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近外地朋友來武漢,我特地選擇位于東湖風景區(qū)邊的湖濱客舍的早餐,因為這里的品種多,味道好,在湖光山色間品味武漢的早點,可謂是別有一番獨特的漢味。而當我們聊起武漢早點的有趣的話題時,感覺又有很多話想說。
在武漢,“過早”絕非果腹之舉,而是融入城市血脈的江湖儀式。武漢的過早,有著自己的江湖密碼。這晨間的盛宴,是碼頭文化的遺韻,飽含著對生活的熱忱更是武漢人用吃得好才能活得好的早餐來宣告一天的開始。
正值暑期期間,很多外地人來武漢,對早點是陌生而好奇,這里以一篇武漢人的早點江湖文章,以饗喜歡武漢早點的食客。
1、武漢的早點多得一個月可以不重樣
武漢的早點品種繁多,但尤為大家喜愛的是:
熱干面:堿水面的筋骨,淋上濃香芝麻醬,再佐以脆爽蘿卜丁、蔥花、酸豆角,筷子翻飛間,是碼頭工人傳承下來的豪邁與效率。第一口,就懂武漢人的“干練”。
三鮮豆皮:金黃酥脆的蛋皮,包裹著油潤的糯米、噴香的筍丁、肉粒、香菇丁。一口咬下,外脆里糯,餡料咸鮮豐盈,是碳水與油脂的完美協奏曲。
面窩:米漿在滾油里開出金黃的“花”,外酥內柔,米香四溢。捧著燙手的面窩邊走邊啃,是武漢街頭最地道的“晨間交響”。
糊湯粉:鮮魚熬至不見蹤影,湯底濃稠似羹,細滑的米粉臥在其中,撒上蝦皮、蔥花、榨菜丁,再“靈魂搭檔”一根油條蘸著吃——鮮、香、稠、滑,暖胃暖心,江湖氣里藏著柔情。
還有湯包、燒麥、糯米雞、牛肉粉……, 每條街巷都藏著自己的“門派”和“絕學”,轉角就是驚喜!
武漢人的過早,是舌尖上的江湖,是煙火里的朝圣。它不僅僅喂飽了胃,更點燃了這座城市的精氣神。來武漢,不深度體驗一次“過早江湖”,你的美食地圖就缺了最濃墨重彩、最活色生香的一頁!
2、熱干面的性格密碼:剛柔并濟的江湖氣
我對一碗好吃的熱干面有四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出門在外是魂牽夢縈,回到家鄉(xiāng)是迫不及待,吃起來是津津有味,吃完了是欲罷不能?!?/strong>
當翻滾的水中,堿面在竹撈箕里跳起金色的舞蹈。各種調料隨著師傅的手腕翻飛,醬汁如潑墨般揮灑,而芝麻醬淋下的瞬間,仿佛是完美的注腳,更是武漢人骨子里的濃墨重彩。
會吃的老武漢人,從上到下將熱干面攪拌均勻,而當筷子挑起面條的剎那,那哧溜吸面聲音,又顯露出江城人干脆和利落。熱干面的“干”與“爽”是武漢人“不拖泥帶水”的味覺投射。那種咸鮮微辣的美味,正是武漢話說的:"講胃口比講排場要緊!"
