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起樓塌
2025年7月27日晚8時16分,少林寺管理處通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這份不足百字的聲明,結束了數天來在互聯網上熱傳的謎團——釋永信到底有沒有被帶走?
其實關于釋永信違反佛教戒律以及他被帶走調查之類的傳言,算起來,已經有十六七年了。
最早是2008年就曾有過相關傳言,大約10年前,即2015年7月,更有一個自稱“釋正義”的神秘舉報人,在網絡上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舉報材料,一時間掀起了巨大的輿論風暴,他指控釋永信擁有雙重戶籍、與僧尼有私生女、早年曾被“遷單”,即被剝奪在原寺院的居住與修行資格——當然并不意味著“還俗”,但必須離開原寺院。
隨后,少林寺武僧團教頭釋延魯,也加入舉報行列,指控其斂財700多萬元。
這事當時鬧得非常大,驚動了中國佛教協會、國家宗教局,它們要求河南省宗教事務部門進行調查。于是,河南省組成了專門的調查組,調查了足足126天,但最終公布的結論卻是:
“被遷單”屬無效行為,釋永信1999年擔任方丈程序合法?!八缴眴栴}也屬子虛烏有,調查組通過醫(yī)學證明網傳的“私生女”母親釋延潔,于2004年就已接受全子宮切除手術,失去生育能力。
此調查結論一出,舉報者釋延魯,這位曾追隨方丈二十年的武僧教頭遠走他鄉(xiāng),從此消失于網絡江湖。
十幾年來,釋永信就這樣頂著各類爭議,繼續(xù)扮演著他的少林寺CEO。人們偶爾看他坐著豪車、飛機頭等艙,還看見他笑容滿面地參加各類商業(yè)或公益類活動,同時還見他頻繁地出入各類政府活動。
當然更令公眾驚嘆的,是他領導著的少林寺關聯公司,一次次大舉進入房地產、商業(yè)演出、文創(chuàng)、旅游乃至食品等行業(yè)。比如,2022年,少林寺以4.52億天價競得鄭州一塊商業(yè)用地,引發(fā)輿論嘩然;2015年起,少林寺在澳大利亞購地,計劃建立分寺、功夫學院及相關商業(yè)設施,投資金額達到17.6億元人民幣。
關于釋永信到底有多少私人財富,網上也有大量傳言,甚至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的河南首富,即使許家印沒進去,也比不了他。
然而,2025年7月27日晚的這份通報,讓一切關于釋永信的傳言,似乎都得到了某種驗證。所以現在網上最熱的話題,已經不是釋永信被調查,而是他為什么現在才被調查,到底誰在包庇他,十年前的調查有沒有貓膩?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并非無解。釋永信也是時代浪潮的產物,樓起樓塌,皆有因果。
獨自上少林
1965年,釋永信出生在安徽阜陽潁上縣,原名劉應成。他的父親劉殿爵,是水電部第四工程局職工,母親一人在家?guī)е?個孩子務農為生。他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潁上縣,春秋時叫慎邑,出過一個大名人,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眾所周知,管仲搞鹽鐵專賣、尊王攘夷,助力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就連孔子、諸葛亮也將他視為偶像?,F在的潁上縣,還以“管子故里、皖北水鄉(xiāng)”為核心品牌。
就像釋永信不是純僧人,而是一個諳熟商業(yè)運作的僧人。其實管仲也不是一個純政治家,當官之前,他和好基友鮑叔牙合伙經過商,所以當官后,管仲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善于運用經濟規(guī)律搞政治。
比如“服帛降魯梁”、“買鹿制楚”,說的就是他這方面的才能。前者是說齊桓公與貴族帶頭穿魯國產的絲綢,引發(fā)魯梁兩國民眾爭相織造,導致兩國農業(yè)荒廢,最終被迫歸附齊國,后者說的高價收購楚國野鹿,誘使楚人放棄農耕、改去打野鹿,后來齊國封鎖糧食貿易,迫使楚國屈服。
另外像他主張的“鹽鐵專賣”、“儲糧以備災年平衡糧價”、“鑄造統(tǒng)一貨幣”等經濟政策,更是一直沿用至今。
