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jié)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弘揚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tǒng),8月1日上午,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組織院機關(guān)退伍軍人前往宜城市張自忠將軍殉國紀念園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開展八一主題活動。
八十五年前的5月16日,抗日名將、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在這里身中八彈壯烈殉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盟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lǐng)。今天,市法院的退役軍人,將手中黃菊輕輕放在長山之巔的紀念碑前,向這位用生命詮釋“盡忠報國”四字的民族英雄致以最莊嚴的軍禮。
血染襄東:一個將軍的最后時刻
1940年5月,日軍集結(jié)三十萬大軍發(fā)動棗宜會戰(zhàn),意圖切斷中國抗戰(zhàn)運輸線。面對強敵壓境,張自忠毅然決定親自率領(lǐng)僅有的兩個團兵力東渡襄河截擊日軍。
5月15日,張自忠所部在宜城南瓜店以北陷入日軍重圍。六千日軍包圍了僅剩一千五百余人的中國軍隊。激戰(zhàn)中,張自忠右腿被炮彈炸傷仍堅持指揮。至16日午后,部隊傷亡殆盡,日軍子彈洞穿將軍胸膛。彌留之際,他留下最后遺言:“我力戰(zhàn)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山河回響:集體誦讀《滿江紅》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厥滋?,家山還遠,高堂難奉!”在殉國處紀念園,市法院的退役軍人齊聲誦讀張自忠將軍親筆寫下的《滿江紅》,鏗鏘之聲在山谷間回蕩。
這首鮮為人知的詞作寫于將軍殉國前夕,字字泣血。
“榮辱一肩擔,國為重——這七個字正是將軍一生的寫照。”一名退役軍人在誦讀后動情地說,“北平淪陷時他曾背負‘漢奸’罵名,卻忍辱負重;重返戰(zhàn)場后以七處負傷、壯烈殉國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赤膽忠心。這讓我們這些穿過軍裝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軍人氣節(jié)。”
紀念館追思:穿越時空的對話
獻花誦讀儀式后,老兵們來到宜城市區(qū)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這座建于1991年的紀念館,門樓兩側(cè)花崗巖上鐫刻著“盡忠報國”與“英烈千秋”的挽詞,無聲訴說著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地位。
館內(nèi)九個展示廳以三百多件遺物、手跡、照片完整呈現(xiàn)了將軍從投筆從戎到血染襄東的一生。在展示1940年5月那場慘烈戰(zhàn)役的展廳,玻璃柜中陳列著將軍犧牲時隨身攜帶的鋼筆和懷表,表針永遠停在了那個悲壯的午后。
“看這里,”一位老兵指著展示墻上的文字,“將軍在犧牲前寫給部下的信中說:‘只要敵人在我們國土上一天,我們就必須打下去,死而后已’。這話今天聽來,仍然振聾發(fā)聵。”
精神傳承:從抗戰(zhàn)烽火到和平年代
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傳承在腳下這片土地上尤為深刻。在革命烈士紀念館,當退伍軍人們看到張自忠將軍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時,都不約而同地駐足。
十里長山的蒼松翠柏間,張自忠將軍紀念碑靜靜矗立,守護著這片他為之獻出生命的熱土。八十五年過去,將軍“我死國生”的吶喊,依然在中華兒女心中回響;他那“榮辱一肩擔,國為重”的擔當,早已融入民族血脈,化作新時代奮進的力量。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當我們緬懷那些以身殉國的英烈,更應(yīng)珍視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脫下了軍裝,脫不下軍人擔當,市法院退伍軍人將永遠保持革命軍人特有本色品格,牢記使命擔當,在法治軌道上續(xù)寫愛國愛崗敬業(yè)奉獻的壯麗篇章。
文字:機關(guān)黨委夏菁 圖片:張琦
編輯:丁俐
審核: 王洪
終審:徐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