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時尚界作妖賽道上一騎絕塵的當屬巴黎世家(Balenciaga),每次“奇丑又巨貴”的新品都會把話題度拉滿。
這個法國著名奢侈品牌雖然中文名叫巴黎世家,發(fā)源地其實是在西班牙,是公認的“高定界王者”,影響力橫跨一個世紀。
1895年,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托巴爾·巴倫西亞加(Cristóbal Balenciaga)出生于西班牙北部的小漁村,早逝的父親是漁民,母親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裁縫。
1917年,22歲的巴倫西亞加在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San Sebastián)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時裝屋。當時的圣塞巴斯蒂安是西班牙貴族與歐洲上流階層人士的避暑勝地,因此巴倫西亞加的客戶中不乏貴族名流。
▲ 巴黎世家在圣塞巴斯蒂安的第一家店
1937年,因為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巴倫西亞加被迫移居法國巴黎,憑著出眾的才華迅速躋身高級定制界的頂級設計師行列,迪奧先生稱他為“我們所有人的大師”,香奈兒女士也贊他為“當代唯一的真正的高級時裝定制師,其他的不過是設計師罷了”。
盡管在巴黎成名,巴倫西亞加的設計靈感始終深深植根于西班牙。西班牙宮廷服飾的莊重、弗萊明戈舞裙的動感、斗牛士服飾的華麗、宗教祭服的肅穆,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他獨特的時尚語言。
作為巴倫西亞加時尚事業(yè)的緣起之地,圣塞巴斯蒂安這座海濱城市至今仍保留著優(yōu)雅的貴族氣息。
圣塞巴斯蒂安坐落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區(qū)的東北部,瀕臨北大西洋的比斯開灣,這座城市距離法國邊境僅20公里,站在烏爾古爾山頂,晴朗的日子里,甚至能望見對面法國的海岸線。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獨特的海洋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保持在8-13度,夏季則在18-26度之間,全年溫和濕潤,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風情。
圣塞巴斯蒂安的故事要從12世紀說起。最初,這里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漁村,當?shù)厝朔Q之為“Donostia”。16世紀時,優(yōu)越的天然良港條件讓它逐漸發(fā)展成為重要的商業(yè)港口。
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在1845年,伊莎貝爾二世女王(Queen Isabel II)聽從御醫(yī)的建議,來此泡海水浴治療皮膚病,這個偶然的決定讓圣塞巴斯蒂安一夜之間成為西班牙王室最鐘愛的避暑勝地。歐洲貴族們紛紛效仿,在這里建造別墅和行宮。
1813年,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的一場大火幾乎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但就像鳳凰涅槃,19世紀重建后的圣塞巴斯蒂安煥發(fā)出新的光彩,新古典主義和新藝術(shù)風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進入20世紀,這座城市又迎來了文化藝術(shù)的黃金時期,1953年創(chuàng)辦的國際電影節(jié)讓它獲得了“北方戛納”的美譽。
▲ 1959年,奧黛麗·赫本憑借《修女傳》奪得當屆電影節(jié)影后
在這里,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和樂趣,無論是追尋文化足跡,體驗地道美食,還是享受度假時光,這座巴斯克海岸的明珠都能滿足你的所有期待!