總之,潁上管仲絕對是個人才,他可能沒學過經濟學,但他顯然諳通人性。我們今天回頭看,同為潁上人的釋永信,就好像跟他的老鄉(xiāng)管仲偷過師似的。
釋永信的父親,屬于吃公家飯的,曾先后在甘肅劉家峽、河南三門峽水電工程工作,雖然常年在外地,但挺顧家,賺的錢都往家里寄。而他母親在農村務農,改開后,他們家按6口人(5個孩子+他母親)的標準分到了10多畝地。
他小時候,跟其他農村娃一樣,必須下地干活。雖然辛苦,但相較而言,他們家的條件不算差,甚至可以說偏上。他日后回憶改開后家里的狀況時說:“生活條件好的都已經吃上細糧?!?/p>
所以釋永信后來進入佛門,不是像朱元璋那樣是因為饑俄所迫,而是出于自身的“宏愿”,也就是想主動學點佛法,提高下認知,或者想干一番事業(yè)。
他父親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全家常年吃素,每天早晚念經拜佛。他父親參加過三門峽水利工程建設,曾經到過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回來給釋永信講過少林寺的故事,加上當時也有很多關于少林寺的小說、史書和傳說。所以也算常年耳濡目染吧,這讓釋永信很小就樹立了一個信念,長大后要去少林寺參禪悟道、拜師學藝。
1981年3月,春節(jié)剛過,16歲的釋永信只身一人,肩背一床舊被褥,懷揣30塊錢、20斤糧票,走了幾天水路,然后又搭了幾天安徽老鄉(xiāng)的驢車,就來到了嵩山少林寺。當時的住持釋行正法師,做了他的剃度師,并給賜他法名——釋永信。
就在釋永信前往少林寺僅一年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在香港上映。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香港,一天收入竟然高達55.6萬港幣,而那時候的票價才10-30港元,總共拿下1616萬港元票房,到了內地后,那就更夸張了,當時內地的票價才1毛錢,卻創(chuàng)下1.6億元票房。
自此,少林寺與中華武術綁在了一塊,尤其是嵩山少林寺,幾乎成了全球“功夫圣地”。
電影上映前,嵩山少林寺門前冷落車稀,年游客量不足10萬人次。數據顯示,從1974到1978年少林的游客總共才20萬左右。
那時候,寺院僅靠微薄的香火錢和28畝旱地維持運營,僧人不足20人,大殿漏雨、佛像蒙塵。僧人主要靠國家給劃撥的20塊錢過日子,口糧不夠吃,早晚兩頓玉米糊糊,僅中午一頓饅頭,且限每人兩個,因此個個面若菜色。
但電影上映當年,少林寺的游客就達到了70多萬人,1984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峰260萬人,上世紀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穩(wěn)定在每年150萬人次左右。門票收入,自然隨之大漲。
說到這,有必要澄清一下,很多人說釋永信是看了《少林寺》這部電影才去嵩山出家的,其實不對。因為《少林寺》在內地上映時,釋永信已經在嵩山出家一年多了。
但他確實充分地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威力。那時候他剛去少林寺僅一年,眼前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對他的刺激肯定非常震撼,這也就為他后來學老鄉(xiāng)管仲,充分利用《少林寺》這部電影帶來的名氣、創(chuàng)造更大的財富埋下了伏筆。
住持疑云
釋永信的師父行正法師,兩眼失明,雖然貴為住持,但1986年才做上方丈,那時他已經72歲。他是個非常簡樸的人,能吃自帶的燒餅就不吃路邊的豆?jié){油條,如有硬座就不舍得花錢買臥鋪,不像后來釋永信出行必頭等艙伺候。
有意思的是,根據釋永信的傳記記載(注意,不一定保真),早些年,永信也以簡樸、精打細算著稱。有一次,行正法師派釋永信和另外一位弟子,分別到開封和洛陽辦事,永信帶了20個燒餅出發(fā),到開封后掛單在觀音寺中,3天只報銷食宿費5塊錢;而另一位去洛陽的弟子,3天食宿費報了78元。
據說因為這事,行正法師開始對永信刮目相看,高興地對寺里的老和尚說:“這說明永信已經把師父的儉樸之風接到手了?!?/p>
