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聲橋影間——談無錫“二泉”
愛上長三角
泉水潺潺,月影婆娑,古韻悠長,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無錫錫惠公園里的“天下第二泉”,位于惠山第一峰下白石塢,它由上、中、下三池組成,是唐大歷年間(766—779年)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泉水流經(jīng)上池、中池,再到下池,這里的泉水清澈如鏡,清冽甘芳,且富含礦物質(zhì),是煮茗珍品。據(jù)說,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酷愛二泉,還令地方官員用驛遞之法,將二泉水運到長安,供其享用。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曾攜帶御賜龍鳳團茶來此品賞二泉煮茗,留下“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名句,千古傳誦。又據(jù)記載,用二泉水釀造的“惠泉酒”,在宋代已負盛名,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和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中均有記及此事。而“山上泉中一輪月”的美景,更引發(fā)了無錫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將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絕美意境化作如訴如泣、扣人心弦的旋律,在二胡的琴弦上流淌出《二泉映月》的千古絕響。此曲被譽為“東方命運交響曲”,蜚聲海內(nèi)外。
如果到了惠山不去陸子祠茶室品茶,那簡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那日,桃紅柳綠,春風拂面,我陪同三位廣東客人專門來到這里品茗,位置恰好在一塊大平臺上,又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樹下,鳥語花香,更妙的是“天下第二泉”就在足下,一眼望去,亭臺樓閣高低有致,黑瓦鱗次櫛比,遠處高聳的龍光塔,遙遙在望,在各種樹木的映襯下,顯得古意盎然,美妙無比,為品茶平添無窮的樂趣。我們說著陸羽、蘇軾、姚雪垠等名人逸事,不知不覺就聊到了那座連接中犢山與黿頭渚的“二泉橋”,一時逸興遄飛。
話說“二泉橋”的“前世今生”與民國時期無錫歷史上的兩位“重量級”人物有關(guān)。他們中的一位是中國一代碩學通儒錢基博(字子泉,錢鍾書之父),另一位則是民國時期無錫紳界領(lǐng)袖錢基厚(字孫卿),兩人系孿生兄弟,堪稱“德慧雙絕”。
1946年8月,錢氏兄弟年躋周甲(六十壽辰),邑人薛明劍、李惕平、李柏森、談家棖、鄭翔德、胡念倩等動議發(fā)起在黿頭渚與中犢山之間募建長橋,名其橋曰“二泉”,既利交通,兼祝錢子泉、錢孫卿二先生長壽。1946年8月21日《錫報》上的報道說:“建橋以為壽”是經(jīng)錢氏兄弟許可的,邑人原欲以“二錢”命名此橋,以彰顯錢氏兄弟的清風亮節(jié),名垂千古,但錢氏昆仲認為“與其私之一家,不若公之一邑”,無錫以“天下第二泉”著稱,且“錢泉古通”,故建議以“二泉”為名,以示此橋為錫邑百姓所共有。于是,“二錢橋”便作了“二泉橋”。
1946年10月,在薛明劍的牽頭組織下,“錢壽”建橋籌委會正式成立,下設(shè)兩個機構(gòu):一為由陸貫一、朱文沅、江應(yīng)麟、高昌瑞等11人組成的工程委員會,二為由蔣哲卿、榮德生、唐星海、程敬堂等9人組成的財務(wù)委員會。籌委會通過報紙發(fā)布了募資建橋慶壽的公告,得到了無錫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yīng)?!岸獦颉惫こ逃诋斈暝O(shè)計,次年動工。那時由于貨幣連年貶值,工期一拖再拖,直到無錫解放后,才由無錫市建設(shè)局出資完成了這座簡支梁式的鋼筋水泥平橋建筑,并于1949年五、六月間順利通車,中犢山從此與馳名中外的黿頭渚風景區(qū)相連。
1951年初,根據(jù)國家的統(tǒng)一部署,中華全國總工會指示全總?cè)A東辦事處、蘇南總工會成立籌建委員會,著手在蘇南地區(qū)建造首家工人休養(yǎng)所。經(jīng)過多次實地考察,最終選定在中犢山上興建華東工人太湖休養(yǎng)所。該工程于1952年3月12日破土動工,至當年底相繼竣工。1953年,市政府撥款四萬元,將僅能通行小型農(nóng)用機動車的“二泉橋”翻造,使之成為可通行大型載重車輛的鋼筋混凝土橋面的平行橋。
1996年,“二泉橋”由市人民政府出資400余萬元在原址上拆除重建。大橋建成后,依然保留了“二泉橋”的名字。這是江蘇省內(nèi)首次采用中承式肋拱橋結(jié)構(gòu)建造的大橋。每當皓月當空,配以五彩燈光亮化,佇立橋頭,遠望太湖,波光粼粼,漁火點點;近看大橋,兩根乳白色肋拱倒映湖面,恍若“二泉映月”美景在這里得到了再現(xiàn),令人浮想聯(lián)翩,思緒起伏,仿佛聽到了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華彥鈞在演奏著那動人心弦的樂聲……
天色向晚了,而杯中的茶水仍是濃濃的,我們口中脫不了甜津津的感覺,仿佛兩腋生翼。因為有這樣好的品茶環(huán)境,又有這樣多的人文掌故,越來越覺得這次品茶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地方特色,不僅放飛了心靈,而且又增長了知識。一位廣東朋友笑著對我說:“無錫天下第二泉,果然名不虛傳,不僅有好山好水好茶,而且還有以此命名的‘二泉橋’,真是不虛此行呀!”
作者簡介:
奚梅根,從事企業(yè)宣傳報道工作三十余年,現(xiàn)為無錫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無錫市文藝家評論協(xié)會會員、無錫日報特約評報員、無錫市濱湖區(qū)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海外版》《芒種》《江蘇工運》《江蘇工人報》《新民晚報》《中國質(zhì)量報》《無錫日報》《江南晚報》《上海老年報》等報刊,其中散文《承德夜市》獲江蘇省副刊一等獎,《醉讀錢鐘書》獲得無錫日報“寫在鐘書邊上”征文一等獎,《無酒不成趣》獲“酒故事”佳作獎,《獨邀書香入夢來》獲南京圖書館征文二等獎,還發(fā)表《不讀紅樓枉讀書》《我與<聊齋志異>》《汪曾祺與吳文化》《品讀“書簡文學”》《淮安茶馓香》《湖居記》等散文入選《美食情懷》《遇見最美》書中。
來源:濱湖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