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點開京東外賣時,我愣了一下。
首頁藏著個陌生名字——“七鮮小廚”。點進去看,小炒牛肉蓋飯33.8元,紫菜湯1塊錢,燒烤、意面、炒飯擺得整整齊齊。這不是哪家餐館入駐,是京東自己開的店。
北京長保大廈的“七鮮小廚”,才開沒多久,已經(jīng)賣了800多單。
老劉的“反套路”:不撒錢,建廚房
想起上個月劉強東說的話。
他在公司內(nèi)部溝通會上叼著煙,慢悠悠地說:“京東做事情,得熬十年二十年?!碑?dāng)時他放了句狠話:“一個月后,給你們看個和美團完全不同的外賣模式——能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p>
現(xiàn)在看來,他說的“不同”,是把京東商城的“自營基因”搬來了。
七鮮小廚不是找餐館合作,是京東自己買菜、自己炒、自己送。就像當(dāng)年做自營物流一樣,從源頭攥住控制權(quán)。打工人的午餐預(yù)算就那么點,33塊8的小炒牛肉,1塊錢的湯,定價不算高,卻透著股“我要做長期生意”的實在。
對比美團的“浣熊食堂”,差別一下就出來了。
美團在北上杭開了10家浣熊食堂,走的是“升級版二房東”路線——租個場地,找商家入駐,自己管管采購和配送。說白了,還是平臺那套,只是把餐館搬進了統(tǒng)一的廚房。
京東偏不。它要當(dāng)“大廚”,從切菜到裝盤,全自己來。
補貼大戰(zhàn)燒累了,該換賽道了
七月初那陣子,外賣平臺像瘋了一樣撒錢。
美團和餓了么半夜發(fā)18減18的券,頁面崩了好幾次。朋友圈刷到有人曬0元奶茶,配文“薅禿資本主義羊毛”。免費奶茶的話題沖上熱搜那天,我同事連點三杯,說“不喝像虧了一個億”。
這些熱鬧京東都沒摻和。
它默默搞了個“雙百計劃”,說要投一百億,幫100個品牌賣破百萬。還放了句硬氣話:“好生意不是燒出來的,是做出來的?!?/p>
現(xiàn)在看,這話是說給美團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瑞幸、庫迪在京東外賣上賣破億了,蜜雪冰城、塔斯汀也賣了上千萬。這些數(shù)字不是靠補貼堆的——京東的傭金比美團低,商家愿意來;它給騎手交五險一金,騎手送得踏實。
食品安全,才是外賣的終極戰(zhàn)場
點外賣最怕啥?
不是送得慢,是怕菜洗沒洗,油新不新。去年曝光的“外賣黑作坊”,灶臺油膩得能粘住蒼蠅,想想都反胃。
劉強東抓的就是這個痛點。
自營廚房有個好處:菜從哪買的,誰炒的,哪天過期,全在京東的系統(tǒng)里記著。出了問題,跑不了。不像入駐的餐館,平臺查得再嚴(yán),總有漏網(wǎng)之魚。
美團也不是沒動作。浣熊食堂搞“明廚亮灶”,監(jiān)控對著灶臺,顧客能看到做菜過程。但商家還是那些商家,平臺頂多算個“監(jiān)工”,管得了表面,管不了骨子里的偷工減料。
京東的思路更狠:我自己當(dāng)商家,從根上掐斷貓膩。
監(jiān)管一出手,熱鬧該散了
7月18號,市場監(jiān)管總局約談了美團、餓了么、京東。
就一句話:別搞惡性補貼,好好做生意。這場鬧劇該收場了。
補貼就像給植物施化肥,看著長得快,根卻爛了。商家為了湊滿減,偷偷減量;騎手為了搶單,闖紅燈、逆行,出事的越來越多。前陣子有個騎手為了送超時的訂單,雨天摔斷了腿,平臺說“沒簽勞動合同,不算工傷”。
外賣的下半場,拼的是“實在”
七鮮小廚才開了一家店,能不能成,還不好說。
但京東的路數(shù),給外賣行業(yè)指了個新方向——別總想著撒錢搶用戶,想想怎么讓用戶吃得放心,讓商家賺得安心,讓騎手干得舒心。自營、品控、合理抽成,才是過日子的柴米油鹽,平淡卻扎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