當然,根據釋永信的傳記,他師父除了看重他簡樸外,還覺得他頗有“帥才”,有一次,一眾師兄弟去白馬寺學習,按理應該是大師兄為首,但不知怎么的,學著學著,白馬寺的方丈就樣樣事情只問釋永信,并讓他向其他師兄弟傳達。
正是因為釋永信即簡樸又帥才,1984年,行正法師推薦年僅19歲的永信成為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之一,做了少林寺歷史上最年輕的“二當家”,協助行正法師處理日常寺務。
釋永信為什么會如此之快得到師父的認可呢?除了平時表現出簡樸、聰慧這些品德外,還有一件事或許更為關鍵。
話說長期以來,行正法師一直在向官方討要寺產,為這事,他已經不知道上訪了多少次。為什么討要寺產呢?簡單來說,寺廟不屬于寺廟里的和尚,而是屬于國家或集體,寺里的財產,寺里的住持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這是國家法度所明確規(guī)定了的,但行正法師就想多爭取點所有權。但法律就是法律,因此盡管他一直上訪,可一次也沒奏效。
只不過,行正法師實在執(zhí)著。而當時剛入佛門的釋永信,則是他堅定的支持者,經常陪著他上京上訪,隨身攙扶,隨時端茶倒水。而且1985年,師徒倆的執(zhí)著,還真換來一點成果。這年,官方把嵩山少林寺的門票經營權交給了僧人。這意味著,少林寺終于有一部分門票收入了。要知道,那可是很大一筆收入,因為當時《少林寺》已經上映。
師徒倆為寺廟利益共同“出生入死”,這當然加深了兩人的感情。
1985年行正法師,查出得了胃癌,默默盤算著誰來接替住持的位置。他翻來覆去,始終決定不下來,他希望接替人,不僅要佛性純真,還要能對寺中大事全盤掌控、光大門楣,但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人聰慧有余可佛性不純,有人佛性純真天資又不夠。
就在他糾結之際,一天夜里,雄心勃勃的釋永信,居然乘夜色,跑來師父的床前,毛遂自薦,說“師父原先能夠挑動多少斤,弟子現在就能挑動多少斤!”據說行正對這位進取又聰慧的弟子很是感動,雖然他年紀輕,入佛門才4年,但完全能擔當大任,于是默默做出決定,要把住持的位子傳給他。
1987年10月,行正僅做了一年時間的方丈就圓寂了,圓寂前,他交待永信做了住持,并留下遺愿,讓他別忘了“平時多蓋些房,多存些糧,一定要想法恢復少林寺的鼎盛?!?/p>
21歲的釋永信,做了全國最知名的古剎住持,震驚了整個佛教界。包括《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央電視臺等4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他一夜間成了全國名人,并先后當選登封市、鄭州市和河南省政協委員,擔任鄭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在做了13年的住持之后,34歲的釋永信又做了方丈。所以后來一直有人用這樣一句話概括釋永信:“16歲出家,21歲擔任少林寺管委會主任主持事務,34歲榮膺少林寺方丈?!?/strong>他因此簡直成了佛教界的神話。
然而,2015年,“釋正義”的舉報將這個神話捅了個大窟窿。根據這位神秘人物在網上發(fā)布的三份文件來看,釋永信不僅品行低劣,更驚人的,是他這個住持也是不擇手段、冒名頂替而來,因為他早就被逐出嵩山少林寺,而且要驅逐他的,正是他當年的師父行正法師。
根據“釋正義”提供的材料可知,“1987年5月10日,少林寺方丈釋行正給中國佛教協會寫了一封信,信中他說,‘釋永信有野心,不備接班的資格?!?/strong>
行正法師是1987年10月去世的,所以他的這封信,是在他去世前幾個月所寫。當時行正法師正在物色接班人,由此可見,他心目中的繼任者,絕無可能是釋永信。而后來釋永信傳記所自吹自擂的內容,多半是他自己瞎編的。
而且,行正法師拼盡生命中最后一口氣,也要向中國佛教協會舉報釋永信,這也說明,在他生命最后時刻,釋永信很有可能是干了特別出格、令人不齒之事,才會惹得師父如此生氣,并親手“清理門戶”。
行正法師的信件中還有這樣的內容:“在少林寺期間,釋永信偷拿法卷、對外接受采訪時自稱方丈、出差虛報假單據、以二當家身份到流通處拿東西,還有趁自己去北京看病到房間拿錢。”
只可惜,盡管行正法師義正言辭,中國佛教協會卻沒有做出任何官方處罰決定,只是回信稱,“寺內如有不守戒律,法師作為一寺之主,經與主要執(zhí)事商議,有權遷單”,但此乃僧團內部事務,外部無關干涉”。
