合金鍍白金
《流星錘|與惡魔交易后的武器》(左)
160*530mm
合金鍍白金、鐵
《 Jason面具|冷面執(zhí)行者》(右)
160*210mm
黃銅
可拆卸替換部分
指導教師:盛恬子
馮晨 Chen Fen
《再開花》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由從昭和時期的17枚合金胸針上拆下來的29個珊瑚的雕刻件和歐泊共同組成而成的一系列首飾。把當時傳統(tǒng)的風格進行簡單再設計,可以更好的利用好材料,讓其再次開花。
胸針
72*39*19mm
78*69*17mm
66*36*15mm
32*36*49mm
珊瑚、歐泊、925銀
指導教師:張衛(wèi)峰
賈齊家 Qijia Jia
《“女太陽”》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在侗族的神話中,日暈女神“薩天巴”的化身是一只大蜘蛛。她創(chuàng)造出了天地和世間萬物。侗族人為尋求她的庇護,便創(chuàng)作出蜘蛛紋裝飾在自己的織物上。本系列作品以侗族的“混沌花”蜘蛛紋為創(chuàng)作藍本。巨大的頭飾覆蓋在佩戴者的頭上,宛如一頂遮住了風雨的帽子。繡有蜘蛛紋的背帶蓋曾保護過嬰孩,作者也愿這頂“薩天巴”頭飾和這件吊墜能庇護住已經長大的孩子。
440*320*160mm
98*81*57mm
樹脂(手工油漆上色)
指導教師:李耿
侯馨雨 Xinyu Hou
《夢》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作品以“焦慮意象的具象化表達”為主題,以3D打印和電鍍銀、陶瓷變色為主要技術。通過材質碰撞與生物隱喻構建焦慮情緒的藝術表達,金屬光澤虛飾出虛假的堅強外殼,陶瓷的易碎性卻暴露內在不堪重負的脆弱本質,從藍灰到紫紅的變色過程將情緒波動轉化為視覺語言。作品通過3D打印精密結構、金屬與陶瓷的質感沖突、有機體生長痕跡,構建出多維度情緒圖譜,揭示焦慮中自我保護與自我消耗的復雜博弈。
71*58*107mm
182*39*113mm
82*83*148mm
3D打印
指導教師:董行茜
林昭君 June Lim
《甜度百分百》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牙齒如同人生,需要持續(xù)的維護、保養(yǎng)和矯正,經歷疼痛與歡樂,最終走向灑脫與疑惑。通過牙齒的形態(tài)變化,我將其分為四個階段:疼痛(矯正的酷刑)、歡樂(美麗的成果)、灑脫(自然的接受)和疑惑(對結果的不確定)。這些階段不僅反映了我個人的牙齒矯正經歷,也象征了人生的起伏與成長。通過趣味的設計,我希望將這段經歷轉化為視覺敘事,引發(fā)觀者對自身經歷的共鳴與思考。
《拔掉蛀牙吧!》
124*60mm
銀、樹脂、鋯石
《小調皮戒指》
37*7mm
《甜掉牙CHOKER》
37*7mm
樹脂、鋯石
《蛀牙里頭有什么?》
37*7mm
樹脂
《蛀牙紀念品》
55*90mm
樹脂
指導教師:盛恬子
徐騰 Teng Xu
《殘蝶凋枝》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首飾不僅僅是裝飾,更是一種表達自我、展現(xiàn)獨特品味與創(chuàng)造力的載體。本系列動態(tài)首飾設計旨在突破傳統(tǒng)首飾靜態(tài)的局限,將機械結構巧妙地融入其中,賦予首飾靈動的生命與內涵,使其成為佩戴者身上獨特的藝術表達。以可以“隨身而動”的蝴蝶彰顯出首飾與人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齒輪的相互配合旋轉出生命的流動。這種對機械結構的精準控制和穩(wěn)定性追求,不僅展示了工藝師們精湛的技藝,更深層次地傳達了在設計過程中對每一個細節(jié)和首飾品質的不懈追求。
項飾
154*98mm
k金、銅、貝母、鋯石
胸針
7.8*4.2mm
k金、銅、貝母、鋯石
指導教師:趙予歧
崔楠 Nan Cui
