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談愛情,鑒于他那3段婚姻以及過去的情史,說實話沒有多少借鑒意義。
不過他談養(yǎng)孩子,倒是說得有幾分道理。見多識廣的“郎教授”,總是能一語驚人。
只是嘛,他對待頭婚妻子所生的倆兒子,與60歲才生下的小女兒,態(tài)度截然相反。
不過他的偏心與重女輕男沒有一點兒關系,也無關愛情,單純是因為三個孩子出生時,他的心態(tài)不同了。
頭婚倆兒子嫌煩
郎咸平的第一段婚姻是在1980年,妻子名叫黃綺萍,是廣東梅縣人,也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結婚第二年,郎咸平的大兒子郎世瑋就出生了,按說做了爸爸,郎咸平應該會很高興,可他卻一看到小孩就很煩躁。
要說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當時郎咸平還太年輕,才 25 歲,心性不定。
另一方面,那時候他沒什么名氣,家里條件也普通,估計壓根沒做好承擔家庭責任的準備。
更離譜的是,一般男人成家后有了孩子,第一個想法就是努力賺錢養(yǎng)家,可郎咸平卻在大孩子3歲那年跑去了美國留學。
別人都是在外面做出了成就,再接家人去享福,可郎咸平依舊想法異于常人。
他一窮二白地去美國也就算了,還要把老婆黃女士和孩子帶過去,跟著他吃了上頓沒下頓,而且最慘的就是他老婆。
那時候因為沒錢,他們一家人都住在貧民區(qū)。為了貼補家用,供老公讀書,黃女士還跑去人家家里當保姆,一邊帶娃一邊在外當打工族。
可就是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有了第二個孩子,1987年小兒子出生后,讓這個貧窮的家庭直接雪上添霜。
不過有黃女士這樣的賢妻,郎咸平是不用管家務事的,只是偶爾讓他帶帶兩個孩子。但他帶孩子時心里滿是不耐煩,一心只有讀博。
讀博期間,他全靠老婆給人當保姆、做縫紉工、當保潔員,做些不要學歷和門檻的活兒,養(yǎng)活家里四張嘴以及供他讀書。
由于太窮,太節(jié)省,有時候食物變質了也省不得丟,黃女士和兩個兒子還食物中毒過。
每次回憶那段美國時光,郎咸平都會感慨自己求學不易,可他老婆和兩個兒子,想的大概是活得真不容易。
終于熬到他博士畢業(yè),一家人的生活總算有所改善,老婆黃女士以為苦盡甘來,他們終于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了。
但沒想到,陳世美和秦香蓮的老套劇本,卻在他們身上上演。
1994年,郎咸平?jīng)Q定跳槽去香港中文大學,可老婆黃女士剛應聘上了美國聯(lián)邦郵政局工作。
那份工作來之不易,黃女士自然是舍不得那樣的機會,可郎咸平?jīng)Q定的事哪能為她去改變?
于是兩人有了分歧,也成了婚姻破裂的開始。
黃女士在美國帶孩子,郎咸平在香港卻又有了個小家,東窗事發(fā)后,即使兩個孩子極力挽留,仍然阻止不了他和媽媽離婚。
大兒子郎世瑋目睹了父母走向離婚的全過程,對郎咸平至今都是既愛又恨,父子間的關系很復雜。
可當時的郎咸平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兩個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他又是個多么不負責的父親。
直到人至中年甚至老年,郎咸平幾婚幾離后才醒悟,這時候再生孩子,他的態(tài)度也變了。
人到中年,孤獨最致命
外面的花花世界固然迷人,可褪去浮華,人到中年的郎咸平也感到一陣孤獨。
他曾對郎世瑋說,他后悔當年離婚,后悔把兩個孩子丟下不管。
看著同齡人有妻有子,一家和樂,郎咸平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可悲。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過那種孤獨,他大概說不出那句感慨:“到了50歲之后,這孤獨是可以殺死人的。”
他終于不覺得孩子煩了,也懂得珍惜孩子的親近了,可他兩個兒子早已經(jīng)長大成人。
兒子們各有各的生活,也習慣他這個父親的缺失,何況他當年不負責任地離開,所帶來的隔閡,不是說化解就能化解的。
郎咸平與大兒子郎世瑋其實一直有聯(lián)系,郎世瑋心里也還認這個父親,但那點怨恨時不時就會冒頭。
尤其談到婚姻,郎世瑋把郎咸平當反面教材,每回想一次郎咸平當年的不負責任,他就提醒自己要做個好丈夫和好爸爸。
父子關系是無法修復如初的,郎咸平的反省來得太遲。因此,當他再一次獲得為人父的機會,他把遺憾和愧疚,都化作了父愛。
自我審視后,極力勸人生娃
郎咸平也沒想到,自己60歲還能有孩子,與3婚老婆生的小女兒,他簡直視作掌上明珠來對待。
而且對于小女兒,他完全就是個慈父,照顧起來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打從女兒出生起,郎咸平就手把手帶大,沖奶粉、換尿布和哄孩子睡覺等,以前感覺煩的事,他都樂在其中了。
尤其他如今功成名就,物質上更是不會虧待女兒,可以說把小女兒寵成了公主。
對比頭婚那兩個兒子,女兒過的簡直是神仙日子。
因為是他一手帶大的,女兒自然對他十分親近,這也讓他完全體會到了為人父的快樂和幸福。
而他越覺得幸福,就越為過去的行為感到羞愧。
在談家庭、談教育的視頻里,郎咸平?jīng)]少批評其他的家長,總說他們這不好,那不好,也說過自己不好。
他對女兒是寵愛,可不代表他變成了一個合格的父親。
50多歲的時候他就反省過,60歲得女他又反省,但到70歲了,他還有要反省的地方。
除了頭婚兩兒子和三婚的女兒,郎咸平還談到過他的老四——也是一個兒子。
不知道是父愛有限,還是郎咸平認為養(yǎng)男孩要嚴厲些,他對老四的教育就不像對女兒那么溫柔,甚至打罵是常事。
等他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上又犯了錯誤,老四已經(jīng)形成對他的畏懼,郎咸平反思道:“我也是當局者迷?!?/p>
但郎咸平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生個孩子,還說:“有福報的人才會有孩子。”
在郎咸平看來,人生沒有孩子,就沒有信仰,老了也沒有操心的對象。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生個孩子才是首要的。
就像他,賺了那么多錢,他想去哪兒玩都行,曾經(jīng)也不認為非要守著一段婚姻和一個家庭,臨到老了還不是感覺空虛寂寞?
唯有兒女繞膝,他才有繼續(xù)奮斗的動力,才感到生活充實,否則他再有錢,人生都沒有意義。
雖然他的觀點不少人認同,但客觀講也有些太絕對。有人生來就不愛小孩,到死都不會改變想法,他認為的孤獨,可能正是別人享受的狀態(tài)。
而且現(xiàn)在的人面對的不是想不想生的問題,要是都聽了郎咸平的話,不適合生的也硬著頭皮生,那最后的結果或許還不如不生。
所以他的話聽聽就行,但千萬別當真理了。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