所以釋永信被師父親手逐出嵩山少林寺之事,沒有官方結論和記載。而且,這封回信是在1988年發(fā)出的,此時行正法師已經圓寂。
盡管官方沒有相關明確決定,但當時少林寺名譽方丈德禪,卻根據行正法師的信,作出了如下決定:“為了禪祖庭的榮譽,根據行正方丈的遺囑,和現在永信的所作所為,對永信作出遷單的處理。”。
不過奇怪的是,盡管釋永信已經被德高望重的方丈趕出嵩山少林寺,但不知道為何,釋永信卻一直留在少林寺,且在12年后做方丈。這成了一個至今令人迷惑而無解的迷。而2015年那次揭秘式舉報,也在官方的否認中不了了之。
掘金高手
1999年5月下旬那段時間,釋永信特別生氣。
原因,是北京一部由“中演”投資的舞臺劇《少林好漢》馬上要上演了。該劇的導演,是著名的舞蹈演員金星,而演員,據媒體稱是真正的“少林武僧團”,戲票價格每張60至500元不等。不僅如此,“中演”還聲稱,要在國內注冊版權,長期在國內外演出。
看到相關報道后,身為少林寺住持的釋永信先是嗆聲金星,接著他對“中演”全權代理“少林寺武僧團”演出一事發(fā)表看法,他說,“如果’少林寺’由他們獨家注冊,那么,真正的‘少林寺武僧團’豈不成假冒的了?
釋永信認為,這個劇目和相關人員,對少林寺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和惡劣的影響,他委托律師發(fā)表聲明,要求立即停止演出,同時公開向少林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自從1982年《少林寺》這部電影上映后,“少林”“少林寺”“少林功夫”就成了著名IP,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火到了國外,以至于少林寺每年都能穩(wěn)定吸引20萬左右的外國游客。
然而,當時少林寺,包括整個內地,市場經濟都還不成熟,沒有人意識到“少林”以及相關IP所蘊藏的巨大商業(yè)潛力。甚至,少林寺以及內地許多知名人士,對于出名這件事頗有微詞。
唯有釋永信,覺得這是件千載難逢的大好事,他說“這部電影就像為少林寺做了一個大廣告”,又說“塔是什么?它就像古代的廣告牌。佛像也是一種廣告形式。如果不做廣告,沒有人會知道少林寺?!?/strong>
不過即使精明如釋永信,一開始也只是意識到電影的廣告效果,沒有深入研究如何開發(fā)少林寺IP,直到上世紀90年代,市面上開始大量出現各類冠以“少林”之名的商品、商業(yè)行為,才算徹底啟發(fā)了他。
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少林啤酒、少林牌香煙、少林牌汽車、少林大酒店,甚至少林火腿腸,而假冒少林之名的武術表演團、武術學校和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比如,其中最大的少林塔溝武術學校,居然發(fā)展到超萬名學員的規(guī)模。
這些以少林之名的商品、商業(yè)行為,如果只是單純賺錢也就算了,問題就在于,他們是賺錢了,可少林寺卻跟著蒙羞。比如少林啤酒、少林火腿腸,要知道,和尚是不吃肉不喝酒的。更有甚者,有人假冒少林之名賣假藥、募資、聚眾斗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少林寺財迷心竅,所以媒體頻頻發(fā)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批評,說現在佛界“身披袈裟,酒肉無忌,向錢看齊,和尚已淪為賺錢的工具”,還有人見到釋永信后問:“少林火腿腸在哪買?。俊?/strong>
最麻煩的,是“李鬼代李逵”。2002年,少林武僧團隨國家領導人,出訪韓國與日本,但到了演出地后,卻被人制止,不讓他們演出。這些人聲稱:少林功夫必須先經該國商標權人授權后才能公開演出。還有一次,釋永信率領少林寺僧人去德國交流訪問,卻因侵犯德國假冒的“少林功夫”名謄權被起訴,成了被告。
日本商標事務所一名負責人提醒釋永信道:你們再不行動,這個世界就真搞不明白誰才是正宗的少林寺了,也可能搞不清少林寺到底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993年,釋永信領導著少林寺,將一家在央視做廣告的“少林牌火腿腸”公司告上了法庭,并于1994年贏得官司,算是打響了少林寺維權的第一槍。同年,少林寺注冊“少林”全類商標,爾后更成立了維權公司,專門打知識產權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外。
