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次中國企業(yè)出海如此集中?有人說,因為美國的關稅提高,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舉個例子,以下是一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數(shù)據(jù),你不必記得,但你一定有個清晰的印象,也就是關稅這個武器是如何被花式使用的。拿光伏產業(yè)來說,2012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yè),開始對這類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稅率從34%至47%不等。2018年,特朗普通過201法案,把對光伏電池片組件在既有稅率基礎上增加201關稅,稅率30%,也就是64%到77%。同一年又根據(jù)301條款將征稅范圍擴大,征收10%的關稅。2024年5月,拜登政府將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組件)301關稅從25%提升至50%。中國光伏企業(yè)為了避開過高的關稅,將電池片和零部件轉移到東南亞的工廠,在這里組裝后出口美國。除了美國,歐盟也是在一些產品上提高關稅,比如輪胎,在美國和歐盟關稅的夾擊下,中國輪胎被迫向泰國和越南轉移,最近幾年柬埔寨成了新的輪胎基地。
注意,以上所說的針對光伏產品關稅武器的使用從2012年開始,也就是關稅政策并不是近幾年才開始,到2025年達到高峰。因此并不僅僅由于近期關稅戰(zhàn)導致這幾年企業(yè)的大量出海。
我們還是從中國光伏產業(yè)來看,2004年,日本的光伏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但到2007年就被中國反超。到2024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82%。全球前十的光伏企業(yè)中國占了八個,而且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huán)節(jié)徹底掌控了全球產業(yè)鏈。這聽起來是個好消息,但是光伏它是一項投入極大、技術迭代也很快的能源產業(yè),受各銷售國的政策影響很大,假設你是產業(yè)中龍頭企業(yè)的負責人,你也會想辦法繞開消費國的政策壓制,為溢出的產能尋找銷售地。這是大出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制造經過三十多年的耕耘,在全球自由貿易的大環(huán)境下,形成了供應全球的整體產能,鋼鐵產量占全球53%、水泥占58%、電解鋁占60%、鋰電池占81%、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產量占全球90%以上(注意,這里只根據(jù)產地原則,不計算品牌歸屬,比如蘋果和三星在中國生產,計入產能),服裝占50%以上、鞋類占55%、洗衣機占50%、空調占75%……而這些能力是在全球制造業(yè)的激烈競爭,以及與其他制造業(yè)大國的發(fā)展策略博弈中形成的。換句話說,是打出來的,是拼出來的,有的產業(yè)是戰(zhàn)略規(guī)制落地的結果。
除了產能溢出外,還有兩種積極的出海動力,一種是主動在全球空間尋求資源匹配,獲得更大的供應鏈優(yōu)勢。比如做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分別落腳在德國的圖林根州和薩克森州。寧德時代同時在匈牙利投資高達70多億歐元建廠。最近它在香港上市募資300多億人民幣,就是為了這個項目。同樣還有億緯鋰能也在這里投資100億人民幣。這兩家企業(yè)落地在這里的原因,是為了靠近歐洲汽車主機廠,更容易進入歐洲市場。中國企業(yè)在匈牙利的電動汽車投資規(guī)模很大,用兩年的時間就超過了德國和韓國,成為第一大投資國。
另一種動力是系統(tǒng)能力的遷移,也就是為在地國服務的建廠。比如海爾在越南建廠,就是為了全面匹配越南的市場,那里的產品只有5%供出口,其他95%只供應越南。它的根本使命,就是挑戰(zhàn)韓國的三星和LG以及日本品牌,占有這個一個多億人口國家最大的市場比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