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裝修時,我不顧家人反對,
執(zhí)意給全屋做了 “瓷磚上墻”。
那時覺得亮堂堂的特別時髦,可住了 3 年,才發(fā)現(xiàn)這看似完美的選擇,藏著一堆讓人崩潰的問題。
剛裝完的頭半年,確實美得讓人得意。亮面瓷磚反射著陽光,客廳顯得格外寬敞明亮,朋友來做客都夸 “干凈又高級”。廚房、衛(wèi)生間的瓷磚墻面,擦起油污和水漬也格外順手,我一度以為自己選對了。
但新鮮感褪去后,第一個讓人頭疼的是審美疲勞。瓷磚的紋理和顏色從一開始就定死了,不像壁紙能換風格,看久了只覺得單調(diào)呆板。更糟的是,入住第二年,客廳墻角的一塊瓷磚因為空鼓脫落了一小塊,雖然找工人補了,但新瓷磚的顏色和紋理總差那么一點,像臉上的疤痕一樣顯眼。后來才知道,瓷磚上墻一旦出現(xiàn)破損,想找到完全匹配的替換品幾乎不可能,這點遠不如乳膠漆靈活。
成本賬更是越算越心疼。當初選的是中等價位的瓷磚,本以為花不了多少錢,可實際算下來,光瓷磚膠就比普通水泥砂漿貴了三倍 —— 工人說這是為了粘得牢,不能省。加上貼墻的人工費比貼地貴五成(因為對平整度要求高),全屋瓷磚上墻的花費,夠做兩次乳膠漆 + 壁紙的組合了。更諷刺的是,現(xiàn)在看鄰居家花一半錢裝的藝術漆,質(zhì)感反而比我家的瓷磚更顯檔次。
生活里的磕碰成了家常便飯。我家孩子剛學會走路時,在客廳跑著玩,一不小心撞到瓷磚墻角,當時就磕出了血包,哭得撕心裂肺。從那以后,我不得不給所有墻角都裝上防撞條,原本利落的線條被弄得亂七八糟。想在墻上掛幅畫、釘個置物架也成了難題,有次請師傅打孔掛婚紗照,鉆頭剛碰到瓷磚就裂了道縫,最后只能放棄,婚紗照至今還靠粘鉤掛著,總擔心哪天會掉下來。
冬天的體驗尤其糟糕。北方的暖氣房里,瓷磚墻面摸上去總是冷冰冰的,整個屋子少了點暖意。南方的朋友更慘,回南天的時候,瓷磚墻面上全是冷凝水,用干布擦完不到半小時又會冒出來,時間長了,墻角的縫隙里還長出了霉斑,怎么清理都除不盡。
最讓人崩潰的是清潔死角。廚房的瓷磚縫里,油污會慢慢滲進去,用了專門的清潔劑也只能擦掉表面,那些黑黢黢的縫隙越看越鬧心。衛(wèi)生間的瓷磚則容易結水垢,特別是淋浴區(qū)的墻面,每次洗澡后都得及時擦,稍一偷懶就留下印子,時間久了變成頑固污漬,亮面瓷磚反而更顯臟。
現(xiàn)在每次看到朋友家溫馨的乳膠漆墻面,能隨意貼照片、換裝飾畫,我就后悔當初的決定。瓷磚上墻或許適合公共場所,但對家庭來說,真的太 “硬” 了 —— 硬邦邦的質(zhì)感、硬碰硬的磕碰、硬著頭皮處理的麻煩。裝修選材料,終究還是要回歸生活本身,那些看起來光鮮的選擇,未必經(jīng)得起日常的打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