金星導演的《少林好漢》,只是少林寺阻止的演出之一。2001年,周星馳導演并主演的《少林足球》,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據說釋永信特意派人去香港,要求周星馳將片名改成《功夫足球》。不過根據王晶回憶,“星仔當時在剪片室,聽說少林寺來人了,直接擺手不見。”
周星馳認為,“少林足球”四個字是電影命脈,改了就變味了。但這也意味著,電影沒法在內地上映,據說票房損失預計至少3億。世人因此皆贊周星馳有個性,但釋永信維護少林寺“百年清譽”,好像也沒什么錯?
打維權官司,只是釋永信維護少林寺利益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1997年8月,在他的提議之下,少林寺成立河南少林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不僅為了維權,更是為了“以商止商”,換句話說,就是趕在別人之前主動開發(fā)“少林”這個大IP,別人能靠該IP賺錢,為什么真正擁有這一IP的少林寺不行?
也是從這時開始,釋永信領導下的少林寺商業(yè)帝國,慢慢成型,至2025年,少林寺累計申請商標988項,覆蓋45個分類,包括“少林”“少林功夫”“南少林”等核心品牌,以及“少林藥局”“禪武合一”等衍生類別。其中519項已注冊,280項完成續(xù)展,同時包括商標外觀設計之類的專利,以及互聯網域名等。
所以如今的少林寺,光授權商標使用權就能賺得盆滿缽滿,比如授權開發(fā)的游戲如《少林傳奇》、紀錄片如《百年少林》,以及服裝、禪茶、素餅等商品,年授權收入可達數千萬美元。
不止于此,少林寺還主動介入出版、文創(chuàng)、餐飲、旅游、醫(yī)藥、演出、自媒體、房地產乃至元宇宙、AI等領域的開發(fā)——2023年,釋永信曾現身Meta舊金山總部,進行了一場線下分享,題目叫《禪宗遇到AI》。包括“少林學”、“武功秘籍”、院史整理,都干得風生水起。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造就了作為僧人的釋永信擁有美國MBA學位、實控18家企業(yè)、擁有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公司80%持股、16萬袈裟、1億估值佛珠、豪車的“奇觀”,以及各種數億乃至上十億的大手筆投資?!刂玲層佬疟粠ё哒{查,其名下依然有10家關聯企業(yè),5家處于存續(xù)狀態(tài)。
現在少林寺總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說實話很難準確估算了,這里頭包括門票、IP授權和文旅、地產項目開發(fā)、香火、捐贈等,有人大致估算是在8億至15億元人民幣之間。
這其中,釋永信個人到底又拿了多少,以及他用這些錢,怎么樣多少個女人,生了多少娃,買了多少房和車,那只有等到相關部門調查完,才能徹底搞清楚。
結尾
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年少林寺商標維權開始,當地政府就一直參與期間,為少林寺保駕護航,共同打造和運營少林IP,因此也分到了許多收入。
有媒體估算,近年來,少林寺年游客量一直穩(wěn)定在300萬人次以上,門票收入約2.4億元,單日最高接待量可達8萬人次,2019年游客量甚至達到420萬人次,門票收入約3.5億元。這塊收入,地方會拿走一部分,據說占了登封市文旅總收入的35%。
有經濟學者稱,“登封市現在有三大經濟支柱:旅游、煤炭和電力”,而光一個少林寺,就貢獻登封市GDP增長超20個百分點。
所以與其說釋永信是少林寺的住持,不如說他是當地最得力的集體資產、文旅項目的經理人、企業(yè)家。當地最重要的資產,是少林寺這塊金子招牌,但釋永信這樣的企業(yè)家又何嘗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疙瘩”?換一個人,能行嗎?再者說,換一個人,他就不貪不拿了嗎?
