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英國人真的“開始覺醒”了嗎?英國首相斯塔默剛剛放出狠話:如果以色列不拿出點實際行動來停止加沙的這場人道災難,那英國就在九月聯(lián)大之前,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別誤會,不是口頭同情,而是白紙黑字的國家承認。什么“兩國方案”、什么“和平共處”,以前講了一百遍,這次英國人突然認真了。看著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帶頭要承認,英國這邊也坐不住了。七國集團的“歐洲雙核”罕見統(tǒng)一了口風,似乎真要在加沙問題上,來一波不走回頭路的大動作。
英國首相斯塔默
但問題來了,這股“正義感”怎么突然冒出來了?是在以色列幾十年強占、轟炸、驅趕之后才發(fā)現“不對勁”?還是看到加沙幾十萬人在饑荒中掙扎、在廢墟中哭喊,才開始意識到“好像該管一管了”?抑或,是被哈馬斯的人質問題“逼”到必須擺出一個姿態(tài)?
英國首相府的聲明洋洋灑灑,呼吁以色列允許聯(lián)合國恢復人道援助,同意?;?,還提出不許吞并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領土。聽起來挺好聽的,像模像樣的“國際正義代言人”,可要是細細回想,這不就是英國自己當年給巴勒斯坦人埋下的雷嗎?從《貝爾福宣言》到強行撕裂土地,把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推進同一鍋火里,再拍拍屁股走人,百年恩怨就這么被甩給了后代。
加沙街頭,兒童在廢墟中
現在斯塔默站出來說要承認巴勒斯坦,聽上去像是在替自己的前輩贖罪,但細看就不難發(fā)現,這更像是一場精致的地緣政治算計。在美國政府對以色列一路放水、拜登還被批評“親以立場過頭”的背景下,英國和法國來這一手,既能收割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信任,又能在輿論場贏得“良知西方”的標簽,何樂不為?
斯塔默和外長拉米這回講得確實漂亮,說什么“加沙孩子正在尋求援助時被槍殺,國際社會不能沉默”。這話確實很扎心,但問題在于,當以色列一次次違反國際法,炸學校、炸醫(yī)院、炸難民營時,英美這些年都是怎么表態(tài)的?不是“以色列有自衛(wèi)權”,就是“譴責暴力循環(huán)”,一句實質制裁都沒有,聯(lián)合國里的決議案照樣一票否決?,F在說要承認巴勒斯坦國,不得不讓人懷疑:你是真的良心發(fā)現,還是這局勢快收不住了,想提前站隊?
從加沙戰(zhàn)火延燒開始,不少英國議員和民間組織早就吵著讓政府做出實質行動。230多位議員聯(lián)名要求承認巴勒斯坦國,連英國執(zhí)政黨里也有不少人表示“再拖下去會徹底失去國際信譽”。說到底,這不是哪個領袖突然高尚了,而是壓力實在扛不住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那邊至今沒表態(tài)。拜登政府還在不停給以色列輸血,導彈、防空、財政支持一樣不少,嘴上說著要人道,行動上卻是另一回事。英國人這時候沖在前面,是不是也想借機擺脫在中東“只跟著美國屁股后面”的形象?畢竟,從伊拉克戰(zhàn)爭開始,英國就一直是“老二”角色,國內也早有不滿。如今趁美國進退兩難,自己跳出來搞點存在感,也算是政治資本的回收利用。
而且,背后的算計還不止于此。別忘了,英國脫歐之后,國際影響力大幅縮水,想要重塑“全球英國”形象卻苦無抓手。中東地區(qū)歷來是大國較量的前沿陣地,如果能在巴以沖突中當一次“和平倡議領袖”,那在國際輿論和阿拉伯世界都會狠狠加分。這種“打道義牌賺戰(zhàn)略紅利”的操作,英美早就玩得爐火純青。
當然,光說還不夠,關鍵看行動。這次英國說了,如果以色列不配合,就“走上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道路”??伞暗缆贰倍嚅L?幾個月還是幾年?是不是最后又像以前那樣,口頭挺巴勒斯坦,轉頭繼續(xù)和以色列高層握手、談軍火、搞投資?這一點,很多人都在看。
倫敦街頭支持巴勒斯坦獨立的示威人群
而在這場話語博弈中,有些聲音特別刺耳,比如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這位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老政客,信仰美南浸信會,自詡“上帝選中的正義之聲”,卻總在中東問題上扮演“以色列的超級辯護人”。就在前幾天他又跳出來怒斥“歐洲背叛以色列”,說什么“現在不是承認恐怖組織的國家,而是支持民主國家抗擊邪惡”。這套話術和當年的“伊拉克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有什么區(qū)別?說白了,就是一貫的雙標,只要是對自己有利,不管別人死活。
格雷厄姆這些年的投票記錄一查就明白:支持向以色列增加軍援、反對聯(lián)合國調查以軍暴行、主張削減對聯(lián)合國救援機構的資金……這種人喊得最兇,但也最不愿意看加沙的實際情況。有人質問他知不知道加沙饑荒有多嚴重,他淡淡一句“這就是戰(zhàn)爭的代價”,仿佛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就是戰(zhàn)場上可以犧牲的棋子。
最諷刺的是,有一位曾在40多年前柬泰邊境沖突中被炸斷雙腿的東南亞老兵說,他從小相信西方的“人權價值”,直到親眼看到西方對加沙屠殺的沉默才真正明白:“他們的自由只屬于自己人?!边@番話,如今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流傳,也讓更多人對“自由世界”的虛偽開始清醒。
聯(lián)合國就巴以沖突舉行緊急人道援助會議
眼下的局勢是,法國已經官宣要在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英國也做好“走流程”的準備。倘若接下來有更多歐洲國家加入,巴勒斯坦的國際法地位將被極大強化,以色列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真正的考驗,是英國會不會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投下關鍵性一票,還是在“強大壓力下”又一次選擇回避。
無論如何,加沙的瓦礫不會說謊。那些在廢墟中挖孩子尸體的父親,那些因饑餓而失明的孩子,那些每天聽著導彈聲入睡的母親,他們要的不是“承認”的空頭支票,而是真正結束這場折磨。斯塔默的話能不能變成現實,不靠輿論掌聲,而靠英國是否敢邁出不再充當幫兇的那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