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產(chǎn)劇的整體質(zhì)量,屬于穩(wěn)中有升。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就說最有聲量的《以法之名》吧,你說它爛尾也好,說它邏輯有缺陷也好,可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
撇開演員的演技不談,就該劇的尺度,以及故事的層次來看,都算是上乘之作了。
至于《掃毒風暴》,更是如此。
段奕宏、秦昊雙影帝飆戲,看得是酣暢淋漓。
但該劇最讓我觸動的,還是對人性的刻畫。
林強峰是一個優(yōu)秀的緝毒警,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卻也因為戰(zhàn)友李百川的犧牲,內(nèi)心有著痛苦和掙扎。
而毒梟盧少驊與林強峰之間,并非簡單的“正與邪”對立,而是“信仰”與“貪欲”、“堅守”與“誘惑”之間的深層碰撞,為角色賦予了更深層次的精神厚度。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掃毒風暴》并不回避毒品對于個體、家庭、社區(qū)的破壞性,通過吸毒者、販毒者等多個角色的沉淪與掙扎,完成對社會肌理的觀照。
但我總覺得,今年國產(chǎn)劇,有一個類型,算是缺失了——歷史劇。
雖然也有上映,但稱得上巨制的,卻幾乎沒有。
而這兩天,好消息終于傳來。
根據(jù)權威電視劇博主爆料,歷史大劇《偉大的長征》,已經(jīng)正式開機一個月有余,預計55集。
以該劇的陣容來看,估計上星的平臺,大概率就是央視,網(wǎng)播平臺則是愛奇藝。
這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劇呢?
劇情開始于1934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而蔣介石不顧民族危亡,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發(fā)動了規(guī)模最大的第五次“圍剿”。
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zhàn)略性轉(zhuǎn)移,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qū)。
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紅軍隊伍猶如一條條紅色鐵流,經(jīng)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二萬五千里。
直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該劇以全景式展現(xiàn)紅軍長征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呈現(xiàn)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革命故事,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
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毛澤東成為黨的領導核心的過程和原因。
該劇的看點,在我看來,還真是不少。
第一點,新鮮感。
在中國影視劇史上,飾演毛主席最多的,應當是唐國強,但最受好評的,還是已故的古月老師。
兩人的演繹,各有千秋。
年輕一輩中,王仁君、侯京健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我要跟你說,本劇中于和偉要飾演毛主席,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因為長征時期的特殊性,毛主席等人都普遍消瘦,為了與形象更加貼合,于和偉還特意減重了,劇照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另外,于和偉飾演毛澤東,他不追求外形像,而是注重抓住毛澤東的思想和氣質(zhì),研究青年毛澤東從老師變成領袖的過程,尤其是湘江戰(zhàn)役后的變化。
曹磊飾演周恩來,他專門研究周恩來長征時帶病行軍的細節(jié),如生病坐擔架指揮時還堅持整理文件,力求展現(xiàn)出領袖人物更真實、更細膩的一面。
第二點,全景式敘事展現(xiàn)完整長征歷程。
該劇以 1934 年 1 月至 1937 年 1 月為時代背景,以中央紅軍長征為主線,全面展示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等多路紅軍的長征歷程,還兼顧北上抗日先遣隊、南方游擊隊等。
這種敘事方式能讓觀眾看到長征全貌,了解到各支紅軍隊伍在長征中的作用和貢獻,展現(xiàn)長征的波瀾壯闊。
第三點,著力刻畫人物形象,成功打造歷史群像。
除了于和偉和曹磊之外,另外一些主演,也格外值得注意。
比如,王勁松。
這位知名老戲骨,將在劇中飾演蔣介石。
是不是有點意外?
當初在劇版《大決戰(zhàn)》中,當我看到演員表中,是王勁松飾演蔣介石時,一時之間我是很難接受的。
但看了幾集之后,我發(fā)現(xiàn),王勁松老師飾演蔣介石,不僅演得好,而且外形也十分想象。
這一次,他肯定也能不負眾望。
除了這幾人之外,本劇其他的角色,也基本上全是大咖和實力派。
像什么李乃文、郭廣平、成泰燊,還有萬茜、黃曉明、張晚意、張桐、何政軍、陳永勝、劉奕鐵、史彭元等等等等。
其中總有幾個你喜歡的演員。
第四點,革命歷史大劇,細節(jié)為王。
主創(chuàng)團隊先后三次“重走長征路”采風,行程近兩萬公里,編劇組走了四趟,美術組跑了五趟。
他們實地測量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路線,從紅軍軍裝補丁的針腳到行軍鍋的銹跡,從方言對白到行軍節(jié)奏,劇組均參考歷史檔案與親歷者口述,力求“讓歷史照進鏡頭”。
此外,還運用無人機測繪雪山路線,模擬草地環(huán)境等新技術,以更好地還原歷史場景。
最后一點,以專業(yè)的手法和先進的創(chuàng)作理念,去詮釋長征精神。
該劇以《覺醒年代》原班主創(chuàng)人員為核心班底,導演張永新敘事嚴謹細膩,曾打造出多部口碑佳作。
黨史專家陳晉擔任總編劇,他在平衡史實與戲劇方面功力深厚。
主創(chuàng)團隊秉持“敬畏歷史、尊重藝術、扎根人民” 的創(chuàng)作宗旨,堅持“觀照現(xiàn)實、以人帶史、以藝述史”,以全新方式打開史詩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空間。
力求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為觀眾呈現(xiàn)一部兼具歷史厚重感與藝術感染力的佳作。
此外,該劇不僅展現(xiàn)長征的艱難歷程和戰(zhàn)斗場景,更注重挖掘長征精神的內(nèi)涵。
通過刻畫紅軍戰(zhàn)士在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的堅韌與樂觀,以及軍民之間魚水情深的動人場景,體現(xiàn)長征中黨的民族政策,生動演繹“長征是播種機”的歷史內(nèi)涵,讓觀眾深刻感悟長征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
這讓我想起了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使長征精神與新時代的奮斗精神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增強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現(xiàn)實觀照。
我真心希望,這部劇能早日上線,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