很多人疑惑,2015年那次舉報風波為什么“雷聲大雨點小”?如果我們看看他在當地所起的作用,是不是也就好理解了?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釋永信與當地之間,圍繞著少林寺的商業(yè)版圖,既有類似職場中聘請和被聘請的合作關系,也有利益分配方面的博弈。釋永信個人到底該拿多少,當然也不可能是他單方面說了算的,拿少了他不干,拿多了影響不好,地方也不干。
這里頭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少林寺并非傳統(tǒng)國企,因此不可能像國有企業(yè)那樣,做股份制改革、經理人拿多拿少都有明文規(guī)定。所以地方和釋永信之間的博弈,因此也就比較模糊,沒有可依憑的標準、法度,就像有些媒體說的,“少林寺既非國企也非國家財政資助的事業(yè)單位,就算涉嫌違法了,各級紀委都很難介入”。
在過去,釋永信實際曾多次與地方公開博弈。比如2009年,有消息傳“少林寺即將上市”,說是“香港中旅集團與登封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嵩山少林景區(qū)資產則被登封市作價4900萬元作為入股的一部分,雙方合資年限為40年,新公司擬定2011年上市。
言之鑿鑿的消息一出,各界嘩然。有人調侃:“天下從此無少林!”而如果一旦上市成功,將來少林寺的門票、文旅各方面的收入,就不是少林寺和地方分成了,而是合資公司所有。
這對于少林寺的CEO釋永信而言,當然無異于晴天霹靂。所以釋永信這邊立即表示反對,他公司旗下的一個總經理直言:“登封市背著少林寺擅將門票權并入上市公司,嚴重傷害了少林僧眾和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以及參加宗教活動的合法權益。”
但當地的意思,是跟相關的旅游公司合作,將來門票收入會更多,也能為當地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
由此可見,釋永信與當地之間的博弈,還是相當激烈的。而且從中能看出來,他在這場博弈中占據著相當大的主動權。他曾親口批評地方的上市計劃,直言會“觸動某些集團的利益”。
我們回看歷史的話,他早年陪著師父行正法師頻繁上訪,不也是與地方的一種博弈嗎?所以說他在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甚至無所畏懼。
不過萬事總有個度,利益如果都讓他一個人占了,也是相對危險的。2015年的舉報材料中,就涉及這樣一個事:
釋永信的司機兼親信龐超,想要承包寺廟里燒高香的營生,被原承包人即原少林寺侍者釋永持給拒絕了。結果,釋永持沒多久就被釋永信逐出了少林寺。釋永持委屈地自稱:此前他負責燒高香業(yè)務兩年多,每年收入均上交釋永信,累計超1000萬元。
當然后續(xù)的官方調查,否認了這個舉報材料中這事的真實性。不過我們依然能從中看出來,這少林寺里涉及的利益非常大,簡簡單單一個燒香業(yè)務就達千萬之巨,而且也非常復雜,各方都想咬一口“唐僧肉”,而一旦分不均,矛盾分分鐘升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如今,歷經數十年非議、舉報,釋永信終于倒下了。很多人喜歡聊其中涉及的法度、道德,盯著他有多少個情婦,其實換一個人上去又如何呢?
二十年商海鏖戰(zhàn),釋永信用袈裟織成年產十幾億的商業(yè)帝國:他讓少林寺的IP在全球生根結果,讓武僧團巡演到全世界的舞臺,甚至讓香爐里的煙火都化作掃碼支付的功德流水。但欲海難渡,人心不足,利益的競技場上,稍有走神就是萬丈深淵。再者,將信仰鑄成提款機,本就背天理,讓戒律蒙塵,在經書里藏嬌,樓起樓塌,早晚的事。
作者:左頁,藍鉆故事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