3、干濕辯證法:舌尖上的中庸之道
面窩、油條、餃子剛出油鍋的酥脆,必要配蛋酒的溫潤;燒梅的重油兇猛,定要用花紅茶化解。會吃熱干面的武漢人會在“搞碗”熱干面的同時,配上一碗“蛋酒”!這是最經典的過早儀式感。熱干面負責滿足,一碗清甜微醺的蛋酒(米酒沖蛋花)則完美解膩收尾。
這種干濕搭配的生存智慧,恰似武漢人剛烈外表下的通透——長江水的柔韌與黃鶴樓的挺拔,本就該相得益彰。
4、碳水核動力:快樂至上的能量哲學
魚米之鄉(xiāng),米面制品居多和擅長。武漢人好吃的早餐,從熱干面到燒梅,從豆皮到魚糊粉;更不用說油條、面窩和生煎包子、炸餃子,好像不和碳水掛鉤的很少。
記得搭配“過早CP”:熱干面配蛋酒,糊湯粉搭油條,豆皮配豆?jié){,碳水炸彈的快樂翻倍;
碳水給武漢人帶來的快樂從不需要端著——燙嘴的豆皮要吹著氣吃,剛出鍋的燒梅要抿著汁兒嘬。
武漢的碳水,從不是精致的擺設。它是過早攤鐵鍋里翻騰的面窩,是巷尾蒸籠里冒熱氣的包子。它教會武漢人:日子再忙,也得好好吃頓飽飯;生活再難,咬口碳水就能攢夠勁接著往前闖。這大概就是江城人最樸素的生存哲學——用碳水的能量,對抗生活的重量,在熱氣騰騰的煙火里,把日子過成自己的模樣。
5、不拘形跡論:馬路牙子上的盛宴
武漢人過早,有在店里吃的,也有的人覺得店里不敞亮,就拿著早點在馬路邊吃的。店里店外都可以見到西裝與汗衫并肩而坐;公交站牌下,姑娘們邊等車邊嗦粉的。更多的是拿著板凳在馬路邊坐著吃的。武漢人吃早點的姿態(tài),活脫脫一幅市井浮世繪。最絕的是"行走的早餐"——人們端著塑料碗里的豆皮,邊走邊吃,邊吃邊抬頭看路,腳下生風走到最近的車站。
放下矜持的武漢人過早講究“速戰(zhàn)速決”,站著吃、蹲著吃、邊趕公交邊吃,你想盡快的融入這座城市,也許這是最快的感受方式。
而武漢人這種實用至上的美學,恰如江灘蘆葦的生存哲學:彎得下腰,才扛得住風。
6、暗號人情網:舌尖上的私人訂制
武漢的早點攤,隨手一家都是做了十幾年的。如果你是老食客,你只要對老板說:“幫我炸枯點”,老板一定會說:“曉得的”,并會特意給你多炸了十秒,直到面窩邊緣焦得發(fā)脆。
武漢的早點常??梢钥吹絺€性化的私人訂制。如果你想要加點鹵水或者不要辣椒油,都會滿足你的要求。
武漢人不擅長說軟話,關懷都藏在舌尖的暗號里。你要的"枯",是面窩炸透的焦香;他要的"焦邊",是孫兒最愛的脆勁;你的口味常常是有心老板們的惦記。這些攤前的默契,比"謝謝""麻煩了"更實在——就像長江的水,看著湍急,底下藏著多少溫柔的漩渦,只有懂水性的人才懂。
晨光漸熾,早高峰的鳴笛聲中,鋁鍋里的面湯仍在翻滾,如同這座江城永不停歇的心跳。武漢人把日子過成滾燙的早餐——用芝麻醬調和生活的濃淡,借熱干面丈量生命的彈性。當外地客疑惑為何要為一碗面而癡迷時,孩子嘴角上掛著的芝麻醬散發(fā)的余香透著答案:熟悉的味道最動人。
武漢的早點講究一熱三鮮。這不僅是味覺感受的最佳方式,也是比任何道理都通透的生存哲學——把日子過成熱乎的早餐,管它濃淡肥瘦,先熱氣騰騰地吃下,再風風火火地活過。畢竟,能讓一座城每天為它早起的,從來不止是味道,更是藏在煙火里的,生生不息的勁兒。
作者簡介:李繼強,美食博主,烹飪高級技師。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湖北大學旅游發(fā)展研究院特聘美食研究員,武漢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金梧桐中國餐廳指南評委。武漢市作家協會會員,《吃的智慧》和《食見生活》作者。
《食話強說》同步
視頻號、抖音號、網易號、
小紅書、大眾點評、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羅一聞
圖文編輯:追光工作室
攝影技師:周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