《窺視之眼》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結合“觀察”的動作,我希望通過這種多元化的穿著姿勢,喚醒人們對生活的敏感度,提醒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欣賞身邊的美好。“細節(jié)”、“互動”、“敏感”、“美”等關鍵詞不斷涌現(xiàn),激發(fā)我在設計中融入更多的思考和情感。
《窺視之眼》
73*63*65mm
銅,亞克力
指導教師:姜哲
PART THREE
李佳莉 Jiali Li
《琢光》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琢光》系列采用德國青年寶石切磨藝術家亞歷山大·克賴斯(Alexander Kreis)的“幻想式切割”寶石藝術作品,作者結合現(xiàn)代極簡幾何形態(tài)的首飾設計,平衡寶石雕刻的細膩與當代設計的銳利感。以“雕琢時光,凝萃光芒”為核心,詮釋珠寶作為時間與自然的藝術載體。
《琢光1》吊墜
37.0*11.0*16.2mm
德國項圈450mm
18k金白、黃,摩根石21.19ct
配鑲鉆石共0.20ct
分色工藝、拉絲工藝、珠邊工藝
《琢光2》戒指
31.0*21.0*27.1mm #13
18k白,海藍寶石7.8ct
配鑲鉆石共0.21ct
拉絲工藝、扭臂
《琢光3》吊墜
25.5*13.1*8.2mm,
配鏈長450mm
18k金白、黃,摩根石6.12ct
配鑲鉆石共0.34ct
分色工藝、拉絲工藝、珠邊工藝
《琢光4》戒指
23.2*16.2*27.0mm,戒圈#13
18k白,海藍寶石8.32ct
配鑲鉆石共0.16ct
拉絲工藝、扭臂
指導教師:何魁
李佳航 Jiahang Li
《地質探索》《地韻天工》 《搖籃印記》
—— 系列地大文創(chuàng)首飾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地質探索”系列文創(chuàng)首飾取材自地質傳家寶五件套——地質野外工作的必備工具:地質錘、指南針、放大鏡、草帽和野簿創(chuàng)作了五件系列吊墜,致敬地質人獻身地質、找礦立功、艱苦奮斗的地學精神。作者將文創(chuàng)首飾與EDC(Everyday Carry)文化相融合,通過把日常佩戴的吊墜與日常解壓把玩的玩法結合,將文創(chuàng)首飾變?yōu)榭膳宕鞯耐婆茰p壓玩具,旨在提高文創(chuàng)首飾的佩戴性與趣味性。
《地質探索》
“地質錘” 50*20*8mm
“指南針” 34*21*3mm
“ 放大鏡” 33*24*3mm
“ 草帽” 34*23*3mm
“ 野簿” 30*30*3mm
銀、黃銅
“地韻天工”系列文創(chuàng)首飾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七種元素為設計靈感,凝練地球科學的智慧與東方生態(tài)的哲思。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也是地大人研究與實踐的主體。系列作品以銀的燒白工藝還原銀最本真的顏色,象征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tǒng)治理工程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以自然偉力雕琢大地的鬼斧神工致敬地大人探索大地,地質報國的矢志追求。
《地韻天工》
“山”胸針 50*26*14mm
“水”耳飾 30*15*4mm
“林”胸針 58*46*10mm
“田”吊墜 45*20*5mm
“湖”戒指 43*32*25mm
“草”胸針 61*22*14mm
“沙”戒指24*22*6mm
“搖籃印記”系列文創(chuàng)首飾以搖籃石、中北門、東門、圖書館、攀巖壁等地大典型地標性建筑元素融入文創(chuàng)首飾,創(chuàng)作了“建筑長卷”金銀分色可轉動段落EDC指環(huán)戒指和銀銅鑲嵌文玩配珠,旨在將校園印象轉化為可佩戴的記憶載體,提高地大人的身份認同與校園情懷。
《搖籃印記》
戒指23*23*7mm
轉運珠10*10*10mm
銀、黃銅
指導教師:何魁
栗寧寧 Ningning Li