貝殼灣
貝殼灣(La Concha)堪稱是圣塞巴斯蒂安的名片,這個長達1350米的新月形海灣遍布細膩的金色沙子,被公認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海灘之一。
海灣像貝殼一樣環(huán)抱大海,東西兩側(cè)分別被烏爾古爾山(Urgull)和伊格爾多山(Igueldo)環(huán)抱,形成天然的屏障,使得這里的海浪總是溫柔平和。
貝殼灣步道(Paseo de la Concha)是圣塞巴斯蒂安最具標志性的海濱長廊,連接老城區(qū)與西部的伊格爾多山,是欣賞海灘全景的絕佳位置。
這條弧形步道沿著海灣延伸約1.5公里,白色欄桿建于19世紀末,風格上融合了新藝術(shù)運動與巴斯克傳統(tǒng)鐵藝,已經(jīng)成為城市地標之一。
米拉馬爾宮(Palacio de Miramar)坐落在貝殼灣西側(cè)的山坡上,曾是西班牙王室的夏宮,是一座融合了英國維多利亞風格與巴斯克元素的宮殿。
雖然宮殿內(nèi)部不對外開放,但其周圍的花園卻是散步的好去處,精心修剪的灌木叢、噴泉和觀景平臺,處處體現(xiàn)著19世紀末貴族生活的精致品味。
海灣中央的La Perla 水療中心是體驗正宗海水浴的好去處,這里延續(xù)著19世紀的傳統(tǒng),提供專業(yè)的海水理療服務。
想象一下,在面朝大海的玻璃房里,享受著溫暖的海水按摩,這是當年皇室成員才能享受的奢華體驗。
烏爾古爾山曾是圣塞巴斯蒂安的軍事防御核心,12米高的巨大耶穌像矗立山頂,類似里約熱內(nèi)盧的雕像,但沒有張開雙臂。
山上有座莫塔城堡(Castillo de la Mota),建于16世紀,現(xiàn)為免費開放的圣塞巴斯蒂安歷史博物館,通過模型、武器和互動展講述城市歷史。
想要欣賞貝殼灣全景,最好的方式是乘坐1912年開通的登山小火車。這個保留著原始木質(zhì)車廂的復古列車,沿著陡峭的山坡緩緩攀升,約15分鐘后就能到達伊格爾多山頂。
山頂有一處小型游樂園,在旁邊的看臺就能擁有遠眺貝殼海灘的“明信片視角”。
站在觀景臺上,整座海灣盡收眼底,碧藍的海水在陽光下閃爍,遠處的圣克拉拉島(Isla de Santa Clara)如同一頭可愛的小海龜趴在海面上。
著名的海洋雕塑《風之梳》(Peine del Viento)位于貝殼灣的西端,由巴斯克雕塑家愛德華多·奇利達(Eduardo Chillida)和建筑師路易斯·佩尼亞·甘切吉(Luis Pe?a Ganchegui)于1977年共同創(chuàng)作。
“風之梳”意為“梳理風的工具”,由花崗巖臺地和三塊附著巖石的鋼鐵組成,形似巨大的“梳子”或“爪子”,深深嵌入海岸的巖石中,面向比斯開灣的狂風巨浪。
它最神奇的地方莫過于海風經(jīng)過它的過濾發(fā)出了奇特的聲音,這種聲音伴隨著海浪拍打懸崖的水花聲,仿佛在低聲吟唱著古老的航海故事。
老城區(qū)
老城區(qū)(Parte Vieja)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心臟,縱橫交錯的石板路兩側(cè),巴洛克風格的中世紀建筑鱗次櫛比,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是老城的中心,廣場呈規(guī)整的四方形,四周環(huán)繞著三層高的拱廊建筑。
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這里曾是斗牛場,廣場周圍的陽臺曾作為觀眾席,現(xiàn)仍保留編號。
如今,這里成了各種慶典活動的舉辦地,平日里坐在露天咖啡座喝一杯,亦是體驗這座城市慢生活的經(jīng)典方式。
圣瑪麗亞大教堂(Basílica de Santa María)是老城區(qū)最耀眼的宗教建筑,其華麗的鍍金祭壇和精美的壁畫令人嘆為觀止。
圣維森特教堂(Iglesia de San Vicente) 建于12世紀,是在1813年拿破侖軍隊縱火焚燒這座城市時幸存下來的少數(shù)建筑之一,這使它成為城內(nèi)最古老的教堂。
圣特爾莫博物館(San Telmo Museoa)由16世紀修道院改建而成,是了解巴斯克文化的絕佳場所。
館內(nèi)收藏了從史前到當代的各種文物和藝術(shù)品,完整呈現(xiàn)了巴斯克地區(qū)的歷史脈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庭院里何塞·瑪麗亞·塞爾特創(chuàng)作的壁畫,用鮮艷的色彩講述了巴斯克人的航海歷史和民間傳說。
