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這句老話像一陣穿堂風(fēng),帶著歲月沉淀的涼意鉆進耳朵。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我自小跟著奶奶在院子里擺供桌、啃西瓜,那些藏在節(jié)氣里的講究,如今想來竟像陳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今年立秋在8月7日,閏六月十四的午時過后,正是“晚立秋,熱死牛”的時節(jié),咱們不妨聊聊老祖宗留下的生存智慧。
這四個生肖要“躲秋”
2025年是乙巳蛇年,太歲星君是郭燦大將軍。民間講究虎、猴、蛇、豬(與太歲相沖刑害),四個生肖要躲秋。為啥?奶奶說這是“犯太歲”,就像咱們走路撞了人要道歉,這四個屬相在節(jié)氣交替時得避著點天地氣場的轉(zhuǎn)換。具體怎么躲?立秋交節(jié)前后一小時(12:50-14:50),關(guān)上門窗拉上窗簾,喝口涼白開,別跟人拌嘴。
記得去年表姐屬龍,立秋那天偏要頂著大太陽去逛街,結(jié)果中暑在醫(yī)院躺了三天。
這事兒雖說不絕對,但老話里藏著對自然的敬畏。就像咱們過馬路看紅綠燈,躲秋也是給身體一個適應(yīng)期,您說是不是?
立秋做三事
第一件:啃秋瓜,咬住暑氣。
“立秋吃西瓜,不用把藥抓”,這話我從小聽到大。
奶奶總把西瓜泡在井水里,切開來紅瓤黑籽,甜得能沁出眼淚。
現(xiàn)代科學(xué)也說,西瓜90%是水分,立秋后干燥,啃口西瓜既能補水又能防秋燥。不過要提醒您,冰箱里拿出來的西瓜別急著吃,溫著吃更護腸胃。
第二件:貼秋膘,進補有講究。
“夏天虧,秋天補”,老輩人貼秋膘愛燉紅燒肉,可現(xiàn)在咱們?nèi)兆雍昧?,貼膘得講究科學(xué)。上周去菜市場,看見張嬸買了半只草雞,說回家燉山藥,既補氣血又不油膩。
營養(yǎng)師也建議,立秋后多吃白色食物,銀耳、百合、蓮藕,潤肺又健脾,比大魚大肉更實在。
第三件:曬秋忙,五谷豐登。
在江西婺源,立秋后家家戶戶在屋頂曬辣椒、玉米,紅黃相間像幅畫。咱們城里人雖沒屋頂,但可以學(xué)學(xué)曬豆角、曬蘿卜干。
上周我曬了半斤豇豆,冬天燉肉時放一把,那叫一個香。
曬秋不僅是儲存食物,更是把夏天的陽光收進罐子里,留著慢慢品味。
立秋忌兩樣,避開“秋老虎”的坑
第一忌:忌下河游泳
“立秋游泳惹病憂”,這話不是嚇唬人。上周鄰居老王去河里游泳,回來就打噴嚏,說是水溫低寒氣入體。
醫(yī)生也說,立秋后水溫下降快,容易引發(fā)關(guān)節(jié)炎。想游泳?去室內(nèi)泳池,水溫控制在26℃以上才安全。
第二忌:忌爭吵動氣
“秋后算賬”這話有道理,立秋后肝火旺,一點小事就容易急眼。昨天在小區(qū)看見李阿姨和王大爺因為澆花吵起來,結(jié)果兩人血壓都高了。
老祖宗說“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其實是要咱們心平氣和,像秋天一樣沉靜。
如今過立秋,不必拘泥于形式,但精髓要留住。
想起奶奶常說:“節(jié)氣是老天爺給的提醒,該收心時別貪玩,該進補時別虧嘴?!边@話放在今天,不就是告訴我們順應(yīng)自然、張弛有度嗎?
立秋這天,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北半球的白晝開始短于黑夜。這是大自然的轉(zhuǎn)折點,也是咱們調(diào)整生活的契機。躲過暑氣,貼好秋膘,曬足陽光,帶著對豐收的期待,慢慢走進秋天。
最后送您一句老話:“立秋晴一日,農(nóng)夫不用力”,愿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咱們都過個舒坦的秋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