《年生》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年"凝固時間尺度,"生"暗藏萬物節(jié)律,通過礦物特有的視覺語言,構筑可佩戴的自然詩篇。未經雕琢的原生礦物晶體呈現(xiàn)出自然最真實的面貌,象征生命在時間中的持續(xù)演化與更新,如同四季更替般循環(huán)不息,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與情感溫度。色彩與材質的碰撞隱喻春的萌發(fā)、夏的澎湃、秋的沉淀與冬的靜謐。作品不僅是自然的視覺隱喻,更是內心情緒的抽象映射。借四季之形與自然同頻對話,喚起人們對“時間”與“存在”的思考,獲得內在能量的療愈與平衡。
戒指
47.1*33.2*14.3mm
925銀 粉碧璽 磷氯鉛礦
戒指
38*28.8*14.8mm
925銀 綠松石 淡水珍珠
戒指
18.5*10.2*8.6mm
925銀 火歐泊
胸針
60.6*43.2*19.6mm
925銀 螢石伴黑鎢礦
指導教師:王鼐
黃佳璇 Jiaxuan Huang
《覓真旅》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以歌劇魅影女主角克里斯汀成長脈絡為靈感,從被動依附的天真學徒,隨后自我覺醒,逐漸掙脫束縛、意識覺醒并主動超越尋找真我,運用高溫琺瑯工藝中干篩、濕填等技法與肌理呈現(xiàn)其瑰麗魔幻的成長軌跡呈現(xiàn)。
《覓真旅》
60*60mm
鈦金、銅絲、高溫琺瑯
《附影之舞》
50*50mm
皮影
《心途》
60*60*2mm
925銀、高溫琺瑯、銀箔
《焰生》
60*70*2mm
紫銅、高溫琺瑯、銀箔碎
《鏡碎》
60*70*2mm
高溫琺瑯、銀箔、黃銅
指導教師:姜哲
龐靖文 Jingwen Pang
《羲和》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奔涌不息的大汶河孕育了海岱地區(qū)燦爛的大汶口文化,當東方第一縷曙色刺破蒙昧的霧靄,粟田的金浪與汶水的清波起伏相擁。本套首飾以大汶口文化彩陶器上象征太陽崇拜的八角星紋為主元素,以太陽女神《羲和》的名字為系列作品命名。
頭冠《金烏》點明東夷文明太陽崇拜的主題。借助陵陽河遺址“金烏負日”刻劃字符形象為造型基礎,以八角星紋替換字符上方的太陽,詮釋東夷部落鳥崇拜和太陽崇拜結合所形成的“金烏負日”傳說——以日冕為雙翼的神鴉日復一日承托太陽從東方的山巔噴薄而出,帶來溫暖和光明,豐收與希望。
耳釘《八荒》以八角星紋和良渚、紅山的玉文化結合,揭示原始社會各文明不斷碰撞交融中,八角星紋在地理上衍生出的九宮方位含義與天文上產生的樸素天象觀念,上方三顆星代表南極座,旁邊七顆八角星紋代表北斗七星。揭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產生。
《金烏》冠冕,《八荒》耳釘
150*70mm,36*32mm
925銀,黑色星光藍寶石,芬達石,愛迪生珍珠,合成立方氧化鋯
指導教師:李耿
梁芷瑗 Zhiyuan Liang
《瑰麗壯錦》
點擊查看作者聯(lián)系方式
這套首飾作品由項鏈與耳飾組成,靈感源自壯族傳統(tǒng)錦紋中的菱形圖案構造,運用“基礎單元—重復排列—文化符號”的設計邏輯,將民族美學轉化為現(xiàn)代首飾語言。主石選用紅寶石,象征太陽圖騰中所承載的生命力與神圣性,是壯族傳統(tǒng)信仰中重要的精神意象;藍寶石則代表自然與智慧,呼應壯錦圖案中常用的經典配色。紅、藍作為壯族紋飾中的傳統(tǒng)主色,具有強烈的視覺對比與象征力量,常用于表達吉祥、莊嚴與祈愿。項鏈整體呈放射式層疊構圖,營造莊重典雅的胸前焦點;耳飾則以六邊形與水滴形元素交錯組合,展現(xiàn)動態(tài)與節(jié)奏之美。整套作品融合傳統(tǒng)圖案的構圖秩序與現(xiàn)代首飾的精細工藝,既彰顯民族文化意蘊,又展現(xiàn)時尚氣質,是傳統(tǒng)與當代表達的有機結合。
項鏈
110*90mm
925銀、鋯石
耳飾
50*30mm
925銀、鋯石
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