國際電影節(jié)
創(chuàng)辦于1953年的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San Sebastián,簡稱SSIFF)是歐洲最知名、歷史最悠久的國際A類影節(jié)之一,也是西班牙語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盛事。
電影節(jié)最高獎項“金貝殼獎”得名于城市標志性的貝殼灣,象征著電影藝術(shù)的完美追求。
每年9月,這座巴斯克海濱小城化身“光影之都”,吸引好萊塢巨星、歐洲作者導演和新興電影人齊聚一堂。今年將迎來第73屆,于2025年9月19日至27日舉行。
▲ 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紅毯上的佩內(nèi)洛普·克魯茲
電影節(jié)的舉辦地是海灘邊上的庫爾薩爾宮(Palacio Kursaal),這座現(xiàn)代主義玻璃立方體建筑微微傾斜,造型獨特,于1999年落成,是一個集禮堂和展廳功能于一體的現(xiàn)代設計空間。
它由西班牙建筑師拉法爾莫雷歐(Rafael Moneo)設計,并被建筑師本人戲稱是“兩塊擱淺的石頭”,還獲得了歐盟當代建筑獎密斯·凡·德羅獎。
美食之都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地處比斯開灣沿岸,圣塞巴斯蒂安盛產(chǎn)海鮮,肥沃的丘陵地區(qū)孕育了質(zhì)量上乘的牛肉和蔬果。早在2012年,圣塞巴斯蒂安就被評為世界美食之都。
這里是全世界人均擁有米其林星星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共擁有19顆米其林星星,其中三家餐廳獲得了三星最高榮譽:Arzak 餐廳、Akela?e 餐廳、Martín Berasategui 餐廳。
Arzak 餐廳已經(jīng)連續(xù)30多年保持三星榮譽,第四代傳人埃琳娜·阿薩克將傳統(tǒng)巴斯克風味與前衛(wèi)烹飪技術(shù)完美結(jié)合,每一道菜都像一件藝術(shù)品。
Akela?e 餐廳則主打海洋主題,餐廳位于海岸懸崖邊,用餐時透過落地窗就能看到浩瀚的大西洋,視覺與味覺享受相得益彰。
而位于郊外的Martín Berasategui 餐廳則展現(xiàn)了巴斯克鄉(xiāng)村料理的精髓,主廚堅持使用當?shù)刈钚迈r的時令食材,從農(nóng)場直接到餐桌的哲學讓每道菜都充滿大自然的饋贈。
圣塞巴斯蒂安的美食版圖中,最接地氣的當屬Pintxos。
相較于普通 Tapas,Pintxos 的分量較小,通常是小塊面包作底,上面放有各種配料,并用竹簽固定,巴斯克語里的 Pintxos 便是“尖狀物”的意思。
面包上的配料種類沒有嚴格規(guī)定,可以是西班牙火腿、鳳尾魚、奶酪、香腸等等。
不管是本地人還是世界各國的游客,圣塞巴斯蒂安都是 Pintxos 的圣殿。
老城區(qū)匯聚了無數(shù)小酒館和小吃店,門口羅列著數(shù)十種美味的 Pintxos 吸引食客進入。
當?shù)厝送ǔU驹诎膳_邊,喝一杯入口酸爽的查克利酒,配上幾樣 Pintxos,這就是最地道的巴斯克式社交。
巴斯克蛋糕以其焦黑外表、流心質(zhì)地和濃郁奶香顛覆了傳統(tǒng)芝士蛋糕的概念,而它就誕生于圣塞巴斯蒂安老城區(qū)的老牌酒吧La Vi?a。
1990年代初,廚師嘗試調(diào)整傳統(tǒng)芝士蛋糕配方時,因烤箱溫度過高導致表面烤焦,卻發(fā)現(xiàn)內(nèi)里呈現(xiàn)奶油般的流心狀態(tài),口感反而更濃郁絲滑。
問世后的30多年間,它躍然成為了人們最鐘愛的蛋糕之一,并在世界各地發(fā)展出了不同口味,但最經(jīng)典的版本還是在 La Vi?a。
圖片來源
西班牙國家旅游局 / 網(wǎng)絡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點擊進入「贊那度旅行」小程序,查看更多精選行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