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為何不直接讓姜維接班,卻選了蔣琬費祎2個守土之臣?
開門見山!費祎曾明確跟姜維說過這樣一段話,非常語重心長。《漢晉春秋》記載: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yè),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幸而決成敗于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翻譯下就是說,姜維小弟弟啊,我費祎和你姜維,一個軍事打仗遜色于丞相諸葛亮,一個政治頭腦遜色于丞相諸葛亮,連丞相諸葛亮都無法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我和你又憑什么能完成呢,還是盡可能保境安民,等待時機吧。
所以,費祎執(zhí)政時期,姜維每次要發(fā)動北伐,費祎就給姜維一萬人的兵馬,讓姜維小打小鬧一下?!度龂尽酚涊d: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剡^頭來看,費祎這番話有沒有道理呢?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v觀蔣琬、費祎、姜維的一生,蔣琬、費祎政治能力大于姜維,姜維的軍事能力大于蔣琬、費祎。因為蔣琬、費祎但凡在成都朝中,就絕對不會讓黃皓把持朝政,但是姜維對付不了黃皓,就足以說明姜維的政治才能差點意思。政治是個復雜的東西,政治不像軍事打仗,軍事打仗可以一根筋,政治是需要圓滑的,不是一味對錯的。
諸葛亮去世于公元234年,蔣琬開府治事是在公元238年,費祎開府治事是在公元252年,二人基本上是無縫銜接的。也就是說,蜀漢軍政雙肩挑,公元234年-公元244年,這10年主要是蔣琬挑,公元244年-公元253年,這10年主要是費祎挑。直到費祎死后,蜀漢的軍權和政權開始分離,政權陸續(xù)到了陳祗、黃皓的手里,軍權到了姜維的手里。
以上其實已經(jīng)解釋了,諸葛亮死前為何沒有直接讓姜維接班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蔣琬、費祎2個守土之臣,恰恰是蜀漢的基本保命盤。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可能讓姜維直接掌全部的兵權,不可能讓姜維去賭博的。
另外,公元234年姜維的官職僅僅是護軍、征西將軍。比姜維官職高的大將還有很多,比如吳懿、吳班、王平、馬忠等等。姜維有能力是不假,但官職也得一步步來啊,不然大家沒有人會馬上服你啊,你姜維畢竟還是個曹魏降將啊,年紀輕輕掌大權,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諸葛亮此舉是明智的,哪怕是公元249年高平陵政變時期,曹魏內(nèi)部也沒有大的動蕩,曹爽老老實實就放棄了抵抗,司馬懿輕松接手,姜維根本沒機會打入中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