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
山水畫 作者:劉愛民
寧陽九頂盤龍山
有個民間故事廣為流傳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寧陽境域東西狹長,橫跨百余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厚的文化,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得益彰。作為一個地域的人民,生于斯長于斯,必然對自己的鄉(xiāng)土產(chǎn)生濃厚的感情,進而愛家鄉(xiāng),頌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鄉(xiāng)。鄉(xiāng)土文化教育,越早越好,特別是幼童,童蒙未開,要讓他們從小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將對家鄉(xiāng)的愛植入心靈。有愛家鄉(xiāng)之心,將來才有愛國之心?!巴芍R未開,必須舉目前淺近之端,切實指點,乃能心領(lǐng)神悟而徐以牖其聰明。且欲使人人有愛國之心,必先使於幼時知有愛鄉(xiāng)土之心,以鄉(xiāng)土志為教,則所以生其愛鄉(xiāng)之觀念也?!?/p>
前面文章中說過,寧陽的山峰有一百多個,有名字的山載入寧陽縣志的就有四十余座。每一座山都是寧陽大地上財富,每一座山都有特別的故事。本文說說寧陽的九頂盤龍山,以及流傳于民間的傳說故事。
王林山(九頂山)
九頂山:又名王林山
九頂山,因山有九峰而得名,在縣城東北百里(一說36公里),華豐、東莊兩鎮(zhèn)交界處。東臨玉皇堂山,西靠靈山,前有北陳新村,后有大張新村。山多峰,主峰海拔278米,占地約2平方公里。石灰?guī)r山體,山勢陡峭,東面山坡多樹株。
“九頂山”又稱王林山。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寧陽縣志》記載:“九頂山,在縣東百里,坐落靈山社,胡村(今湖村)迤東。山有九峰,故名。上有寧家寨,西有鳳凰嶺?!睋?jù)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山川》記載:“九頂山,一名“九頂盤龍山”,在縣東百里,胡村(今湖村)東(應(yīng)為東南),山有九峰,故名。山前有王林——土人呼墓為林,此蓋不知何王之墓,故又云“王林山”。光緒十三年(1887年)《寧陽續(xù)志》云:“舊志云,上有寧家寨,但此山無險可扼,非立寨處,蓋誤以王林為寨也?!薄渡綎|省通志》云“九頂山,又名九仙山”,在曲阜境內(nèi)稱“甑山”。寧陽民間簡稱“九頂山”為“九山”。
九頂盤龍山的傳說
據(jù)《寧陽歷史文化大觀》載文《九頂盤龍山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個五毒王,他總管著蛇、蝎、蜈蚣等五精,他長得虎背熊腰,武藝非常高超,凡人根本不敢看他一眼。五毒王住在一個大森林里,他的家環(huán)山傍水,是個環(huán)境優(yōu)雅之地,五毒王房下有個密室,里面只有一面石鼓,一把石槌,它是召集五毒們的工具,它的神奇只有五毒王知道,別人誰也不知道。
五毒王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妻子,兩人非常恩愛,生下了九個女兒一個兒子。九個女兒聰明伶俐,人見人夸,但他們那個小兒子是個傻瓜,結(jié)果把五毒王的妻子給氣死了。從此五毒王父女父子十一人相依為命,平靜地生活。
有一天,五毒王要出一趟遠(yuǎn)門,去與人決斗。他告訴兒女們,誰也不能亂動他密室里的石鼓和石槌。兒女們都答應(yīng)了。可是,他的那個傻兒子卻起了好奇之心:“為什么父親不讓動那石鼓和石槌?”等父親走后,傻兒子避開姐姐們的看護,偷偷地跑到爹的密室里,拿起石槌敲起了大石鼓,霎時,只見眼前冒了一陣煙,五毒們出現(xiàn)了,傻兒子一時愣在那里,嚇得不知怎么好了。
五毒們認(rèn)得五毒王的傻兒子,恭恭敬敬地問:“公子,您有什么事情?。俊边@個傻兒子想:我不能白叫他們來呀!于是他說:“我父親叫你們幫我把門前的這塊大石頭搬到后院去?!蔽宥緜兞⒓葱袆悠饋恚咽^搬到了后院,隨即一陣煙霧,五毒們又都不見了。
等五毒王回到家里,兒子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五毒王狠狠地訓(xùn)了兒子一頓,也就罷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五毒王又要出去了,又警告了兒女一番才離去。這次兒子不敢再瞎搗鼓了,可女兒這一次卻坐不住了,他們姊妹幾個也來到密室,敲了一下石鼓,五毒們一下子出現(xiàn)了,這些姑娘平時沒見過什么怪物,嚇得魂不附體。五毒們問她們有什么事情,幾個姑娘六種無主,說:“沒什么事情,你們回去吧!”五毒們非常生氣地回去了,幾個姑娘也沒敢對五毒王說什么。
五毒王要與敵人開戰(zhàn)了,就去據(jù)槌敲鼓召五毒,可是五毒們始終沒有露面,情急之下幾個姑娘說了實話。五毒王一氣之下把九個女兒埋在一座山上的井里,并立下了一塊石碑,上刻“九巧女不如一拙兒”。沒有其他五毒的幫忙,五毒王勢單力薄,在戰(zhàn)斗中失敗而身死,剩下的那個傻兒子,因想念姐姐們,便化作了一條龍,圍著姐姐們葬身的那座山天天轉(zhuǎn)。后來,這座山漸漸升高,出現(xiàn)了九個山峰,民間就給這座山取名叫“九頂盤龍山”。
[文獻參考:康熙壬子(康熙十一年,1672年)《寧陽縣志》;光緒十三年(1887年)《寧陽續(xù)志》;《明清寧陽縣志匯釋》,2003年5月版,丁昭編注;《寧陽歷史文化大觀》,寧艷黨史史志辦公室編,2013年8月出版,許華北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